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中国“兵败”宜贷网

本报记者 向导、万佳丽 北京 上海报道

曾成功投资阿里巴巴、淘宝网、分众传媒等明星企业的软银中国资本(SBCVC)(以下简称“软银中国”)最近深陷所投资P2P问题频发之中。在继付融宝之后,软银中国投资的P2P平台宜贷网面临清盘。

2018年12月29日,运营近5年、待收超40亿元的P2P平台宜贷网宣布清盘。软银中国是宜贷网最早的投资机构之一。公开信息显示,投入到宜贷网的是宁波软银天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软银”)这只基金,它的管理人是苏州软银华天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家公司的法人是华平(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之一),并且华平也是执行事务合伙人。目前,软银中国仍然是宜贷网第二大股东。

投资后,软银中国是否参与了宜贷网的日常经营管理?一直为宜贷网站台背书的软银中国,是否会为宜贷网的“清盘”买单?

1月17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前往软银中国上海办公地延安西路728号华敏翰尊国际15层,发现公司当天没有开门办公。记者又尝试通过邮件、电话联系软银中国,截至记者发稿未得到回复。

为宜贷网站台背书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软银中国很快将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其重点投资赛道之一。2013年11月,有利网宣布A轮融资阶段,投资方为软银中国,投资金额在千万美元级别,这次投资也标志着软银中国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

2014年5月29日上午,在成都财富中心,软银中国合伙人周晔和彼时的易贷网(也就是现在的宜贷网)董事长任海华签署千万美元级战略合作协议,软银中国正式注资易贷网。

当时周晔表示,软银中国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中国的爆发性发展,相信这个行业里一定会出现百亿级甚至是千亿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易贷网是看重其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能力和完整的金融借贷产业链闭环服务能力。

2015年11月软银中国再次增资,持股一度达到20%。

软银中国曾表示其对宜贷网是纯财务投资,不参与宜贷网的日常经营。但宜贷网一直将软银中国作为给平台的增信工具。

此前,在宜贷网官网团队介绍中,软银中国合伙人周晔赫然在董事会之内,担任宜贷网董事,软银中国王慈翊担任宜贷网平台监事代表。但2019年1月17日,记者登录网站发现,宜贷网官网已经将周晔从团队成员介绍中删除。

有投资者告诉记者,每次宜贷网搞活动,都请周晔到场和出借人见面。记者查询发现,周晔的确参加过宜贷网的宣传活动。

一直到2018年12月的时候,软银中国官网在介绍其投资项目页面中,其投资案例还包括有利网、黄金钱包、易贷网(如今的宜贷网)等。记者最近再次登录查看,其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投资项目已被全部删除。

软银中国通过软银宁波持有宜贷网20%股权,为第二大股东。有投资者表示,软银的持股比例大,对宜贷网的日常经营起着重要影响。

宁波软银的实际控制人是两个自然人,分别是张旭和陈琪航。记者发现,这两人也参与软银中国管理的其他基金当中。

某投资机构管理合伙人对记者分析,这有可能是个人LP,即软银员工个人出资跟投的项目。“从公开信息显示,资金来自于个人,但也有可能是个人帮机构代持,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软银中国管理的基金,与软银脱不了关系”。

据记者了解,宜贷网的投资者中不乏高学历、有丰富网贷投资经验的理性出借人。他们表示,软银中国在其中给宜贷网的背书,是他们比较信任这个平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8年12月29日的退出公告中,宜贷网也表示,在行业蓬勃发展时,宁波软银的投资及背书极大加速了平台的发展,但宁波软银并不参与宜贷网的日常经营。

2018年7月,宜贷网已经出现经营问题,但当时有传出软银中国将视情况进一步增资宜贷网的消息。但据记者多方了解,彼时软银中国已萌生退出之意,但迟迟找不到接盘者。

投资者告诉记者,宜贷网风投是软银中国,出借人看中的也是软银中国这块金字招牌,加上软银中国后续一系列为宜贷网呐喊助威的站台行为,也让他们觉得比较放心。

另据记者拿到的一份今年1月2日,宜贷网出借人监察委员会、成都易捷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易捷”)以及宜贷网高层多方举行的会议纪要显示,成都易捷是宜贷网资产端的主要提供者。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易捷的法人杨帆与软银中国合伙人周晔是成都日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日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在退出公告中,宜贷网强调,宁波软银对宜贷网是纯财务投资,宁波软银已根据投资协议约定足额支付了对宜贷网的投资金额。其后,因公司业务发展不如预期,经其投资委员会决定,没有意愿对宜贷网继续投资,并希望能够转让股份并退出董事会。

供链贷逾期,投资人怀疑是假标

记者调查了解发现,导致此次宜贷网清盘退出的导火索是宜贷网从2018年6月21日到2018年7月13日发布的103个供链贷标的。

在退出公告中,宜贷网表示,供链贷的实际担保融资方浙江新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某,因涉嫌其他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杭州滨江公安部门刑事拘留,现无法偿还利息,本金将于明年(2019年)4月陆续到期,涉及金额约1亿元(103个借款标的),可能面临全面逾期。

应出借人要求,宜贷网在2018年11月9日公布了103家逾期借款企业的信息。也正是这一次披露,揭开了此次危机的“冰山一角”。

2019年1月7日,记者获得了一份由出借人整理的103家借款企业资料。在这份资料中,借款人通过天眼查发现,这103家企业中有102家集中在2018年2月到7月成立,甚至出现很多家企业在同一天成立的情况。

