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导语:一个农村娃,19岁应征到江苏连云港当兵,五年后的1989年离开。时光流转,到今年整整30年,当年的朝阳青年,如今已近老年!五年的连云港历练,我立了功、受了奖,也入了党。也因在这五年中新闻写作之路的坚守,退伍后当上了电台记者,现在是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更因为这五年,奠定了我奋斗的起点,拉直了我人生的曲线。虽然离开三十年了,但仍然让我忘不了您——连云港

久聊不厌的话题

2019年元旦,我们三个在本县生活的战友聚会,他们俩人喝酒,我陪着吃饭,饭吃到一半时,大家在交流了各自现在的生活及身体情况后,话题又不自觉的扯到了30多年前的当兵经历……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新兵训练的累、第一次敬礼不标准、老兵叫我们新兵蛋子、我们变成老兵后的感觉、第一次请假逛市区、看到港口城市漂亮时那个兴奋感等。实际上,这些话题几十年来不知道说了多少回,但今天再次提起来时仍然津津有味,而在这些话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城市——连云港。

初离家时的新奇

我于1983年10月应征入伍到济南军区连云港某部服役,1989年3月退伍离开,在连云港市整整工作、生活了五年半。当年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个19岁的山区农村青年与本县同期入伍的这一批离开的战友有100多名,大家背着被包胸戴大红花,分乘盖着帆布的6辆大车,前面由一辆军用吉普车带路,清晨冒着薄雾从县城出发,向市里火车站集结,车队慢慢离去,后面送行的锣鼓队跟随一段路后停在路边仍在响起,当看着送我的父亲、哥哥样子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两个小黑点时,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心里告诉自己:从现在起,我长大了,离开家了,前路如何,全靠自己了!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因是山路,加上全是接兵的车,为保证安全,一路走的比较慢,原本六个半小时的路程,八个小时后才到市里火车站旁边的兵站,离家时本就心情波动,加上连续几个小时的坐车疲惫,下车时浑身酸痛站都不愿站,好在从当天晚上休息到第二天的下午才集合上火车。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不检票直接进站,虽然没座过火车,但还是感到很奇怪!跟随着接兵首长走进站台时才明白,停在站台边的是一辆军列,“乖乖,火车真长啊,从头看不到尾,而且整车座的全是新兵”。从出生、长大,第一次离开县城到市里,又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火车、第一次坐上火车,而且满车厢全是清一色的绿军装,左看看、右看看,坐下去又起来,眼中满满的都是一种新鲜感,在第N次起身再回头看到车厢尾上沿标注的116数字时,就想,是不是这一节车厢就能坐116个人啊,我们老家的班车,好不容易坐一次,一车也就座二三十人,这一节车厢不就相当于3个班车吗?我就一个一个座位的数,从前数到后,又从后数到前,第三遍数准了,116个座位,真大啊!

第一次兵站吃饭

当年的火车不快,就那样走走停停,我也在新奇劲过了后靠在座椅上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身边的战友推着我说,“下车了,下车了,吃饭了”,我当时迷糊中醒过来,以为到了部队,心想不远啊,这么快就到了,然后随着战友拥拥挤挤的下车了,一看站牌:邓县,身旁的战友告诉我,这是河南邓县兵站,在这短暂停车吃饭。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一长溜装着饭菜的圆形饭菜筒,不知道有多少个,有半人高,正冒着热气。一军列的人全在这吃饭,一眼望去满站台都是人,饭菜虽然不少,但赶不上人多啊,大家开始还是先盛饭再添菜,到后来,怕赶不上火车开车时间,就是遇菜吃菜、遇饭吃饭,那种氛围、那个场面,好似饭后要上前线,虽然不太好看,但现在一回想起来,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叹和留恋!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随后,火车经过南阳、洛阳、郑州,在徐州停车后,我们下车了,在站外广场迎来了第一次分兵:第一次点了10多人的名,跟随着接兵的人走了,没有我;第二次又点名20人,又一个接兵的首长带走了,也没有我;第三次点名10人,另一个接兵首长也带走了,还是没有我,我就想,第几次会轮到我呢?可是,这一次点名过后再也没有动静了,就这样,我们剩下的34名新兵,在站前广场休息一个多小时后,又跟随着最开始接我们的部队首长重新上了另一辆火车,上车前我留意了一下车次标牌:北京——连云港。当时心里好失落:我们这些被别人挑剩下的兵,去的地方能好吗?连云港,但愿你不要让我太失望!

初识连云港

在离家后的第四天中午,我们终于在连云港市的新浦站下车了,因在徐州分兵时心中的失落,潜意识的感觉连云港比我们的县城应该好不到哪里去,可当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时,迎面是站前广场,正面是大大的花台,左右是饭店、旅社、宾馆,楼房虽不是很高,但很有城市的样,在我们县城都难得看到的小车,在这里却来来往往,当我们随着接我们的大巴车向营区行使时,街上人虽多但并不喧嚣。这个时候我心里踏实了,暗暗的想:别的地方不要我,连云港接纳了,这个地方不错嘛!当我还在继续走神时,大巴到营区停下来了,听到营区的大喇叭播放的将大为演唱的“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一刻时,心情真的好激荡:“我的希望,是不是就在连云港!”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真正的军旅生涯从第二天开始了,记得我们来自湖北、山东两省共70多名新兵整齐的站在操场上,新兵连长第一句话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随后由副连长带着我们正式开始训练,从齐步走、正步走,到敬礼、卧倒、瞄准,最后是实弹射击,40多天后,终于完成了由普通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正式下到了老连队。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体味连云港

