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追过的球星退役了 看过的漫画完结了

喜欢的歌手隐退了 读过的作者逝世了

崇拜的偶像消失了 童年的坐标没有了”

每一次讣告的全民热潮

就仿佛是对我们自己青春的一次集体哀悼

这个秋天

是一个众星陨落的秋天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可能是老天爷想开联欢晚会了

才把这么多老艺术家请过去了

他们

或用表演塑造悲喜人生

或用话筒传递欢乐幽默

或用纸笔书写侠义豪情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 盛中国

1941 2018.9.7

代表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他的演奏风格既热情奔放,又甜美细腻,富于诗情画意,浪漫幻想。演奏不仅技巧出类拔萃,而且有很高的音乐修养,演奏曲目范围非常之广泛。

他将音乐和个人的生活积累在一起,真情随音乐流露,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 秋风凄切传噩音,犹忆香弦动世人。

兴尽且随双碟去,空留华章在繁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常宝华

1930.12 2018.9.7

代表作品

相声 《昨天》、《帽子工厂》等

小品 《语言医生》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老先生一辈子追求相声的传承与创新。2006年8月,被授予中国曲艺界最高荣誉 “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他虽然年长,但一辈子如年轻人般的朝气蓬勃;他是老艺术家,但是一辈子以文艺战士的身份战斗在相声的舞台上;他留下的一篇篇作品将永远地愉悦中国人民的生活;他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曲艺艺术的功德册上。

“ 相声大师冠笑林,巧舌妙语出名门。

说学逗唱有真功,宝灯华照启后人。”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中国著名评书艺术家 单田芳

1934.12.17 2018.9.11

代表作品

《三侠五义》、《白眉大侠》、《隋唐演义》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欲知后事如何,已无下次分解。

单老生于曲艺世家,醒目拍了几十年,一生与评书共沉浮,带着江湖故事,于江湖长辞。“单田芳评书” 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2012年,单老说书将近60载,“中国曲艺牡丹奖” 终身成就奖是一种最令人欣慰的肯定。

评书对我而言因单老而起,自单老而终。

“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

百部经典傲神州,听众闻声静候。”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北京人艺表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 朱旭

1930.4.15 2018.9.15

代表作品

《变脸》、《末代皇帝》、《红白喜事》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1991年,朱老先生加冕了中国话剧最高奖项 金狮奖,拿下了话剧界奖项大满贯。

朱老先生待人真诚、友善,为人随和、热情。从艺六十余载,他舞台上下乐乐呵呵,有着睿智的幽默。在同辈艺术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艺术伙伴,在晚辈面前是德艺双馨、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

对于如朱老先生一般的表演艺术家来说,对他最好的怀念,莫过于不曾忘记。

“ 念词别只念词,要念意。

演戏别只演戏,要演人。”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中国内地摇滚歌手 臧天溯

1961.3.6 2018.9.28

代表作品

《朋友》、《大悲咒》、《心的祈祷》、《等待那一天》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他是内地最早一批的摇滚歌手,音乐曾让他站在人生的一个高峰,也曾支撑他走过最难熬的日子。他被认为是 “80年代早期国内摇滚的启蒙歌者” ,也是 “中国摇滚界的代表人物” 。

他的唱腔、风格及外形被认为是摇滚粗狂豪迈的象征,符合了当时许多内地听众的音乐审美。

“ 理想不倒,来日方长。”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中国著名相声演员 师胜杰

1953.4 2018.9.28

代表作品

《好市民》、《肝胆相照》、《小鞋匠传奇》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一袭长衫,一把纸扇,一声醒木,在岁月的长河里余音充盈。先生集一生的精力为相声事业打拼。用尽全部心血,为的是把父辈,把侯宝林大师的薪火传承。

先生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家院特殊津贴。曾获 “曲艺艺术贡献奖” 。不计一分的报酬,担起中国相声专业委员会主任的重担。


“ 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中国内地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李咏

1968.5.3 2018.10.25

代表作品

《幸运52》、《非常6+1》、《咏远有李》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他标志性的卷曲蓬松发型,真诚的笑容,花哨的服饰,连同辨别度极高的瘦长脸,但主要是他的主持风格极具个性,诙谐幽默,又不失内涵,特有的新疆人的气质,意气风发,举手投足之间十分精神,被发挥地淋漓尽致。

可惜的是,病痛恶魔将他缠身。抗癌17个月,沉默的体面,星辰大海的绚烂,黄泉彼岸的孤寂都留给自己和最爱的人。

“ 落木独怜秋梦惊,忽闻李君别荧屏。

天人永隔音容在,独留英名驾鹤行。”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武侠小说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 金庸

1924.3.10 2018.10.30

代表作品

《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作为武侠小说大家,这个身份或许是老先生享誉最盛的。而另一个在老先生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标签,便是报人,一个杰出的报人 香港《明报》创报人。

豪情与柔情的结合,历史与侠义的碰撞,因老先生以笔缔造的武侠世界,我们拥有了共同的 “江湖一梦”。

先生落笔,江湖轰然而出。

先生转身,江湖余波未了。

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意气书文出盘古,丹心铁血盖江湖。

射雕马背胡天阔,烽火城头草木枯。

跨界柔情惊俗世,临秋黄叶又还苏。

百年穷六阴阳隔,抛却红尘入侠途。”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霜风落木秋已深,大侠鹤游更断魂。

想见音容悲中叹,从此江湖更无人。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当记忆里的人都不在的时候

就是青春真正谢幕的时候

时间是最好的武功

唯快不破

人生无常

所以要不遗余力爱与珍惜

珍惜眼前 做好自己

回不去了

那我们就努力长大吧

正如微博上的一段话所言:

“与其说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

倒不如说是一场盛大交接仪式

他们将这个灿烂无比的世界

交到我们手上

而我们

绝不可以让他们失望”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 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咱们就此别过。”

谨以此文

缅怀逝去的大侠

愿在另一个江湖

喝酒品茗 快意人生

斯人已逝 风骨犹存

~ END ~

长大艺术之家 艺术人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