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清華,王興師弟,他5年晉升軟銀中國合夥人,只看萬億大生意

保送清華,王興師弟,他5年晉升軟銀中國合夥人,只看萬億大生意

錢都花在哪兒

哪兒就是萬億級市場

採訪周曄的時候已經是工作日的晚上。

我們在軟銀中國安靜的辦公室中暢談他的投資理念。正如窗外散盡一天繁雜後的夜色一般,周曄對中國幾大萬億級市場做了冷靜的覆盤。

2011年,周曄離開了管理諮詢業巨頭麥肯錫,加盟老牌投資機構軟銀中國。

短短不到5年的時間,他迅速晉升為合夥人,其間投資了包括好屋中國、TalkingData、理才網、咕咚、天天拍車、易貸網金融/摩爾龍、八爪魚在線旅遊、智陽網絡、工資錢包等一系列項目。

周曄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系博士學位,但如今他身上已經很難看到理工男的影子。

比起“周總”這個稱呼,他更習慣被人稱為Mervin或者周博士。

“周博士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而且思維非常超前。他對行業的前瞻性判斷,事實證明都是對的。”軟銀中國投資的智陽網絡CEO王穎娜告訴邦哥。

確實如此,去年專注於提供人力資源SaaS服務的智陽網絡完成了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而周曄則是這家公司的首個機構投資人,也是公司的董事。

沒有風口,沒有雞血,一如他對投資本質的理解: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幫助行業提高效率並真正地創造社會價值,那麼財務回報將必然是這一過程的副產品。

只關心萬億級的大生意

在TMT領域,周曄主要關注兩大投資主題:

第一個是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改造萬億級傳統垂直行業的機會;

第二個是創造實際價值的專業服務提供商。

說起如何尋找萬億級市場時,周曄說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

去看大家的錢主要花在哪裡,像金融、房產、汽車、旅遊等行業都是巨大的萬億元規模的存量市場。

周曄認為,想要激發新的需求,再造萬億級的增量市場是非常難的,然而很多萬億級的存量市場在等待著被互聯網改造,只要方法正確,通過創新的模式和技術,即便咬下一小口,收穫也是巨大的。

周曄介紹,近幾年,TMT領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互聯網技術已經從之前以信息平臺為主逐漸轉向了以交易平臺為主的模式。這得益於互聯網滲透率的提升,以及互聯網支付的深度普及。

而最早的交易平臺其實就是電子商務。早在2000年軟銀中國就投資了阿里巴巴,隨後,淘寶引領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早先的電子商務,其本質是解決了標準化產品在網上交易和銷售的問題。

周曄說,從整個國家的GDP來看,標準化產品的零售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非標準化產品或者是服務佔了GDP更大的比重,比如金融、房產、二手車、人力資源。而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改造這些非標準產品或者服務行業的項目,正是周曄近年來關注和追蹤的重點。

這些項目都有有一個非常接近的模式——B2B2C。

這些非標準產品或者服務行業往往都需要人來提供服務。這個模式中的第二個B,通常被稱為“小B”,就是在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小微服務商。對於很多行業來說,他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果能夠將這些小B聚集在一個平臺上,為他們服務並充分提升其效率,將會對整個行業的效率提升產生巨大的價值,而這類提供服務的B2B2C平臺公司也是周曄非常看好的商業模式。

保送清華,王興師弟,他5年晉升軟銀中國合夥人,只看萬億大生意

獨立思考帶來的超前理解

對於自己投出的改造傳統行業的案例,周曄舉了好屋中國作例子。

好屋中國的團隊是在蘇州起家的。周曄最早接觸好屋中國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任何外部投資人。當時周曄研究發現,好屋所用的互聯網眾銷的模式在蘇州已經跑通了,雖然交易量不大,但他預感這是一個大趨勢。

