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10月14日,美國首家由中國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政府主推、沙縣小吃集團授權的“沙縣小吃”餐飲店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八大道開業。活動現場進行了舞獅表演,場面熱鬧。

據悉,該店在裝修佈置、服務運營、製作技藝等方面,均嚴格按照沙縣小吃集團標準化體系運作,店鋪主營沙縣小吃“四大金剛”拌麵、扁肉、蒸餃、燉罐以及鍋貼等五類小吃品種,開業首日1200餘份小吃在4小時內就銷售一空。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其實,不止在美國,如今在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也有沙縣小吃的足跡。

這還是你認識的沙縣小吃嗎?

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麵、桂林米粉、重慶雞公煲此前一直被稱為“五大街頭霸王”。看來,沙縣小吃又一次引領之先了。

一組數據讓你吃驚:目前,共有6萬多名沙縣人在國內外經營小吃,佔全縣人口的23%、農村人口的60%;發展店鋪3萬多家,年營業額超過80億元。

沙縣小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一路走來,這一產業實屬不易。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麥當勞在美國分佈圖,蘭州、沙縣在中國分佈圖,收費站分佈圖

跑路跑出了一個全民產業

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西北,閩江支流沙溪下游,建縣至今已有1600年曆史,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金沙縣”之美譽。然而眾所周知,沙縣今天的名滿天下,幾乎全部功勞應該歸於“沙縣小吃”。

沙縣小吃雖然歷史悠久,但真正享譽大江南北,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還只是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事情。鮮為人知的是,沙縣小吃爆炸式地開遍全國,導火索是1992年8月沙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民間借貸危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興起了一股下海潮,由於當時金融市場不發達,下海經商潮孕育出許多民間借貸市場,這種類似銀行的民間借貸主體在沙縣被稱作“標會”,本地人可以通過“標會”自由借貸,但利率比銀行要高很多。

由於經商風險和借債賭博等方面的原因,1992年沙縣出現“標會”崩盤,許多債主身負鉅債無法償還。作為當年沙縣眾多外出逃債者當中的一個,如今的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副會長,沙縣小吃領軍人物鄧世奇,當年欠債達十幾萬之多。

說到沙縣小吃就不得不說到鄧世奇。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鄧世奇(白色)

鄧世奇說,“1992年的沙縣,有點像現在的溫州,大量民間高利貸扯斷了資金鍊,一大批人欠債外逃。”這批狼狽不堪的跑路者,身無長物,絕處求生,開始嘗試做小吃,沒想到靠小吃不僅能生存,而且發了財。

1992年2月的一天,鄧世奇決定跑路。

他買了兩張去廈門的火車票,帶著老婆和五千塊錢。他當過兵,很熟練地打了兩個軍包,裡面有被褥衣服,還有鴛鴦鍋、木槌,這些是做沙縣小吃的必需品。

三個孩子留給了岳父,最大的已經12歲了。岳父每個月有28斤糧食和60塊錢的工資。

他們不知道出去能怎樣,“十幾萬的債,預計到孫子輩才能還清。只能跑。”

家裡的日子本來過得很好。鄧世奇在縣城影樓搞攝影,每個月工資300塊,當時算是高薪。老婆在縣城開著兩家店,賣鞋子和毛線。一個月下來,家裡能收入一兩千塊。

1990年,縣城搞“舊城改造”,鄧世奇的老房子換來了一塊地皮。他又多加入了幾個標會,希望收到更多利息,在縣城蓋個房子。投入標會的錢,有很多是他向親戚朋友借的。

1991年底,鄧世奇第一次“叫標”,從一個“天天會”裡融資來了一萬多塊錢,準備擴大經營。錢剛到手,就被會長要走了九千。第二天,這個會長跑了。

8個小時的火車後,鄧世奇到了廈門。

第一家店找得不順利,賠上押金,帶出來的錢也沒了。房東把房子轉租給別人的那天,夫妻倆蹲在店門口,抱頭痛哭。

兩個月後,鄧世奇找到了一家店。夫妻倆連夜沒睡,找人湊錢,一個廈門的朋友拿出一萬元給他,他不敢要,只要了九千,七千五百塊交了房租。

店拿下來了。開張第一天,營業額388元,鄧世奇樂蒙了。他和妻子原本指望每天能賣到50多元就好了。他的小吃店只做三種食品,拌麵、扁肉和茶葉蛋。拌麵、扁肉都是一塊錢一碗,每天賣出四五百碗。

很快,大家都知道原來做小吃這麼賺錢了。

鄧世奇和其他“逃標”者成為了沙縣小吃的第一批創業者,很快,另一批沙縣人也走出了家鄉。

到了1996年,像鄧世奇這樣的沙縣人,出去了一萬多。

這一年,政府已經開始看到了沙縣小吃的大趨勢,下發了一個政策:鼓勵各個鄉鎮至少有一名科級政府任職人員停薪留職,出去做小吃,帶動各鄉鎮農民出去致富。

批准這個政策的人是沙縣當時的縣委書記劉道崎。他不是沙縣人,上任不久,他到鄉下調研,聽著叮叮噹噹砸鐵的聲音,上前去問才知道這是在製作“鴛鴦鍋”,沙縣小吃的特色工具。一條街下去,聲音不絕,生意好得很。也就在這一年,政府也開始籌備成立沙縣小吃行業工會。

第一任會長是樂相森。當時,他還兼任著縣委辦公室主任的職務。

樂相森是土生土長的沙縣人,在當地被稱為“樂大師”,因為他通曉沙縣的角角落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人和烹飪大師。

