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中國“兵敗”宜貸網

本報記者 嚮導、萬佳麗 北京 上海報道

曾成功投資阿里巴巴、淘寶網、分眾傳媒等明星企業的軟銀中國資本(SBCVC)(以下簡稱“軟銀中國”)最近深陷所投資P2P問題頻發之中。在繼付融寶之後,軟銀中國投資的P2P平臺宜貸網面臨清盤。

2018年12月29日,運營近5年、待收超40億元的P2P平臺宜貸網宣佈清盤。軟銀中國是宜貸網最早的投資機構之一。公開信息顯示,投入到宜貸網的是寧波軟銀天維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寧波軟銀”)這隻基金,它的管理人是蘇州軟銀華天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這家公司的法人是華平(軟銀中國管理合夥人之一),並且華平也是執行事務合夥人。目前,軟銀中國仍然是宜貸網第二大股東。

投資後,軟銀中國是否參與了宜貸網的日常經營管理?一直為宜貸網站臺背書的軟銀中國,是否會為宜貸網的“清盤”買單?

1月17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前往軟銀中國上海辦公地延安西路728號華敏翰尊國際15層,發現公司當天沒有開門辦公。記者又嘗試通過郵件、電話聯繫軟銀中國,截至記者發稿未得到回覆。

為宜貸網站臺背書

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軟銀中國很快將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其重點投資賽道之一。2013年11月,有利網宣佈A輪融資階段,投資方為軟銀中國,投資金額在千萬美元級別,這次投資也標誌著軟銀中國正式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

2014年5月29日上午,在成都財富中心,軟銀中國合夥人周曄和彼時的易貸網(也就是現在的宜貸網)董事長任海華簽署千萬美元級戰略合作協議,軟銀中國正式注資易貸網。

當時周曄表示,軟銀中國非常看好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中國的爆發性發展,相信這個行業裡一定會出現百億級甚至是千億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選擇易貸網是看重其線上和線下結合的能力和完整的金融借貸產業鏈閉環服務能力。

2015年11月軟銀中國再次增資,持股一度達到20%。

軟銀中國曾表示其對宜貸網是純財務投資,不參與宜貸網的日常經營。但宜貸網一直將軟銀中國作為給平臺的增信工具。

此前,在宜貸網官網團隊介紹中,軟銀中國合夥人周曄赫然在董事會之內,擔任宜貸網董事,軟銀中國王慈翊擔任宜貸網平臺監事代表。但2019年1月17日,記者登錄網站發現,宜貸網官網已經將周曄從團隊成員介紹中刪除。

有投資者告訴記者,每次宜貸網搞活動,都請周曄到場和出借人見面。記者查詢發現,周曄的確參加過宜貸網的宣傳活動。

一直到2018年12月的時候,軟銀中國官網在介紹其投資項目頁面中,其投資案例還包括有利網、黃金錢包、易貸網(如今的宜貸網)等。記者最近再次登錄查看,其涉及互聯網金融的投資項目已被全部刪除。

軟銀中國通過軟銀寧波持有宜貸網20%股權,為第二大股東。有投資者表示,軟銀的持股比例大,對宜貸網的日常經營起著重要影響。

寧波軟銀的實際控制人是兩個自然人,分別是張旭和陳琪航。記者發現,這兩人也參與軟銀中國管理的其他基金當中。

某投資機構管理合夥人對記者分析,這有可能是個人LP,即軟銀員工個人出資跟投的項目。“從公開信息顯示,資金來自於個人,但也有可能是個人幫機構代持,但不管哪種情況,都是軟銀中國管理的基金,與軟銀脫不了關係”。

據記者瞭解,宜貸網的投資者中不乏高學歷、有豐富網貸投資經驗的理性出借人。他們表示,軟銀中國在其中給宜貸網的背書,是他們比較信任這個平臺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2018年12月29日的退出公告中,宜貸網也表示,在行業蓬勃發展時,寧波軟銀的投資及背書極大加速了平臺的發展,但寧波軟銀並不參與宜貸網的日常經營。