簡單來說,好屋中國就是把中國許多零散的房產中介和銷售人才用互聯網整合起來作為平臺上的經紀人,也就是小B。

另一邊,好屋中國對接開發商的房源,讓這些經紀人在銷售自己二手房的同時,順便銷售平臺上提供的其他新樓盤。

如果新房成交了,經紀人可以拿到佣金,而開發商則省去了大量的營銷獲客費用。

本質上,這種模式提升了整個行業的交易效率,而周曄在快速對比了行業裡面其他的同類公司後,果斷投資了好屋中國的A輪。經過短短一年多的全國擴張後,好屋中國的淨利潤已經達到了一個多億。

另一個則是做企業服務的理才網。創始人陳諫之前創立的人力資源軟件公司早年被用友收購,陳諫擔任了用友HR事業部負責人,後來又加盟金蝶主管HR產品,屬於HR企業軟件行業的領袖型人物。

後來他離開大公司,帶著之前在行業裡十幾年的積累重新創業,直接將行業裡之前收費的企業級軟件做成SaaS模式,並進行了移動化和免費化,同時他還組建了包括前金蝶、用友的銷售冠軍和資深研發在內的一支團隊。

周曄認為,這樣的團隊很懂行業,執行力強,模式也非常符合未來趨勢,成功的概率會很高,因此軟銀中國作為第一家機構投資人在A輪就投資了他們。

理才網屬於人力資源的範疇,而周曄對這個領域很早就開始佈局了。在他看來,工資是普通人的主要收入入口,同時也包含了社保、福利、保險等,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形成的人力資源是非常大的市場。

“我認為這裡面一定會出現巨頭,而在我們投資之前還沒有太多人關注這個行業。”周曄說。

開頭提到的智陽網絡利用SaaS交易平臺連接起了全國各類小型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商,在它成立之前,人力資源行業一直在進行殘酷的價格戰。

創始人王穎娜說,她在人力資源行業做了很多年,自然想到了用SaaS來改造產業。不過,在和周曄的交流中,她才發現人力資源真正的潛力。

“周博士顯然不僅僅將目標放在SaaS工具上。他從一開始就認定,圍繞著工資的各項服務都和錢相關,最終將成為金融服務。”周曄對她說,人力資源比銀行、電商更加靠近客戶,所以有潛力在未來成為各項金融服務的入口。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超前的認知,周曄對邦哥說了兩點:獨立思考判斷和積累行業人脈。

從理工男到投資人

實際上,假如回顧周曄的成長經歷,比起現在老辣的投資人形象,他一直都是一個高智商的理工男。

上中學期間,周曄是搞競賽的。高中時他進入了上海市華師大二附中的全國理科班——教育部直屬的試點班級,制度非常靈活,不用參加高考。

周曄在高一上學期就學完了整個高中物理的內容,期末時在高考試卷的測試中拿到140多分獲得了免修資格,高一下學期學完了大學普通物理的課程。

本科他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電子系,在大學幾年一直都是班裡成績第一的“學霸”。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創始人王興當時是他在清華大學電子系的師兄。

畢業後,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全額獎學金入學攻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系博士。在美國期間,周曄自己第一次創業。

當時Facebook剛剛興起就風靡全美,一度成為國內創業者競相模仿的對象。相比王興在國內搞的校內網,當時身為伯克利華人學生會主席的周曄則在美國做了一個留學生版的Facebook。

雖然後來公司被紅杉資本投資的一個公司收購,但周曄回憶這段創業歷程說那並不算是一次特別成功的創業,對他而言更多算是一段不錯的經歷。

由於這段創業經驗,周曄在騰訊美國幫助其進行類Facebook的產品規劃工作,後來騰訊也曾邀請他回深圳總部做內部孵化創業工作。然而,當時周曄覺得,作為一個理工男,自己缺少商業上的系統化訓練,這可能會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造成限制。

於是,他決定去麥肯錫做戰略諮詢。

周曄告訴邦哥,在麥肯錫他接觸到了很多不同的行業,掌握瞭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學習、分析並理解一個行業的能力。他個人也很快從一名諮詢顧問升職成為帶領諮詢團隊的項目經理。那時,他面臨了人生第二個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

最終他在2011年選擇了軟銀中國,然後才有了現在的軟銀中國合夥人周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