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股權質押情況“浮出水面” 閃崩“羅生門”後復牌的佳源國際能否迎來新生?

本報實習記者 葛曉璇 記者 石英婧 上海報道

2019年2月1日,處在輿論風口上的佳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2768.HK,以下簡稱“佳源國際”)公佈了2019年1月的銷售簡報,與此前股價的“慘淡”截然不同的是,其各項銷售指標都有所增長。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止1個月,佳源國際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0.482億元,同比增長約122%;合同銷售面積約9.03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83%;合同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1605萬元/平方米,同比增長約22%。

值得注意的是,1月30日午間,佳源國際發佈了恢復買賣公告。佳源國際於1月30日下午1時起復牌,當日一度大漲22%,隨後衝高回落,截至收盤漲6.22%,報3.93港元,全日成交額達4.37億港元。

1月30日復牌的同時,佳源國際還披露了大股東股權質押情況,與沈天晴密切相關。據悉,沈天晴(又名沈玉興)不僅是佳源國際控股股東明源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源投資”)董事長,還是佳源創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源集團”)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實際上,佳源國際的股份及票據早在1月22日下午1時起就在聯交所停牌。截至1月22日午間收盤,佳源國際股價報3.70港元,較開盤價4.51港元跌22.59%,市盈率3.94,總市值92.91億元。佳源國際的股票停牌一週,也是以待刊發本次公告,因此本次公告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1月30日,佳源國際公告顯示,截至目前,明源投資及沈天晴持有的公司股權為52.86%,持股量為13.54億股。其中,9.15億股(相當於35.73%股權)被進行抵押貸款。在被抵押的35.73%股權中,有23.74%的股權被分別質押給建銀國際海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銀國際海外”)及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包括6億股用於建銀國際海外質押,用於一筆1億美元的借款,另外803.2萬股股權在中金公司尚未解除質押。

另外,佳源國際有3.07億股,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份的11.99%,因一筆0.2億美元的借款,向新鴻基金融進行孖展融資。

1月23日,佳源國際也對大股東持股情況進行了部分解釋。其公告指出,1月17日由於強制出售,明源投資及沈天晴所持公司股權由約55.65%削減至約51.92%。同時,佳源國際方面表示,佳源國際批准沈天晴收購物業管理業務,2019年1月21日已配發及發行佳源國際約5018.02萬股代價股份予明源投資,每股作價13.73港元,且由於上述發行及配發,明源投資連同沈天晴的股權由約51.92%增加至約52.86%。

1月17日,佳源國際遭遇清倉式拋售,開盤價13.3港元/股,收跌80.62%,報2.52港元/股,較前一日收盤,市值蒸發291.28億港元。雖然此後第二天佳源國際開盤大幅上漲,但是依舊沒能恢復到暴跌前的股價。

據悉,佳源國際在1月17日股價閃崩後,當天股價縮水八成,閃崩事件也陷入“羅生門”,給業界留下諸多謎團:股價大跌是惡意做空的“黑天鵝”事件,還是企業高負債運轉、資產與市值背離後的迴歸?閃崩當日大股東出售股票是主動減持,還是被動強平?同一實控人旗下股權分立的兩家子公司佳源國際、浙江佳源集團,是否存在合作關係?另外,佳源國際曾於1月23日宣告復牌,不過3小時後便再度停牌。

事實上,在佳源國際停牌期間,公司動態依然備受關注。一方面,佳源國際體系下的公司被上交所終止發債;另一方面,佳源集團獲取了兩家金融機構授信額度合計100億元。

1月28日,據上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南京新浩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申請審核發行的一宗“東興-佳源物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被上交所中止審核。據天眼查,南京新甯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相關佳源集團有限公司。該債券計劃發行規模為9.2億元。

佳源集團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南京新甯浩屬於佳源國際旗下。被上交所中止審核後,南京新甯浩要補充提交一些資料,發債後續還是會繼續進行,並且認為“這也是發債中的正常現象。”

同日,在上述消息曝出之時,佳源集團官方微信宣佈,1月28日,佳源集團與愛建信託、大連銀行上海分行在嘉興佳源四季酒店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獲取兩家金融機構授信額度合計100億元。

彼時,沈天晴聲稱,佳源集團堅持穩健發展,目前公司發展穩定,經營基本面持續向好,公司的業務和發展模式也得到了各大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的佳源集團媒體溝通會上,佳源集團執行副總經理沈宏傑還表示,對於今年的銷售業績,佳源集團房地產業務將不再提“千億目標”。2019年以穩健為主,受到近期一系列事件的影響,公司會下調增長目標到12%。

至此,經歷了閃崩羅生門、當天股價縮水近八成之後的佳源國際能否迎來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