而作为借款担保方的核心企业,安徽天众饮品有限公司和安徽天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夏东明控制的企业。出借人怀疑,这103家新成立的公司都是空壳公司,供链贷出借人的资金最终都流向了夏东明。而总额共计约1亿元的103个供链贷标的可能是假标。

公开资料显示,夏东明曾是修正健康集团副总裁、修正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是上市公司深大通的股东和董事。近期修正系涉及的P2P公司频频出问题,其中永利宝、火理财、微金石和钱保姆背后均隐现夏东明身影。目前夏东明因“钱保姆”事件东窗事发,已被警方控制。

出借人还曾通过宜贷网财务,抽查了一个供链贷标的资金流向及回款细节发现,虽然出借人的资金最终都转给了借款公司,但是连续两期的还款方却为担保公司——安徽天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加重了出借人对供链贷资金去向的怀疑。

2019年1月9日,记者曾就供应链贷相关问题采访宜贷网,宜贷网在回复中表示,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供链贷实际担保还款方夏某涉及其他案件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造成供链贷项目逾期。这也从侧面表明,供链贷的实际还款方为夏东明。

此外,宜贷网还回复表示,平台作为居间方,按合同约定完成资金的出借,对资金的最终流向平台并不知晓。

最新消息是,宜贷网在官网上表态,公司拟向核心企业:浙江新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借款企业提起法律诉讼。

记者从曾经在宜贷网工作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宜贷网有三个资产端,分别是大华、易捷和车大爷,但是供链贷是“异类”。

据记者了解,该人士提及的“异类”,指的是供链贷并没有经过宜贷网原来的资产端审核,绕过了宜贷网原有的风控。该人士告诉记者,供链贷是张冬引过来的。上述内部人士还告诉记者,张冬是律师出身,态度强势,行事谨慎,他从来不签字,都是指派他人。张冬走了之后把公司好多人拉黑了。关于张冬的情况,记者从另一个出借人处亦得到核实。

公开资料显示,张冬的另一个身份是钱保姆前风控首席。巧合的是夏东明也正是钱保姆实控人。

2018年10月23日,浙江经侦官方微信发布“钱保姆”警情通报指出,钱保姆主体运营公司浙江佰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对该案立案侦查。11月8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在通报披露,钱保姆平台实际控制人夏某及涉案人员张某、寿某、方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外,还有出借人告诉记者,张冬是周晔和宜贷网CEO李宁引荐过来的,“这是我听宜贷网总经理冯涛亲口说的”。不过,此消息并未得到冯涛本人确认。

2019年1月8日,记者与宜贷网公关事务负责人联系,希望采访冯涛或者李宁,但对方回复称,两人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2019年1月17日,记者拨打周晔电话,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最终没有联系上。记者同时拨打了软银上海和软银北京的电话,亦未接通。

不过,在宜贷网官方论坛上发布的《供链贷逾期微信群代表与宜贷会谈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对此供链贷发行的前因后果有所记录。

《纪要》显示,宜贷网曾向供链贷借款人代表表示,在李宁与修正系的股权交易之后,一个叫张冬的律师,作为实控人控制了平台,绕过了平台以前的管理层以及风控,发了供应链产品。之后于7月份,张冬“跑路”(失联)。从时间上来看,这发生在夏某被警方介入调查之前。

而关于《纪要》中提到的“李宁与修正系的股权交易”,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投资方为一家叫“国丰达”的公司。

上述曾经在宜贷网工作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确实提到过一家“国丰达”公司投资的事情,但最终没有完成,在过程中就死了。

在宜贷网给记者的回复中,也提到了国丰达,宜贷网表示,上海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于2018年1月份和4月份分两次将共计100%宜湃股权登记在修正系浙江天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名下。

实际上,就在供链贷逾期陆续爆发之后,宜贷网的其他标的也开始出现大面积逾期。

1月9日,记者曾采访了多名出借人。其中,出借人小刚(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投资23万元,没有供链贷,其中5成已经逾期。出借人高原(化名)表示,自己也没有供链贷,2018年9月30日逾期一个,10月逾期是9月的4倍,11月大约是10月的4倍,12月大约是11月的1.2倍。

供链贷逾期,为何又火烧到了其他标的?

宜贷网在给本报记者回复中表示,逾期现象其实并非宜贷网一家独有。从大环境看,2018年的经济环境不乐观,实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甚至经营困难,致使借款人偿还能力下降、逾期上升;行业频繁出现的问题也加剧了网贷借款人的观望心态,老赖频出;就宜贷网而言,也有受兄弟公司负面影响,平台发标、交易等情况明显下降原因。

2018年12月29日,宜贷网发布了《宜贷网良性退出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良性退出方案”。根据该方案,借款人清收回款计划将由宜贷网统筹,回款期限将长达五年,其中前四年偿还借款人本金部分,最后一年偿还借款人历史收益部分。

这样的方案实际上是将原有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作废,变成原出借人与平台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出借人将之称为“混清”方案。

宜贷网的这个“混清”方案遭到了很多出借人的不满和抵制。出借人张大弛(化名)表示,宜贷网这个清盘模式,说就要保护小投资人的利益,实际上却在忽悠人,让大家把保护身价财产的点对点合同废除掉,以后只能相信他的承诺。

出借人高原(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宜贷网提出的方案。“如果合同关系破坏以后,宜贷网再申请了破产,那么我的钱就彻底找不到还款人了。如果坚持点对点,有借款合同在,即使宜贷网破产,我还可以找借贷人要求还款。”高原强调,这一点是金融办同志讲的。

1月17日,宜贷网再次发布公告,提出“点对点”方案,并开展试运营,称依据此方案,预计需要2-3年,所有出借人才能拿回全部的未偿还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