07.17 媒體:用納稅人的錢養不守規矩的人?基層管理豈能按鬧分配

近日,有媒體報道,許多基層幹部患上了“恐鬧症”,簡而言之,就是害怕群眾鬧事。

這病聽起來十分離奇,但細究起來也有些道理。

有些群眾覺得政策“不公道”、不符合自己利益,總會選擇“哭一哭”“鬧一鬧”,認為政府總會想辦法。而面對這類要求,一些基層幹部又往往不堪其擾,選擇息事寧人。在“鬧”與“撫”的循環中,“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異化為很多人的思維慣性,甚至滋生出一些專業的“鬧事團隊”,基層幹部成了“夾心層”,苦不堪言。

毋庸諱言,雖然改變作風持續加壓,但一些基層單位依然還是“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一推二拖之間,問題總得不到解決,不排除“無奈而鬧”的情況。但歷數這些年來見諸報端的“遇事就鬧”,往往是“無理取鬧”的多:警察查處酒駕,司機立馬倒地一躺,大喊“警察打人了”;有人違法電魚電死了自己,家屬到政府門口滾地撒潑,怪政府沒有立警示牌;病人搶救無效去世,職業“醫鬧”立刻大鬧醫院,嚴重干擾醫院秩序……這些違規乃至違法的案例,始作俑者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是政府選擇了“花錢買消停”。

媒體:用納稅人的錢養不守規矩的人?基層管理豈能按鬧分配

無理取鬧之所以能得逞,就是因為某些人抓住了基層政府的軟肋。穩定,是基層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在一些地方甚至是“一票否決”。個別人正是看到了基層幹部怕鬧事的心理,以“鬧”來“敲詐”。

另一方面,許多地方官員片面強調“穩定壓倒一切”,信奉用所謂的“經濟補償”來堵人的嘴。這樣的懶政,犧牲了原則、違背了法治,損害的是政府的威信。同時,這種做法也助長了無視規則、自私自利的歪風。政府拿去補償的錢也是納稅人的錢,“按鬧分配”等於是拿守規矩人的錢供養不守規矩的人,很容易讓人形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印象,造成惡劣的示範效應。

專業“鬧事團隊”的產生,更說明人的貪慾是無限的,縱容姑息只會讓更多人前來“碰瓷”,最終吃虧的是遵紀守法的人。

媒體:用納稅人的錢養不守規矩的人?基層管理豈能按鬧分配

治好基層幹部的“恐鬧症”,需要進一步強化法治的力量。在基層工作,群眾利益越是紛繁多樣,越要強調規則規矩,不能一味追求“維穩”而忽視了原則。同時,對基層的考核也應當更加人性化,不搞簡單的“一刀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媒體:用納稅人的錢養不守規矩的人?基層管理豈能按鬧分配

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訴求,不合法的鬧事,基層幹部要主動運用法律武器,敢於“亮劍”,提高鬧事者的違法成本。對群眾的法治宣傳也應適時跟上,引導他們合理合法地表達訴求。齊心協力治好“恐鬧症”,消除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對形成良好的社會管理秩序善莫大焉。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