樂相森到哪都隨手帶著一個紙袋子,白底綠字印著“沙縣小吃培訓指導”。從1997年開始,他接到的縣裡任務是:每年免費培訓一千到一千五百名沙縣人學做小吃。1998年3月8日開始到2007年,這個任務全部完成,總共培訓了一萬六千多人。

每逢縣鎮趕集的時間,村民代表們都到鎮上,樂相森就開始給他們講。

“想不想賺錢呢?種田不賺錢,想賺錢就去做小吃。”

前面有榜樣的吸引,後面有政府助推。在其後的十年裡,出去的人成群結隊,是名副其實的“小吃大軍”。

昔日“逃標”者的救命稻草,成了個大事業。

轉型再轉型,沙縣小吃也要“高大上”

沙縣小吃並沒有什麼山珍海味,最具特色的只是幾樣普通麵食:扁食(餛飩)、蒸餃、拌麵,以及各種燉品,一般都是中草藥燉各種肉湯,比如雞肉、排骨等等,卻是在十幾年中遍佈大江南北,硬生生地造就出一個地域性的飲食文化品牌, 成為“中國小吃之鄉”、“中國小吃文化名城”。這著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沙溪邊上的這群普通小吃商人的“成功學”核心是什麼呢?有的人說,沙縣小吃是民間融資崩盤逼出來的生意,有的人說沙縣人戀家,賺了錢就轉身回鄉買房買車過好日子去了,有的人說沙縣小吃成功靠的是沙縣人特別勤快、能吃苦。

“小吃賺的是辛苦錢,起早貪黑沒有休息。”沙縣人的吃苦耐勞,是全國有名的,對於這一點,鄧世奇頗為自豪。沙縣人自古就有經商致富的傳統,

在沙縣,最早出去開沙縣小吃的夏茂鎮人被戲稱為“沙縣的猶太人”。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歌《愛拼才會贏》,確實是沙縣乃至整個福建人那種拼搏精神的寫照。

除了吃苦,沙縣人腦袋還十分聰明,這幾年一直在思索轉型之路怎麼走。

為突破沙縣小吃的發展瓶頸,近年來,沙縣通過提升經營模式、加快品牌推廣、延長小吃產業鏈等舉措,助推沙縣小吃產業轉型發展,向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目標邁進。 特別是在2015年“沙縣小吃及圖形”商標在國內註冊成功後,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兩年多來,沙縣小吃集團已在全國各地成立了21家子公司,新發展連鎖店超過1500家,轉型升級後的門店業績平均提升50%以上。

2017年,沙縣又啟動了“沙縣小吃及圖形”商標國際體系註冊工作。目前,沙縣已先後在新西蘭、日本、馬來西亞等18個國家和地區申請註冊沙縣小吃商標,並已獲得8個國家批准。

提起來沙縣小吃,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或綠或黃底的招牌,紅通通的沙縣商標,再搭配上白色的字體,不管在哪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裡,你都能看得到沙縣小吃這種豔俗又有點爛大街的影子。話說,不愧為登頂國民小吃的存在,沙縣小吃的存在感可是一直都是十足的。不過最近,你有沒有發現了,沙縣小吃也開始在大變樣了。

比如這一家,到了日本,沙縣真的是改頭換臉,小清新的氣息撲鼻而來。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沙縣小吃日本店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炒米粉做得這麼高大上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據悉,目前法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均有客商與沙縣小吃集團聯繫,就下一步在當地開設轉型升級標準店進行詳細對接。

愛買房買車的沙縣人

鄧世奇的兒子沒上過大學,但兒子找到了一個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婆。鄧世奇說:“小鬼聰明就去讀書,不聰明就做小吃嘍,我不強迫他考大學。”

這也是當地人對教育的一個觀念,有小吃託底,並不需要削尖腦袋擠那根高考的獨木橋。

樂相森說,很多沙縣出來的大學生也在做小吃。特別在早期,很多老師辭職做小吃了。

鄧世奇的兒媳婦學了四年酒店連鎖,又回到了沙縣,她曾想找到一個“適合沙縣小吃的連鎖模式”,最後的答案是,“手工生產形不成規模,沒有統一標準,很難。”

沒法做大,也就沒有資金繼續投入的問題。三五年積累三四十萬,不愁小孩子教育,剩下錢,沙縣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房。

一處名為“西園小區”的住宅被當地人稱為“夏茂小區”,因為這裡80%以上的房子都被最早出去做小吃的沙縣夏茂人買了。這個小區裡,2005年的價格是2000多,現在漲到了6000多。隔壁的世紀花園,開盤價7500元一平米。雖然不是很貴,但是沙縣是一個很小的縣城,相對而言已經不是便宜。

沙縣政府在小吃上並沒有獲得什麼收益,但是在房地產上卻是大賺。每年政府財政收入,房地產稅收和地皮交易的錢佔到了縣裡財政收入的60%以上。

除了買房,還有買車。

在一家4s店,老闆說,開店之前,他“不怎麼會開車”。但是,看中了沙縣的汽車市場,趕緊進來了。這家4s店,2010年賣出了400輛轎車,分佈在三明和南平兩個市,統計共20多個縣級行政區。其中,80多輛是沙縣人買的,佔到20%。

沙縣買車之盛,還改變了當地車牌管理辦法。原來,三明市每個縣都有自己的車牌首數字,從前年開始,這些數字都打亂了,因為分給沙縣的數字牌號不夠用了。

“沙縣每年100萬以上的車,至少賣出50輛。”這是4s店老闆的估計。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沙縣有機場

赴美國,奔日本,沙縣小吃的轉型商道

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