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0.28重慶公交車“墜江”悲劇,別急著甩“鍋”

關於10.28重慶公交車“墜江”悲劇,別急著甩“鍋”

10月28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過程及原因已公佈,網上對事故發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公交車司機“衝動”是主因,有人認為公交車女乘客辱罵、打人是主因,有人認為公交車司機和女乘客互毆行為造成車輛失控是主因,但公交車司機“衝動”導致悲劇發生是朋友圈的強勢聲音。沒錯!由於公交車司機“衝動”、公共安全意識薄弱等,直接將公交車“送入“了江中,但除了指責公交車司機“衝動”以外,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想。

人生下來就知道生命的可貴,懂得珍惜生命。是什麼讓一個年僅42的中年男人不惜生命走向極端?他在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困難及心理問題,有沒有人知道?有沒有人伸出過援手?當問題矛盾常年累月得不到解決,就走向了極端這條不歸路。試想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他還考慮別人?事後不難發現,公交車上的互毆行為只不過是“墜江”事件發生的導火索,積壓在公交車司機內心的痛苦才是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要解決社會心理問題。10.28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不能簡單看作為個體事件,通過此次事件,國家(國家即社會)、個人層面要對社會心理問題予以重視,社會心理問題並非一兩個部門或某個人能解決,需要國家從戰略上佈局和部署,緩解社會矛盾,疏導社會心理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局面;個人應從客觀角度刷新對社會的認識、對集體的認識,個人不等於社會、集體,不能為一己私慾、一時痛快而做出損害社會、集體的行為,更不能為其他人的生命做出“抉擇”。

人與人之間應相互忍讓、和諧共處。“物是人非”恰到好處的說明了人的重要性,物品失去了可以重新制作,人“一旦錯過就不在”;兩千年前,儒家文化就教導我們以“和”為貴,作為世間最重要的主體之間,少一些怨氣,相互忍讓、和諧共處才能打造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和諧社會,才能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才能贈與子孫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古人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每年類似的悲劇都有發生,吃瓜群眾們看完新鮮或事件冷下來以後,就把它拋諸腦後了,忘卻了從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樣的局面應得到改變,看到了悲劇事件發生,應該想一想事件發生的原因或問題,從個人角度出發嘗試做一些改變,唯有這樣,類似的悲劇才能避免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