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在三國之中,有一句經常提到的名言叫做“良禽擇木而棲”

。這句話非常實用,比如想勸降一個人,可以這樣勸他;想離開現在的主公投靠新主,也可以拿這句話當理由,怎麼讀都很有道理。主要的原因就因為三國是亂世,本身山頭太多,形勢變化太快,除了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漢獻帝,否則投靠誰都稱不上忠心,做叛徒的負罪感不甚強烈。只有像荀彧、關羽、諸葛亮這樣對漢室有著濃烈情結的人,才會始終將恢復漢室放在心中。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劉備號稱“皇叔”,滿口仁義道德,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結果曹丕一篡位,他也馬上跟進,據說已經被降為山陽公的劉協知道這個消息後,對著巴蜀的方向連笑三聲,恐怕也是在諷刺劉備言不由衷吧。

我們熟悉的很多忠臣名將,其實都是降將出身。比如蜀漢諸將中,馬超、黃忠、魏延等都是從其他勢力投靠過來的;曹魏方面最有名的“五子良將”,張遼來自呂布陣營,張郃來自袁紹陣營,徐晃來自楊奉陣營,身份都是降將;東吳的甘寧海賊出身,又跟隨過孫權的殺父仇人黃祖,甚至還親手射殺過吳將凌操,但最後也是投靠東吳,還得到了重用。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我們在談論這些人的時候,往往都會把目光放在他們的各種成就和故事上面,而無視他們曾經當過降將的事實。比如“威震逍遙津”的張遼,一生之中實際跟隨過五個主公,分別是丁原、何進、董卓、呂布和曹操,有一半軌跡都跟呂布相同。甚至最後一次他剛呵斥完想要投降的呂布,然後一轉身自己就投降了。既然如此,那麼為何呂布要被罵為“三姓家奴”,張遼卻能夠以曹魏忠臣的身份立足於世,甚至還能成為以忠義著稱的關二爺最好的朋友呢?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除了張遼為人謙和,性情寬厚,也很講義氣等優點外,其實最關鍵的原因還在呂布自己身上,並且與兩個字有關——“義父”。

在古代,“義父”雖然從詞語的解釋上,與如今的“乾爹”差不多,但真正的內涵與分量,則是天差地別。古時候的義父、義子是不能亂認的,因為從當時的法理上說,養父子等同於親生父子。後周時期,太祖郭威將帝位傳給“養子”柴榮,從法理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包括像宋高宗趙構沒有親兒子,過繼來的養子自然就成為了他的後人。如今很多男女,隨便亂認“乾爹”,都是為了金錢地位,如果有一天真的讓他們替沒錢沒勢的乾爹養老送終,又有幾人會心甘情願?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呂布先後認過兩位義父,第一位是丁原,第二位是董卓。這兩位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死在呂布的手上。無論後世對呂布的武力和愛情多麼有好感,他依然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小人。呂布第一次殺丁原,等於兒子殺死父親,可謂禽獸不如。而讓他殺死丁原的動力,則是投靠董卓,並且恬不知恥地發誓自己要把董卓當成父親來對待,這種行為已經等同於認賊作父。

好吧,如果他能夠就這樣侍奉董卓直到永遠,那看在他武力值爆表以及貂蟬足夠美麗的份上,可能吃瓜群眾們也就看開了,最多就是時不時替丁原默哀一分鐘。可接下來,呂布又一次突破道德底線——將自己口中所稱的新“義父”董卓也殺死了。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在這裡先不談董卓該不該死的問題,董卓再該死一萬倍,也輪不到呂布來下這個手。而且,當時呂布如果真的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大義,甘願揹負罵名來為民除害,那麼至少還稱得上一條漢子。可實際上,呂布是因為什麼才殺的董卓呢?答案是為了一個女人,她是董卓的侍女,跟呂布私通了。呂布怕被董卓發現,於是在王允等人的唆使下,先下手做掉了董卓。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就這樣,呂布等於兩次弒父了,這絕對稱得上大逆不道的行為。張飛之所以稱呼呂布為“三姓家奴”,非常有講究,絕非只是隨口捻來為了打擊呂布而已。以前認了“義父”就要隨他姓,所以柴榮改名為郭榮。呂布跟著丁原時,準確來講應該叫“丁布”,而投靠董卓後,就得改成“董布”了。萬一他後來也認了曹操做義父,那麼還得再改成“曹布”。幸好呂布從來沒有想過認劉備做義父,否則,豈不是每天都要被人叫“留步”

三國遍地是降將,為何只有呂布被罵“三姓家奴”?

​曹操跟劉備都看穿了呂布的本質,因此殺起來不猶豫沒負擔,這是呂布一生最大的汙點,也早早註定了他的結局。

注:本文由【呼嚕讀史】原創,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互相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