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2 月 18 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了,两万多字写了很多,已经尽可能的将这个区域的蓝图和未来呈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我觉得,读透这本纲要还不够,看清这片土地,需要明白过去四十年到底经历过什么,以及那些经历为城市注入了怎么样的基因

01

很久以前,还没有粤港澳这个称呼,我们就叫珠三角吧。而珠三角的开始,就是深圳,深圳在40年前,埋下了一颗种子

80年代的中国,正在经历特殊的转型,全国上下急需经济上的提升和补充。而提升一定要有个参考对象,对标也好学习也好,有方向了才有提升的可能

而那个时候可以学习的对象,本质上也没有太多,最合适的就是香港,香港距离中国大陆如此的近,但是整体的经济模式似乎又比我们提升很多,无论如何这时候的中国都需要试一试

而且这样的试验也没有预留特别多的时间,另一层面,大陆前往香港的人数激增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两头都会有巨大的隐患

所以,和香港一江之隔的深圳,成为了最好的载体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这个时候交通部派了一个人到深圳,袁庚。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到底如何利用深圳的独特位置撬动城市的发展。那个时候,中国尚未有任何成功片区开发的经验,所有都依赖袁庚去摸索和尝试

后来起草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当初是如何的艰难

报告中有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根据香港的城市能级,应该有类似于韩国或者台湾做出口加工区的潜力,但是香港的地价昂贵,整体推动起来困难,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香港边上的深圳蛇口做这样的尝试

另外,在深圳做香港下游产业的加工区,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就业和生存问题,这种模式也软性的拦住了一部人前往香港的人

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深圳承载了多么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压力,所以就这样的趋势下,1979年1月,蛇口工业区成立。在运营的过程中很多外界的探讨,这样的发展是否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此时的深圳来不及辩解,甚至来不及思考,一路往前冲,拼命的发展

而正是因为当初的不管不顾,才会有后面我们看到深圳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发展才是硬道理,从此深圳就记住了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如今的深圳,你看到的是快,但是你不曾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快,在曾经一穷二白的时刻,整个深圳都是依赖和时间赛跑才获得如今的规模。我们看到的是如今的总量超越香港,而在数字的背后,是这个城市对未来极度的渴望和毫不犹豫的决心

所以你看到,粤港澳之后的深圳依然是最快的

截至2018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 1.08 万家,合同使用港资 1021.5 亿美元。2 月 13 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前海举行,31 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 749 亿元

这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整个珠三角的基因。在这样的速度下,粤港澳的发展也会超乎预期,大家对未来是如此的珍惜,一切都在和时间赛跑

02

当然这还不够,珠三角的资源也具备足够的潜力

中国有两句俗语我觉得说的都挺好,第一句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二句叫,想要富,先修路。这两句话几乎同时都发生在粤港澳这些城市的周围

因为有一条狭长的海岸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湾区对自己城市的意义,所以在粤港澳大规划之前,所有的城市都充分利用这样的地理属性布局好了城市规划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和外贸有关,和科技有关,和金融有关的,统统排布在这一条曲面上。

但是你细看这些片区的规划,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复以及一定程度的损耗。但是在过去互相之间大家来不及考虑这些。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是从一穷二白做起来的,靠拼才有各自的如此

在这样的能级下,这些城市都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广深港处于第一梯次:经济体量都突破2万亿级别,这三大城市GDP总量接近7万亿元,超过除了广东、江苏、山东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市佛山、东莞,位于第二梯次:GDP都在8000亿元以上,佛山离万亿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澳门、惠州、中山属于第三梯次:GDP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珠海、江门、肇庆GDP规模不足3000亿元。


而未来呢

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规划就是让互相之间分工更加明确,衔接更加紧密,从而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不同城市不同的定位,在这样的定位下,碰撞出的火花会超乎想象

为什么蛇口先于深圳起势,因为蛇口是国家级战略,而如今的粤港澳也同样如此

03

但是你可能会问,这样的定位,会不会让城市内部按劳分配,安于现状,从而失去当初爱拼爱闯的城市基因

认真看了下地图,庆幸的是,城市之间越来越融合的背后,互相之间的角力依然存在

来认真看这张图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这是财新周刊绘制的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刚找大桥联通珠海、澳门、香港,广州通过虎门大桥二桥联通东莞,不久后的中山通过深中通道即将联通深圳

