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導讀——

拉鍊雖小,卻凝聚著兩萬多種人類專利,並改變了世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分市場,卻與多個行業相關,既有我們早已習慣的服飾業,也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業。說它能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並不為過。


說起電影裡的挑逗片段,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絲襪和高跟鞋:《畢業生》裡熟女羅賓遜夫人露著大腿換絲襪,《不幸時刻》裡的碧姬·芭鐸更是絕美。不過,還有一樣道具也是挑逗利器,那就是連衣裙。人家女士後背的拉鍊拉不上,你還不屁顛屁顛去幫忙?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五十度灰》裡的著名連衣裙,注意看拉鍊


小夥伴們都懂的《五十度灰》,電影版裡就有一條很心機的連衣裙,從前面看就是職場OL的常見選擇,可背後則是一條拉鍊直通到底,呼喚著你來拉開它。更討喜的應該是前置拉鍊,比如《我是愛》裡的蒂爾達·斯文頓,就穿過一款前置拉鍊的連衣裙,沒錯,出自吉爾·桑達 (Jil Sander) 的極簡主義設計。

如果沒有拉鍊,人類會錯過多少情趣與驚心動魄?起碼,克林頓的拉鍊門就得換個說法。

拉鍊發明者是一位屢敗屢戰的營銷大師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拉鍊英文為zipper,是指依靠連續排列的鏈牙使物品併合或分離的連接件。它應用極為廣泛,不但用於最常見的衣物,還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和軍事等領域。別看它隨處可見,歷史地位可高得很——1993年,在拉鍊發明100週年之際,它被眾多評論家視為百年來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更被BBC稱為“世界奇蹟”。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和美國都流行長筒靴,畢竟當時道路狀況不佳,走在路上很容易遇到泥濘踩到馬糞,長筒靴可以讓褲子免於遭殃。但它的鐵鉤式紐扣有二十餘個,穿脫極為麻煩。人們為了避免麻煩,乾脆整天穿著靴子從不脫下來,極端點的睡覺也不會脫——想象一下在戶外踩了一堆泥和幾坨馬糞然後直接把靴子放床上的“盛況”吧。美國人伊萊亞斯·豪針對這種情況,於1851年設計出了一種連續排列的紐扣,但結構複雜無法量產。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賈德森和他發明的拉鍊


1893年,美國芝加哥的機械工程師賈德森想出了用滑動裝置來嵌合和分開兩排紐扣的辦法,即現代拉鍊的雛形,命名為“鉤子鎖釦”,並申請專利。

別以為工程師都是理科男,賈德森堪稱發明史上的營銷大師,在以後的日子裡,招數頻出,雖然都沒成功,但可以說是非戰之罪。

他深知自己的新發明需要推廣,於是他專門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擺了個攤進行展示。不過很可惜,大多數人對這個小玩意兒不感興趣,在這次總入場人次達2100萬的盛會期間,他僅僅賣出二十條這樣的“鉤子鎖釦”。

當然,也有識貨之人,律師路易斯·沃克選擇投資,二人在1894年合夥成立了“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研製生產這種新式紐扣。具有生意頭腦的賈德森不但知道跑去世博會推廣,還深知“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這個道理,迫切希望打開女靴市場,讓自己的發明取代當時女靴上的複雜紐扣,但可惜的是,他的設計太過笨重,而且鎖緊裝置技術不成熟,常常會在不合適的場合或時間鬆開,造成難堪,加之扣件容易鏽蝕和卡齒,根本沒有制靴商買賬。直到1896年4月,公司才拉到第一筆生意,來自美國郵政部,要為二十個郵袋安裝鉤子鎖釦,但這批產品很快因故障被丟棄,郵政部這個客戶再也沒有上門。此後數年,賈德森和他的公司陷入消沉,雖屢屢改進產品,並研製新的生產機器,但進展不大,拉鍊仍然經常會爆開或卡住。

1905年,賈德森又發明了一種新的分離式卡齒並申請專利,這次,他還是想做女人生意,將這款新產品定位於女裝。這就是劃時代的拉鍊C-curity卡齒。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收藏於美國霍博肯博物館的C-curity原件


賈德森還強調用戶體驗,開啟了“手把手教你使用”的銷售策略。但他很快發現,缺乏責任心和耐心的雜貨店營業員不可能讓客戶認識到新產品的便利,於是,他為每副“C-curity”卡齒都配備了一份詳細說明書。說明書這玩意兒如今常見,當年可是個稀罕的東西。這份說明書很有意思,其實直到今天仍是拉鍊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拉開卡齒時,請注意抻住裙邊,以防扯破裙子”;“用一隻手拉合卡齒時,另一隻手要抓住裙子下襬,然後一拉到底,不要停頓”,“如果碰到拉不動的情況,先往回拉一下,感覺鬆弛時再拉,切勿用力過度”,今天我們是不是也這樣教自己的孩子拉拉鍊?

