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集!“我与鹃城四十年”征集活动持续火热中!

▍老规矩,看博之前请先跟着风哥吼句!口号:玩转郫都,我为郫都代言!

Emmmm~今天

郫妹er给大家分享一下

美食作家向东眼里的“鹃城”故事吧

有奖征集!“我与鹃城四十年”征集活动持续火热中!

儿时记忆人间美味是鹃城

“鹃城牌”郫县豆瓣从小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

记忆中,小时候,每年7月,海椒收获,城乡小院家家户户都做豆瓣,剁鲜椒,闹热得很。从三四岁时,我就养成一个习惯,每顿有小碟豆瓣才会吃饭。

记得上小学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每周六才回家,周日下午又回去上班。离家,母亲总是舀一大罐豆瓣,作为父亲一周下饭料。那时穷,子女多,全家人就靠父亲几十元工资养活。

每逢发工资,是全家最喜庆的时候。周末早上,母亲先把肉煮好,中午待要炒菜时,就会给我5分钱,让我在街口酱园铺打3分钱“鹃城牌”郫县豆瓣,用干荷叶包好,再打2分钱甜面酱,拿回去炒回锅肉,那特有的微辣酱香味,简置就是人间美味。

有奖征集!“我与鹃城四十年”征集活动持续火热中!

拍记录片

单列一集讲“鹃城牌”郫县豆瓣

1996年,是改变我后半生的重要年份。

我到了四川有线电视台工作,编导拍摄记录片。有一天,公司董事长过来视察工作,看到我编的片子很有味道,就让我拍一个带文化、带故事的川菜片子。他曾在四川饮食服务公司当过总经理,又担任过省烹协荣誉秘书长。我一听就来了兴趣。

他马上组织人马,把一大帮餐饮文化学者、烹饪大师都弄到了顾问班子。以前虽有不少人拍过川菜,但少有讲故事、讲文化,多是教学片。

我花了三个月,查阅大量资料,选了40个菜来拍。随后两年,我跑遍全川,采访大量名师,40集记录片《中国川菜》出炉。

片子出来后引起很大轰动,国内先后有39家电视台来采买,全国都在播,后来欧洲的电视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电视台也来购买,川菜声誉由此大增。

该片就有一集专门讲“鹃城牌”郫县豆瓣的。当时“鹃城牌”郫县豆瓣工厂还在郫县南门,小而破旧,我们拍了好几天,把做豆瓣的每一道工序都拍了。

有奖征集!“我与鹃城四十年”征集活动持续火热中!

酝酿写书 作了8年美食主编

后来,我又筹拍小吃,欲展现200个小吃风味,脚本都写好了,却没拍成。

为了找一个平台把这些故事表达出来,也为写书作准备,我受邀到了《天府早报》担任餐饮娱乐版的主编,全面介入了川菜行业。后来我离开报社,花了两年时间整理资料。2008年5月12日中午,我泡上一杯咖啡,正准备写第一篇回锅肉与郫县豆瓣,这时地震了。但第二天我就返回我的屋子,开始了静心写作,两年后书成。

书出来后反响很大,先是在台湾出版,叫《千滋百味话川菜》,后又在大陆出版,叫《路边上的川菜史》。书中40多篇文章,有一篇专门讲郫县豆瓣——“天赐川菜一味魂”,理清了郫县豆瓣来龙去脉。

当时,现在的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正筹建川菜文化体验馆,看到这本书很激动,就力邀我去当文化顾问。两年后,体验馆出来了,馆里大部分的文字我都参与了整理,讲川菜历史、讲郫县豆瓣的历史演变。后来徐良董事长邀请我为郫县写了一本书,取名《味道郫县》,我花了一年半写了出来。书里最大的亮点也是郫县豆瓣,同时展现了郫县历史文化、美食美味。

有奖征集!“我与鹃城四十年”征集活动持续火热中!

两大期望 让郫县豆瓣走向全世界

我认为,郫县豆瓣现在到了最好发展时期,也是走向全球的最佳契机。

去年,麦当劳一个小小的“四川辣酱”,就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说明四川味道在美国很受欢迎。

我有两个愿望。

一个就是希望郫县豆瓣能够进入西餐,把郫县豆瓣融入到西方名菜中。比如可做豆瓣牛排、豆瓣三文鱼、豆瓣大虾,满足西方人口味。

二是希望把豆瓣味型单列出来,与川菜24个复合味型并列。豆瓣应用广、影响大,将豆瓣味单列,有利于更好地把郫县豆瓣推向世界。

怎么样

你的故事准备好了吗?

“我与鹃城四十年”征集活动持续火热中

以下大奖就有机会是你的了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5000元奖金

一等奖(3名):

2000元奖金+价值500元鹃城礼

二等奖(10名):

1000元奖金+ 200元鹃城礼包

优秀奖(20名):

500元奖金+ 100元鹃城礼包

玩转郫都,我为郫都代言!欢迎联系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