当时,在连云港驻军不少,走在街上,随便一个稍大一点的人群里,你基本上都能看到几个穿着军装的军人。下到连队后与新兵时最大的区别,就是星期天能请假外出了,第一个星期天,我与另外一名战友一块向领导请假,说到市里买一点日用品,实际上并不知道买啥,因为从家里走时带的14元钱在新兵连时早就用完,就是为了看看、转转,我俩从猴咀到新浦,又从新浦到连云港口,往回走时,又在墟沟下车走进海滨浴场、来到149医院门前……从早到晚,我们什么也没买,目的是最快的看一看连云港是什么样,山里娃在这里是不是不被待见!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连云港兵虽然比较多,但当地的老百姓对当兵的还是信任和很友好的。记得又一个星期天,我与几个战友一块上花果山,因都是新兵,又是第一次到花果山玩,特别想拍几张照片寄给家里看看,但又没有相机(那个时候不仅没有手机,座机电话都是需要总机转接的,更不说手机照相了),下了公交后,我们看到一个照相机出租点,想租一个傻瓜相机,可一问要押金要100元,我们几个农村兵,大家搜遍全身也才50多元,没办法,我试着与老板商量,报出部队番号,并用我的工作证作抵押,老板想了想说,你们是新兵吧,拿去吧,记得下山的时候按时还。用傻瓜相机我们几个人照了10多张照片,现在还有2张上面有大大的三个字“花果山”。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当兵第三年,部队派我到海州区一个修理厂学习半年,厂长热情的接待了我,并安排郭师傅专门教和带,开始我有点自卑、紧张,可慢慢接触下去后,师傅与我同年,一点没把我当徒弟,反而当兄弟待,就是他家中请客吃饭,也名义上让我去陪客,实际上是给我加餐。现在与师傅失去了联系,如果再去连云港,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哪怕只说一声谢谢,心里也会少一点遗憾!

融入连云港

因我在新兵中表现好,分兵时,部队领导当时就留下我当了通讯员,通过头两个月熟悉工作任务和对首长性格、习惯的了解后,工作也就顺手起来了,这样,就有了一些空余时间。我是农村兵,还是来自山区,而与我们同期入伍的武汉、青岛的城市兵占了近一半,他们的去向很明确,三年义务兵服役期满后,回家就能安排工作,而我退伍后就是回到老家种地!一闲下来时总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个事:三年后,我真要哪来哪去、回家种田!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先天的不足、后天又没有优势,怎么办?好在我还是高中毕业,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偷偷写新闻报道,因为怕投出的稿件不被采用而被战友们笑话,采访悄悄的、写稿偷偷的,就是出去投稿也是以别的理由请假。幸运的是:学写新闻半个月后,第一篇稿件就在当时的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晚6点左右播出了,当听到“通讯员风帆报道”的播音员声音时,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已经听不清了,激动、感动、高兴!当天晚上我兴奋得几乎一夜没合眼。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一个星期后,《江苏盐业报》(社址在连云港)又采用了我的一篇报道,而且还是头版头条加编者按,报道的是我们部队所属的一个工人第一次承包滩涂养殖对虾,当年获利2.8万元,这个时候有动静了,大家都问是谁写的,我心里暗暗高兴,但不好意思说出来,几天后,《连云港报》又采用报道了我们部队的一篇新闻,也是我采写的。这个时候引起部队首长重视了,当然,主要是高兴,他们疑惑:没有接待过任何记者采访,而新闻却出来了!政委在无意中问到我时,我才不好意思的说是我写的,政委看着我:不是你的名字啊,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当时怕被别人笑话,用的是笔名风帆,我就回到宿舍把留存的底稿给政委看……随后,从1984年到1989年退伍前,先后又在《山东法制报》、军区的《前卫报》以及上级内部刊物等发有消息、通讯、评论、杂谈等100多篇,改写了我们部队近20年没有上报的历史,我也因此立了功、受了奖、入了党,并渐渐在我所在的部队出名了。

感恩连云港

忘不了,当时因心中不甘,我偷偷动起了笔,而真正让我坚持下去和最后成功的是连云港电台、报社,是它们首先采用了我一个青涩青年采写的雏嫩新闻。没有它们,我可能就没有自信,也更没有后来!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忘不了,当时的连云港部队首长,为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他们批我假、减少我其它的工作量,鼓励、支持我参加各种新闻培训班,并解决培训中的各种费用。当时,一个战士一个月的津贴仅10元钱,部队不支持,战士离岗学习、费用负担不敢想。没有他们,就没有良好的采写环境,也更没有后来的成绩!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忘不了,当时的各种培训班和电台、报社的编辑们,他们教我采访、写作技巧,指导、修改稿件,使我由探路、入门,到后来一篇篇稿件变成铅字上了报纸版面。没有他们,我可能还是肓人摸象要走很长很久的弯路,更不会有后来的专长和就业、成长之路!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连云港,听现在仍定居、生活在那里的战友说,已经今非昔比:当年的普通路变成了高架桥;新浦市到港口几十里的路之间,原来还有不少的芦苇荡,现在早已是高楼林立连成一片;花果山的美景当年也仅是原生态,现在变成了远近闻名、花果飘香的“猴世界”。

连云港,一个离开了三十年,仍让我忘不了的城市

三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也许很多人和物已经事过景迁,但在心底刻有深深印迹的您——连云港,我会带着感恩之心,在我有生之年,再来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