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產品:蒸籠米餜,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地方風情……

綠色農產品:蒸籠米餜,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地方風情……

綠色農產品:蒸籠米餜,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地方風情……

蒸籠米餜是一種極具高坪地方特色的年糕,為什麼叫蒸籠米餜?據當地的老人們講,大概是在起源時沒有合適的名稱,因為蒸籠米餜是用一種特製的竹編蒸籠而成形、特製的甑蒸熟的,就直接稱其為蒸籠米餜(有些資料記載為“籠槽米餜”是有悖於當地原始名稱的,也失去了原產地的地方色彩)。普遍的蒸籠米餜都是做成圓形(也偶有方形),每個重量有十幾、二十斤重,外觀色澤金黃,具有香、軟、韌、潤的獨特風味。現成的蒸籠米餜可蒸、可煮、可炒,而炒的時候,既可以放糖做成甜食,又可以放鹽以及佐以其它佐料做成各種口味不同的香辣美食。

綠色農產品:蒸籠米餜,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地方風情……

蒸籠米餜好吃,可做起來卻很不容易。蒸籠米餜的原料,是一種只有在邊遠山區才有的叫“雪糯”的糯米,個別的也會摻少許的粳米。在打粉之前,必須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再晾乾(浸泡與晾乾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加工米粉時的難度和成品的質量),然後把晾乾了的米放入“碓(念dui,一種用石、木結構製成的原始搗米或搗粉器具)”中,由一人或兩人踩踏搗槌,等“碓”裡的米搗碎成粉時,就得由另外一人從“碓”裡取出還不是很細的米粉,用一種特製的粉篩篩出精細部分,然後把篩中剩餘的另一部分粗粉再倒入“碓”中……如此反覆,直到把“碓”中的粗粉全部搗成精細的米粉為止。

綠色農產品:蒸籠米餜,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地方風情……

在打粉之前或與打粉同時進行的還有一道關鍵工序,那就是製作鹼水。千萬別小看了這道工序,鹼水可是直接關係到蒸籠米餜色、香、味的關鍵原料。把早已備好的黃豆稈灰、禾稈灰按一定的比例盛於籮筐內,把籮筐放在置於鍋中的木架上,取鍋中的開水反覆淋澆,直到把籮筐內灰中的鹼衝淨為止,再看鹼水的色澤,如色澤太淡,則再取少量的黃芭敕和黃角籽(此兩種植物均為天然色素)放入鹼水中煎熬,直到鹼水的顏色變成黃黑色。之後,把鹼水冷卻、停澱、過濾。

綠色農產品:蒸籠米餜,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地方風情……

所有原料備好之後,那就開始做米餜了,這可是一項辛苦的體力活。這時家裡的男主人就會脫去厚厚冬裝,捲起衣袖,架起一口大鍋,把米粉倒入鍋中,等女人或孩子端來燒開的鹼水,慢慢地摻到鍋裡的米粉中小心地攪拌,米粉結成團以後,則用盡全身的力氣使勁地揉搓,待揉搓到一定的程度,再加入半斤左右的茶油用以增加米餜的韌性,之後再揉搓,揉搓得越韌實越好。揉好以後便放入鋪好箬葉(箬竹的葉子長而大,農村一般用來鋪斗笠,包粽子)的蒸籠裡,壓實摸平,然後放入特製的甑中入鍋蒸熟,蒸的時間以甑中米餜的層數而定,一般的計時方法是:在米餜入鍋至甑面上開始冒氣之後開始計時,以每個米餜一柱香為準,個數越多蒸的時間就越長……高坪的蒸籠米餜,可以說是持續的高潮,從年底做蒸籠米餜開始,一直可持續到元宵,不用說小孩子們,就是大人也擋不住經久的熱鬧,漸漸擺脫事務,浸泡到過年的氛圍裡。蒸籠米餜做好以後,左右鄰居便相互品嚐,評比誰家的蒸籠米餜做得好,這裡面不僅僅是考驗這家主人的能幹,還連帶著鄰里關係的微妙。而新年一過,蒸籠米餜則是親友們互相饋贈的佳品,招待嘉賓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