但可惜的是,雖然“C-curity”牌卡齒相比以往已經有了改進,但技術仍不成熟。最可氣的是,它經常會在很不合適的時候壞掉。比如豪門貴婦正在參加酒會,顧盼生情時,拉鍊突然崩開,立刻成為全場竊笑對象,又比如情人之間卿卿我我,情到濃時開始寬衣解帶,然而拉鍊死死卡住,等你折騰著拉開後,早已慾念全消……加上成本高昂,你說誰能接受?

無奈之下,賈德森帶領一批銷售人員選擇遠渡重洋,前往歐洲開拓新市場。



先軍用後民用

讓賈德森不爽的是,歐洲人對他的產品也沒太大興趣,但也正是在歐洲,他招到了一個好員工——桑伯克。賈德森對這位員工非常器重,決定將公司交給桑伯克打理。

1913年,桑伯克設計出新產品“無齒扣件”。有人會奇怪了,拉鍊怎麼會沒有卡齒呢?其實,所謂“無齒”並非真的沒有齒,而是因為“無”代表當時潮流,汽車叫“無馬廂車”,電臺叫“無線電”。由此可見,作為賈德森的傳人,桑伯克在營銷上也有一手。但由於技術不成熟,新產品依然無法打開銷路。於是,他又研發了一種帶有防鏽劑的產品,名為“無齒扣件二號”,卡齒數量從每英寸4個增加到10個,咬合更緊密,質地也更為光滑,這款產品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拉鍊。1914年,服裝界終於初步接受這一產品,一些製衣商表示願意試用。

但正如大量人類發明都從軍用開啟,再轉向民用一樣,拉鍊的契機也來自軍事領域。當時,法國巴黎曾發生一場飛機在空中表演時墜毀的事故,事後調查發現,墜毀原因為飛行員上衣脫落的紐扣滾入了發動機。於是,法國國防部迅速出臺了不允許在飛行服上釘制紐扣的規定,歐洲各國和美國也紛紛效仿。

桑伯克迅速捕捉到了商機,他聯繫美國國防部,提出以無齒扣件裝配飛行服,並將此業務拓展至陸軍、海軍,乃至歐洲各國的服裝製造商。

一戰期間,為了適應迅速行軍需要,軍用防蛀衣櫥和睡袋都採用了無齒扣件,軍裝的上衣口袋和褲子前端也試裝了拉鍊,大受歡迎。1917年生產的2.4萬件拉鍊軍服銷售一空,1918年,美國又有1萬套飛行服安了拉鍊。另一個爆款產品是軍用腰包。當時軍方正苦於沒有易於封口的口袋,結果帶有無齒扣件的腰包供不應求。到一戰結束時,公司共計售出了24000個腰包。

製衣行業居然是拉鍊最遲打開局面的領域

經過軍用考驗的無齒扣件,在一戰後走入民用市場,應用於雨衣、泳衣、浴衣和網球拍套上。

桑伯克並未滿足,他開始琢磨拉鍊的細分市場。1919年,與菸草商合作,訂製菸草袋。幾年後,這一業務已佔公司營業額的70%。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古德里奇鞋業公司發明了“拉鍊”一詞



也是直到這時,“拉鍊”一名才真正誕生。1923年,古德里奇鞋業公司準備向市場投放一種新式高統橡膠套鞋,向桑伯克的公司訂購了15萬件扣件。古德里奇公司從扣件拉動的聲音中找到靈感,以諧音Zipper命名,即如今的拉鍊。只是,此時賈德森已經去世十餘年,並未聽到拉鍊這個新名詞,也未見到他的發明大放異彩。

到了1930年,桑伯克的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萬條拉鍊,應用範圍極廣,小至筆盒,大到摩托艇的引擎蓋。唯獨是製衣行業仍然觀望。

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裝設計師伊薩·斯卡帕瑞裡首次大量採用拉鍊,《紐約客》甚至形容1935年春季服裝展“垂滿拉鍊”。但掀起更大熱潮的居然是童裝,人們認為拉鍊服裝能增強兒童的自主能力。大名鼎鼎的作家赫胥黎也在推波助瀾,他在名著《美麗新世界》裡提出了以拉鍊作為男士“褲門”的設想。1937年,他的設想被生產商付諸於現實,並贏得了一致好評。

有意思的是,當時輿論對褲鏈的評價是“有了它,令人難堪的疏忽將一去不返”,他們不會想到,忘拉褲鏈會成為此後幾十年間男性難以繞過的的尷尬梗,更不會想到美國會有一位總統差點因為沒管好褲鏈而下臺。

此後,製衣行業開始真正接受拉鍊,併成為拉鍊應用最廣泛的領域。1937年,桑伯克將公司正式更名為“泰龍(TALON)拉鍊公司”。後來,泰龍與日本吉田株式會社、瑞士奧普特朗公司並稱為世界級拉鍊企業。

