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与茶在一起的时光,是与生俱来的。其中一片片茶叶犹如多年的老友,朴实熟悉,无尘无染。春季,朋友们坐下来,都会问喝什么茶?我总回答:“春天的味道”。故名就是喝本地茶山所产今年的春茶,至于明前与否就随缘吧!我理解为,源于自然,心动意转。在某一时季中,不同的时间,空间、气场、磁场等都可能出现心怡的茶,使之沁人心脾。所以这一道“随缘”是有感而发的,茶情即人意,何异何殊?

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在大伙都开口便提到“禅茶一味”的而今,我自知是领悟不透其中之妙味的,但靠近前人圣辈我还是很乐意这样真实去做。如果真要说点什么,我的体会是:“人在茶中”。吃茶就是物语。茶,遇水舍己,而成饮,是为解渴除乏;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取之有度;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敬和美歉,茶味一如,富贵清寂,人道即往;行六便法,处处随缘,是显智慧;一盏清茶就在杯里,不增不减;不浓不淡;不起不伏……

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在追求好茶、另类茶的今天,我只需适时季地有一杯茶水喝即可。沿着先辈前人们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谓精行俭德之人源于茶而出于茶,也就是透过饮茶,常内观我们自己,是否行为诚实,是否德性谦卑,是否善于约束自己。《大学》开篇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很浅显,明明是清静平实的茶,何来高低内外之分,不过一杯茶水而已。反道不如安逸一饮。待茶如待人,对之用心,则报以甘醇;反之则苦涩。故曰:茶情即人意,茶道亦人道。久而久之,我也就这样简单、平淡、素雅不失传统地真实贴切地与茶为伴。

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我常怀敬畏之心去认识、发现、品饮、感恩一道又一道的茶。当我去到茶园看到采茶者辛勤而欢喜地采着茶时,我是怀感恩之心的。要知道,平时我们所买到的一市斤干茶是需要多少次采摘才完成的,也就是说,采茶者用勤劳智慧的双手要采摘成千或上万次才获得一市斤茶,这样的景象可想不易!看到师傅们制茶,从萎凋到摇青到揉捻等若干步骤,他们总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我终于能体会人们常说“好茶源于用心”的含意了;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我着实用心体会勐海地区的古茶树,各山头勤劳的茶农,茶马古道的影子,同时有缘遇到传说中的“女儿茶”。当地人给我描述到喝女儿茶,需要纯净的环境,更要带着赏花般的心境去对待。用上好的泉水才能配得上女儿茶的美名,用玻璃杯冲泡才能细致观赏茶在水中舒展的舞蹈……如此这样美妙的描述,我仿佛身临其境;香茗一杯,拂盖两次,品饮三道,幽香阵阵。再饮香茗,已是心醉。晶莹的杯中,雾气缭绕,清香四溢,茶汤洁静,宛若女孩子妙美的气息在弥漫。不过是小小一杯茶,却触汇了女性的温婉柔媚,和如水情怀……

施海事茶(二):烧水煮茶

其中之境曰,茶无边,水无痕,壶小乾坤大。心有界,势如火。煮水烹茶。壶碎汤洒,乾坤尽在拖布下。

此时此景,水亦烧开,茶亦下肚。( 施海)

作者简介施海,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一级考评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民族民间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贵州省茶文化专家;茶文化形象大使。擅长独创的意念泡茶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