2018年7月,宜貸網已經出現經營問題,但當時有傳出軟銀中國將視情況進一步增資宜貸網的消息。但據記者多方瞭解,彼時軟銀中國已萌生退出之意,但遲遲找不到接盤者。

投資者告訴記者,宜貸網風投是軟銀中國,出借人看中的也是軟銀中國這塊金字招牌,加上軟銀中國後續一系列為宜貸網吶喊助威的站臺行為,也讓他們覺得比較放心。

另據記者拿到的一份今年1月2日,宜貸網出借人監察委員會、成都易捷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易捷”)以及宜貸網高層多方舉行的會議紀要顯示,成都易捷是宜貸網資產端的主要提供者。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易捷的法人楊帆與軟銀中國合夥人周曄是成都日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日強”)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在退出公告中,宜貸網強調,寧波軟銀對宜貸網是純財務投資,寧波軟銀已根據投資協議約定足額支付了對宜貸網的投資金額。其後,因公司業務發展不如預期,經其投資委員會決定,沒有意願對宜貸網繼續投資,並希望能夠轉讓股份並退出董事會。

供鏈貸逾期,投資人懷疑是假標

記者調查瞭解發現,導致此次宜貸網清盤退出的導火索是宜貸網從2018年6月21日到2018年7月13日發佈的103個供鏈貸標的。

在退出公告中,宜貸網表示,供鏈貸的實際擔保融資方浙江新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某,因涉嫌其他網貸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杭州濱江公安部門刑事拘留,現無法償還利息,本金將於明年(2019年)4月陸續到期,涉及金額約1億元(103個借款標的),可能面臨全面逾期。

應出借人要求,宜貸網在2018年11月9日公佈了103家逾期借款企業的信息。也正是這一次披露,揭開了此次危機的“冰山一角”。

2019年1月7日,記者獲得了一份由出借人整理的103家借款企業資料。在這份資料中,借款人通過天眼查發現,這103家企業中有102家集中在2018年2月到7月成立,甚至出現很多家企業在同一天成立的情況。

而作為借款擔保方的核心企業,安徽天眾飲品有限公司和安徽天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均為夏東明控制的企業。出借人懷疑,這103家新成立的公司都是空殼公司,供鏈貸出借人的資金最終都流向了夏東明。而總額共計約1億元的103個供鏈貸標的可能是假標。

公開資料顯示,夏東明曾是修正健康集團副總裁、修正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目前是上市公司深大通的股東和董事。近期修正系涉及的P2P公司頻頻出問題,其中永利寶、火理財、微金石和錢保姆背後均隱現夏東明身影。目前夏東明因“錢保姆”事件東窗事發,已被警方控制。

出借人還曾通過宜貸網財務,抽查了一個供鏈貸標的資金流向及回款細節發現,雖然出借人的資金最終都轉給了借款公司,但是連續兩期的還款方卻為擔保公司——安徽天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加重了出借人對供鏈貸資金去向的懷疑。

2019年1月9日,記者曾就供應鏈貸相關問題採訪宜貸網,宜貸網在回覆中表示,根據目前瞭解的情況,供鏈貸實際擔保還款方夏某涉及其他案件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造成供鏈貸項目逾期。這也從側面表明,供鏈貸的實際還款方為夏東明。

此外,宜貸網還回復表示,平臺作為居間方,按合同約定完成資金的出借,對資金的最終流向平臺並不知曉。

最新消息是,宜貸網在官網上表態,公司擬向核心企業:浙江新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借款企業提起法律訴訟。

記者從曾經在宜貸網工作的內部人士處瞭解到,宜貸網有三個資產端,分別是大華、易捷和車大爺,但是供鏈貸是“異類”。

據記者瞭解,該人士提及的“異類”,指的是供鏈貸並沒有經過宜貸網原來的資產端審核,繞過了宜貸網原有的風控。該人士告訴記者,供鏈貸是張冬引過來的。上述內部人士還告訴記者,張冬是律師出身,態度強勢,行事謹慎,他從來不簽字,都是指派他人。張冬走了之後把公司好多人拉黑了。關於張冬的情況,記者從另一個出借人處亦得到核實。

