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擔魚。3月1號起,長江馬鞍山段正式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與往年不同的是,為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促進漁業綠色發展,今年禁漁期內將不再發放刀鱭專項捕撈許可證。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長江第一鮮”正式告別餐桌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2018年12月2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稱,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發放刀鱭(長江刀魚)、鳳鱭(鳳尾魚)、中華絨螯蟹(河蟹)專項捕撈許可證,禁止上述三種天然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據悉,刀魚學名為長頜鱭,是一種洄游魚種,平時生活在海里,被稱為海刀,每年2至3月份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產卵,進入長江即被稱為江刀。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清明節時期的刀魚剛剛遊至長江入海後淡海水交界處,肉質最為鮮嫩,有長江所以,自2003年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長江流域禁漁期制度以來,仍會頒發為期一個月的長江刀魚專項捕撈許可證給持有內陸漁業捕撈證的專業漁民,為江刀的捕撈開起“綠燈”,進行專項管理。

市農委夏德軍

“只不過,從江刀捕撈期的不斷推遲以及漁民的捕撈記錄,可以看出近年來江刀資源的嚴重衰竭。”,市農委漁業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夏德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參加工作時,江刀還很常見,漁民一天就可捕撈到一、二十斤,價格也在幾十元一斤,但近年來江刀產量急劇下跌、規格越來越小,漁汛也開始推遲。“許可的一個月江刀捕撈期起始日期從一開始的4月1日,調整到4月10日,再到4月15日,最後到4月27日。”

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數據,1973年長江沿線刀魚產量為3750噸,1983年為370噸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噸,2011年12噸左右。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儘管禁漁期制度、劃定保護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實施,但因過度捕撈、水質汙染、採砂挖沙、工程建設等因素,水域生態環境惡化,江刀等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全面告急。“江刀全面禁捕將為其生存和繁衍贏得喘息之機。”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也許還有市民渴望一嘗

“長江第一鮮”

夏德軍介紹

刀魚本有江刀、湖刀和海刀的區別,外形、色澤、口味、鮮度相差甚遠,價格也是從高到低。江刀顏色透亮、尾巴是黑色的,湖刀顏色黯淡點,肉質也柴一些。他說,目前江刀難以養殖,隨著江刀禁捕,餐飲行業將多以湖刀為主,或有少量隔年江刀出售,大家還需仔細甄別。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其實味道這個東西,見仁見智,到底有多好吃,很難說的清。不過,自古以來愛江鮮是一種文化,特別是在江南一帶,宋代的劉宰,在為友人餞行的刀魚宴上,就作過一首讚美刀魚的詩:

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

佐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

河豚愧有毒,江鱸慚寡味。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刀魚雖美味

但真的值得趨之若鶩嗎

保護生態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那就用行動起來吧

告別“第一鮮”!馬鞍山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它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