看上去所有湾区内的城市会因为桥梁的存在联系的更加紧密,未来的联动沟通会更加紧密

这只是机遇么,当然也同样带来挑战,细心的你会发现,因为桥梁的构建,伶仃航道极有可能因为深中通道的桥梁结构影响减弱吞吐量,而这条航道很长一段时间来都是广州的命脉,承载得起广州外贸的重要窗口

所以很显然,各种大桥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版图重建,老大都没那么好当,而挑战者都在跃跃欲试

总量版图如此,但是格局依然有重新洗牌的机会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细致的你会发现,目前第二阵营第三阵营,不论是人均产能还是土地面积或者承载资金总量,都还有自己的机会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城市群之间内部会形成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和长三角不同的是,整个珠三角从来不会等着老大分配任务,每个城市都在拼,拼一个自己的未来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更加好玩,后发者跃跃欲试,才会让这个都市圈显得更加有活力,资源都要抢,未来才更加可期

04

除此之外,粤港澳还有两样最重要的武器

第一,整个区域某种程度类似开了涡轮增压一样,为整个珠三角构建出极强的吸力,而这个吸纳的,是城市里最宝贵的资源:人口

不上什么数据图了,给大家看一个非常有趣的画面,这是春节前夕,人口流动的地方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颜色越深代表春节前人口流入的越多。换一个角度来说,颜色越深,代表日常人口流出的越多。

你会看到整个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甚至东莞的周边,颜色深的发红

换句话来说珠三角经济圈吸纳了几乎周边城市的新鲜血液。和珠三角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长三角,人群相对分散,也相对的独立。珠三角几乎就是广东的核心构成,而长三角却不能完全的代表江浙沪。

这就是粤港澳最大的机会,极高的人口密度意味着投入就能换来极高的产能转换。

连成片的粤港澳土地面积已经不是问题,达成默契合作后将爆发出更加恐怖的产值,更何况如今的广州深圳依然保持全面开放。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而香港也在这一轮发展中醒来,增加了人才引进计划

当然除此之外,整个湾区手上依然还有足够重磅的底牌,而这个底牌在我眼里就是:土地

是的,湾区内的城镇化已经完成接近完成,但是不要忘了湾区特殊的地理特性,那就是可以填海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填海不一定可以创造巨量的土地,但是却可以最快程度、最低成本的获得一块平整土地

给粤港澳,最大程度的想象

某种程度上,深圳就是填海填出来的。

2年时间一共平整土地100万平方米,其中征用公社土地52万平方米,填海造地40万平方米,海边防风林8万平方米,可供建筑厂房和其他建筑物使用的土地为74万平方米

这样的迅猛姿态很快的引起所有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外资,天然的近香港的距离以及低成本的运营,很快大量外资成功进入,而这种模式后来被称之为腾笼换鸟,

后来不论是深圳、香港包括珠海的横琴,都在不知不觉的用着这个武器,在合适的时候点燃。

未来的粤港澳,当然也拥有这个武器

05

我们不去探讨粤港澳的规划、得到的利好以及其他的因素,整个湾区内的底牌实在是太多了。

所谓的创新和改革,本质上就是各种排列组合之后的磨合,粤港澳除了互相城市之间的重新洗牌,还有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在这里交汇。

外加上人口的持续涌入以及可创造性土地的获取,从里到外湾区都有太多的机会去赢

我突然想到90年代的深圳之后发生的陆续故事:


蛇口的腾笼换鸟,很快引起了重视,没过多久这个版本的故事改了改角色在上海再一次上演,90年代的陆家嘴,一样的空地,一样的港资,一样从宁波盐城来到上海的淘金者,创造了陆家嘴奇迹


再后来,就没有人质疑过这种模式是否合理

如今的全国各地依然在做不同纬度的城市创新,不论是粤港澳还是长三角或者海南自贸以及雄安新区,都在尝试着将自己的理念落地。

三十年前的深圳和如今的粤港澳,似乎又要重新站上了舞台。

06

国富论里有一段话,发展需要的三个元素:人、钱和土地。粤港澳拥有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