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勿索要天價彩禮!樂平哭嫁辭《十杯酒》火了!

“一杯酒來敬孃親,女兒今日歸婆門。一尺三寸養大我,費盡爺孃畢生心。女兒從今離娘身,孃親不要掛在心。養大女兒空費力,難為母親慟傷心……”連日來,一段由樂平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王樂整理的《“十杯酒”——哭嫁辭》經《樂平之窗》首發後,在各大網絡熱傳。

那麼,《“十杯酒”——哭嫁辭》主要內容是什麼?2月22日,記者採訪到了王樂,他向記者講述了整理“哭嫁辭”背後故事。



勸人勿索要天價彩禮!樂平哭嫁辭《十杯酒》火了!


▲《江西日報》電子版截圖

《“十杯酒”——哭嫁辭》

《“十杯酒”——哭嫁辭》來自瓷都晚報

00:00

04:17


一杯酒來敬孃親,女兒今日歸婆門。

一尺三寸養大我,費盡爺孃畢生心。

女兒從今離娘身,孃親不要掛在心。

養大女兒空費力,難為母親慟傷心。

二杯酒來慰母親,沒有嫁妝不要緊。

好男不要爺田地,好女無須嫁妝衣。

生得女兒有用人,沒有嫁妝不傷心。

生得女兒無用人,嫁妝再多白費心。

三杯酒來敬孃親,女兒今日離家門。

還有嫂嫂孝敬你,你把嫂嫂當兒親。

女兒再好在天邊,嫂嫂日日伴娘身。

四杯酒來慰母親,母親不要太傷心。

家中還有小弟妹,弟妹還要你操心。

女兒今日婆家往,不會辜負父母心。

免得爺孃心惦念,免得哥嫂掛在心。

五杯酒來敬孃親,輕言細語放在心。

家庭想要年年紅,子女現在要孝順。

父愛子來子孝父,女兒孝悌孃家人。

子女母親身上肉,如何報答爺孃親。

六杯酒來慰母親,母親叮囑記在心。

我到婆家會爭氣,左鄰右舍處和順。

百睦順良學尊敬,妯家和氣值千金。

夫妻互敬是本分,同情合意過光陰。

七杯酒來敬孃親,過時過節莫勞心。

郎丈女兒半個兒,三時三節走孃親。

別家女兒回婆家,你的女兒難離分。

母親身體多保重,免得女兒掛在心。

八杯酒來慰母親,離家生活女爭氣。

起早摸黑勤努力,省吃儉用兒本分。

家裡扮得多富貴,免得低頭求別人。

有進有出時時有,母親過來有身份。

九杯酒來敬孃親,女兒今日出嫁去。

好茶好語多奉聽,閒言碎語莫要聽。

十根頭髮九根烏,減弱脾氣合丈夫。

十粒豆子九粒黃,善待公婆似爹孃。

十杯酒來慰母親,走上前來淚淋淋。

拉著親孃下一跪,難分難捨孃家人。

手牽著手分不開,心連著心永不分。

流淚人看流淚人,斷腸人哭斷腸人。

本想多說幾句話,門外又催娶親人。

(記錄整理:王樂)


天價彩禮成很多家庭負擔


“每年的正月,樂平地區,特別是鄉村,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很多適齡脫單的男孩父母,趁逢年過節,出外打工的女孩歸鄉,託媒婆給兒子找媳婦,而女方的父母開出的是天價彩禮。”王樂告訴記者,令人感到憂慮的是,近年來,樂平很多鄉村的彩禮呈逐年上漲趨勢,從10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

王樂說,父母疼愛自己的女兒,那是天經地義的,擔心女兒嫁錯郎君,也是情有可原,但很少有家長認識到天價彩禮破壞了兒女的婚姻幸福。導致攀比心理日益加重,浮華生活肆意橫行,不想著腳踏實地努力做事,勤勞致富,卻念著一夜暴富,過著一世無憂的生活。

“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看著彩禮逐年飆升,我想有些家庭不吃不喝,僅依靠種田,那需要多少年才有這樣的積蓄。”王樂告訴記者,他注意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點名“天價彩禮”。釋放了必須治理“天價彩禮”現象的信號。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公開發布。文件特別提到,要“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勸人勿索要天價彩禮!樂平哭嫁辭《十杯酒》火了!



整理“哭嫁辭”勸人勿盲目攀比


王樂告訴記者,他整理“哭嫁辭”主要是勸人勿盲目攀比,索要天價彩禮。

“今年春節期間,我在網絡上看到一段關於樂平女孩結婚‘講條件’的視頻,視頻中有人唱道:‘六兩黃金六十萬,不洗衣服不做飯,打起麻將婆送飯’,該視頻透露了盲目攀比、好逸惡勞的惡習。”王樂告訴記者,他覺得有必要對這種惡習進行批駁。

王樂說,其實,樂平自古以來婚嫁講究的是孝親、敬老、尚賢、重情、禮讓、和睦,流傳於鄉間的“十杯酒——樂平嫁女‘哭嫁辭’”就很好地反映了這一習俗,充滿了正能量。

“在江西樂平地區,自古有‘哭嫁’的民俗,父母、親友會隨之流淚,叮囑新娘歸門後,拋去孃家嬌氣、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勞耕作等。”王樂告訴記者,“哭嫁”在樂平地區很少見了,現在真正能夠唱完“哭嫁辭”得人是極少數。

幸運的是,今年春節期間,王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當地的一個社區微信群,發現了一個4分多鐘的視頻,視頻中有人完整唱出了《“十杯酒”——哭嫁辭》。於是王樂根據視頻進行了文字整理,同時查閱了當地有關歷史資料,並請教了當地民俗專家,終於把文字版《“十杯酒”——哭嫁辭》整理出來了。

王樂向記者介紹,《“十杯酒”——哭嫁辭》句句唱出了正能量,內容主要體現在10個方面:1.別母辭; 2.論嫁妝;3.論婆媳;4.說弟妹;5.論孝順;6.論和睦;7.說孃家;8.論持家;9.論夫妻;10.惜離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