可惜的是,1978年,泰龍因業績下滑被收購,直至2001年才再度生產,但已不復舊日榮光。

拉鍊王國YKK

在歐洲,拉鍊生產水平最高的當屬瑞士和德國。上世紀30年代,瑞士奧普特朗公司成立。德國拉鍊生產的里程碑則是1953年推出的塑料拉鍊,開創了非金屬拉鍊的先河。但相比之下,日本拉鍊產業的成就更高。

1917年,拉鍊傳入日本,當時還是稀罕玩意兒,上流社會用來炫耀自己的身份。1927年,廣島有人開始製造拉鍊,以“夾具牌”商標出售,“夾具”就此成為拉鍊的代名詞。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拉鍊之王吉田忠雄



1932年,日本開始大量製作拉鍊,成本大幅下降,服裝業和箱包業開始大量使用拉鍊。1934年,吉田株式會社的前身3S成立,後來的日本製造業傳奇人物吉田忠雄走上歷史舞臺。1937年後,拉鍊產業在日本蓬勃興起,3S更是其中翹楚,並改名為吉田株式會社。二戰期間,日本實施戰時經濟管制,禁止國內工商業使用銅,而當時的拉鍊正是以銅為主要原料。吉田忠雄無奈之下,卻成了業界的里程碑人物,他經過反覆試驗,決定改用鋁製作拉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作拉鍊的人。此後,他還研製出了硬度強且輕的鋁合金拉鍊。

1946年後,由於美軍進駐,日本市場的拉鍊需求量大增。但由於日本拉鍊主要使用手工製造,不但無法應付訂單,質量也欠佳,成本卻高於美國拉鍊。換言之,如果美國產拉鍊進入日本市場,整個行業都會崩潰。吉田忠雄深感憂慮,下定決心,於1950年進口了自動鏈牙機,步入機械化生產的第一步,隨即自主研發了拉頭自動衝壓機,帶動日本拉鍊業的進步。也是在此時,吉田啟用商標“YKK”。


簡單易用的拉鍊,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世界拉鍊大廠YKK,看下你衣服上有沒有



1958年,也就是吉田忠雄五十歲那年,YKK的年產拉鍊長度達到了繞地球一週的水準。這位出身貧寒的日本人,二十歲時揣著70日元的盤纏來東京打拼,終於成為日本經濟崛起的象徵。被稱作“世界拉鍊大王”。YKK也與豐田、索尼等並列,成為日本工業的標誌。1969年,美國登月成功,首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員所穿的衣服,就用了YKK製造的拉鍊。

後來的YKK,依然專注與拉鍊。就這樣一條小小的拉鍊,帶來年營業額達25億美元,年產拉鍊84億條,長度繞地球47圈的驚人數字。上世紀80年代,它一度佔據日本拉鍊市場的90%份額,美國市場的45%份額,世界市場的35%份額。如今,YKK拉鍊已經佔據全世界市場的65%份額。

說起吉田忠雄的經商之道,相關著作甚多,最動人的也許是他的互利原則。

拉鍊工廠都有紡織車間,用縫紉機來縫拉鍊的布條。這種縫紉機的壽命一般來說是兩年,但YKK居然每年更換一次。從成本上來說,這當然是吃了大虧。可吉田忠雄認為,縫紉機制造商每年都會獲得新訂單,利潤自然會增加,從而會在研發和設備更新方面有更大投入,造出性能更好的縫紉機,YKK也會隨之受益,產量和效率都會提高。

中國是全球拉鍊最大產地,但以代工為主

YKK的崛起,與日本工業的崛起步調一致。因此,它也要面對與歐洲和美國的貿易大戰。吉田選擇了海外建廠模式,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並就地銷售,繞過了許多國家的關稅保護壁壘。

如今,YKK集團在日本國內的公司僅有27家,但在海外卻有105家。其中,中國這個服裝出口超級大國是其最大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YKK就不斷在中國進行投入。2004年,YKK在海外投資的292億日元中,有223億用於中國內地。

令人感慨的是,僅僅在中國,YKK就申請了兩百多項拉鍊專利,形成全面的保護系統。而中國雖然早在1999年就成為拉鍊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多以代工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拉鍊生產的開端,也是從日本傳入。1930年,上海有了第一家拉鍊廠,技術和設備均來自日本。1949年,中國有拉鍊企業二十餘家,但主要靠手工操作,設備簡陋,質量低劣。

1958年,上海三星拉鍊廠引進德國設備,進行技術改革。1974年,北京又引入瑞士設備,天津引入法國設備。

1980年後,中國拉鍊產業發展迅速,眾多民營企業崛起。199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拉鍊生產國,誕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鍊品牌。但客觀來說,在產量佔據全世界六成以上份額的YKK面前,中國自主品牌還很弱小。

拉鍊雖小,卻凝聚著兩萬多種人類專利,並改變了世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分市場,卻與多個行業相關,既有我們早已習慣的服飾業,也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業。說它能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並不為過,以此為參照,中國要走的路還長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