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研究院对产业互联网的立场

最近一段时间,行业人士对于产业互联网概念,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腾讯研究院以及工业4.0研究院等知名机构,纷纷撰文发表看法。

行业专家最近密切关注产业互联网,主要是因为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了要“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信号。

工业4.0研究院对产业互联网的立场

2018年11月11日,工业4.0研究院发布了《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目的就是为了阐释相关立场。因此,《产业互联网白皮书》也被定位为“工业4.0研究院立场报告”。报告发布之后,不少读者申请下载该报告进行仔细阅读,同时,笔者还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读者发送的信息,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产业互联网的认识。

从各种各样的看法中,笔者发现大家对产业互联网本身就是感兴趣的。“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即便仅仅是望文生义也比较容易理解,容易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也是行业人士纷纷加以关注的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阐释工业4.0研究院的立场,针对大家颇为关注的几个问题,笔者做一些说明。

第一,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产业互联网白皮书》在第一章明确进行了说明。当然,这个概念定义是一家之言,工业4.0研究院强调的是产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链的优化和重组”,而且,我们认为这是产业互联网有别于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

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并不成熟。笔者也部分赞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研究员所提出的“产业互联网概念不成熟”的判定。事实上,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在互联网经济学研究联盟会上做的《产业互联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演讲中,也不断强调“需要有专家为产业互联网范式添砖加瓦”。

不过,既然腾讯明确提出了要转型产业互联网,他们也一定会投入智力资源去完善这个概念,并且推动产业互联网范式的发展,不必过于担心。

第二,有一些专家对于《产业互联网白皮书》把这个概念的历史追溯到1968年颇为不解,他们大都认为,1968年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产生,谈何产业互联网的出现?

其实,《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这个提法,是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应用为标志——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数字化技术上的网络连接,因此,可以认为较早的时候,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就开始呈现了。

当然,工业4.0研究院并不认为那个时候就产生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事实上,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具有本土特征及发展特殊性,使得我们很难找到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证据。

第三,行业内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人会倾向于不认同产业互联网概念,认为它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或者产业互联网影响了某些利益;也有的人希望了解产业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希望从中找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

目前高调批评产业互联网的大都是前者,他们已经熟悉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果要转向产业互联网,本身是有一定成本的。笔者联系过一些行业人士,他们的心情甚至是颇感焦虑,希望统一思想,聚焦到一个概念去发展。

不过笔者对于类似思想分歧倒是很乐观,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商业机会也非常多,完全有空间让两个或多个概念并存,并且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在《产业互联网白皮书》中,笔者提出,一些早就在产业互联网研究上有积累的机构,例如中国互联网协会、腾讯研究院、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和工业4.0研究院,可以就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做一些研究,并把这些研究分享给大家,促进大家对产业互联网的认识。

这就是工业4.0研究院发布《产业互联网白皮书》,阐释我院对产业互联网立场的初衷。


工业4.0研究院对产业互联网的立场

i4CN(工业4.0中国简称),是中国最系统化、最全面的工业4.0、无人工厂领域的咨询公司;公司整合华为、博世、腾讯、美的等专家,首家提供工业4.0整合方案,包括i4技术项目、i4四大管理体系、十大思想变革的三层金字塔式咨询架构;能够指导企业实施专业化的工业4.0变革和无人工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助力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

工业4.0研究院对产业互联网的立场

梁卓业 i4CN首席咨询顾问

中国工业4.0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专家,华为ISC、IPD体系专家

华为ISC+项目组成员,智能制造标杆车间项目经理

工业4.0十大思想变革、无人工厂建设体系首创人

中山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双MBA,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本科

欢迎需要导入华为ISC、IPD体系,实施工业4.0无人工厂的企业与i4CN合作。

(请搜索i4CN梁老师相关课程视频并进一步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