公開資料顯示,張冬的另一個身份是錢保姆前風控首席。巧合的是夏東明也正是錢保姆實控人。

2018年10月23日,浙江經偵官方微信發佈“錢保姆”警情通報指出,錢保姆主體運營公司浙江佰財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區分局對該案立案偵查。11月8日,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區分局在通報披露,錢保姆平臺實際控制人夏某及涉案人員張某、壽某、方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此外,還有出借人告訴記者,張冬是周曄和宜貸網CEO李寧引薦過來的,“這是我聽宜貸網總經理馮濤親口說的”。不過,此消息並未得到馮濤本人確認。

2019年1月8日,記者與宜貸網公關事務負責人聯繫,希望採訪馮濤或者李寧,但對方回覆稱,兩人沒有時間接受採訪。

2019年1月17日,記者撥打周曄電話,電話一直處於通話中,最終沒有聯繫上。記者同時撥打了軟銀上海和軟銀北京的電話,亦未接通。

不過,在宜貸網官方論壇上發佈的《供鏈貸逾期微信群代表與宜貸會談紀要》(以下簡稱《紀要》)對此供鏈貸發行的前因後果有所記錄。

《紀要》顯示,宜貸網曾向供鏈貸借款人代表表示,在李寧與修正系的股權交易之後,一個叫張冬的律師,作為實控人控制了平臺,繞過了平臺以前的管理層以及風控,發了供應鏈產品。之後於7月份,張冬“跑路”(失聯)。從時間上來看,這發生在夏某被警方介入調查之前。

而關於《紀要》中提到的“李寧與修正系的股權交易”,有消息人士告訴記者,投資方為一家叫“國豐達”的公司。

上述曾經在宜貸網工作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確實提到過一家“國豐達”公司投資的事情,但最終沒有完成,在過程中就死了。

在宜貸網給記者的回覆中,也提到了國豐達,宜貸網表示,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分別於2018年1月份和4月份分兩次將共計100%宜湃股權登記在修正系浙江天然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名下。

實際上,就在供鏈貸逾期陸續爆發之後,宜貸網的其他標的也開始出現大面積逾期。

1月9日,記者曾採訪了多名出借人。其中,出借人小剛(化名)告訴記者,自己投資23萬元,沒有供鏈貸,其中5成已經逾期。出借人高原(化名)表示,自己也沒有供鏈貸,2018年9月30日逾期一個,10月逾期是9月的4倍,11月大約是10月的4倍,12月大約是11月的1.2倍。

供鏈貸逾期,為何又火燒到了其他標的?

宜貸網在給本報記者回復中表示,逾期現象其實並非宜貸網一家獨有。從大環境看,2018年的經濟環境不樂觀,實體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甚至經營困難,致使借款人償還能力下降、逾期上升;行業頻繁出現的問題也加劇了網貸借款人的觀望心態,老賴頻出;就宜貸網而言,也有受兄弟公司負面影響,平臺發標、交易等情況明顯下降原因。

2018年12月29日,宜貸網發佈了《宜貸網良性退出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良性退出方案”。根據該方案,借款人清收回款計劃將由宜貸網統籌,回款期限將長達五年,其中前四年償還借款人本金部分,最後一年償還借款人歷史收益部分。

這樣的方案實際上是將原有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債權債務關係作廢,變成原出借人與平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出借人將之稱為“混清”方案。

宜貸網的這個“混清”方案遭到了很多出借人的不滿和抵制。出借人張大弛(化名)表示,宜貸網這個清盤模式,說就要保護小投資人的利益,實際上卻在忽悠人,讓大家把保護身價財產的點對點合同廢除掉,以後只能相信他的承諾。

出借人高原(化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堅決反對宜貸網提出的方案。“如果合同關係破壞以後,宜貸網再申請了破產,那麼我的錢就徹底找不到還款人了。如果堅持點對點,有借款合同在,即使宜貸網破產,我還可以找借貸人要求還款。”高原強調,這一點是金融辦同志講的。

1月17日,宜貸網再次發佈公告,提出“點對點”方案,並開展試運營,稱依據此方案,預計需要2-3年,所有出借人才能拿回全部的未償還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