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西安成为千年废都的原因,只是因为地下水出现问题

长安的地下水资源受到极大污染

秦朝和西汉

在关中建设的水利工程无数,已经把关中建设得无以复加了,秦朝有郑国渠、白渠等,汉武帝又大修了一拨,到西汉中后期,关中的土地开发以及到达了它的巅峰

到东汉

因为重心在关东地区,对关中的重视度降低,关中饱受羌乱的摧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又因为频繁的战争,关中平原的居民时不时洗一次牌,到北朝后期的西魏北周定都关中时,长安已经是一座非常狭小的城市,完全没有了汉朝时候的旧观。

隋唐

继承北周的格局定都关中,不过是一种历史的惯性,实际上关中地区的生态已经被破坏到不宜再建都了。

唐代时,由于西安粮食供应不足,而从外地运粮到西安成本高、效率低。

当出现粮荒时,皇帝干脆率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就食”。

最重要的是:

长安因为宇文恺修建新城时工期太赶,排水上就用了渗井的办法,居民的污水都往井里倒,久而久之,长安的地下水资源受到极大污染,也不适合建都了。

经过安史之乱,唐末五代的蹂躏,西安及周围的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它在后代统治者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后世帝王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个已过气了祥和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