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這是2019年發佈的第08篇原創推送

最近,由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跟以往的宮鬥劇、年代劇不同,這部劇吸引我的不僅是劇情,更是男女主角端正的三觀和為人處世態度。尤其劇中一個個家族教養子女的方式,即便放在現代社會,也絲毫不覺得過時。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不過要聲明一下,我沒有看過原著,對人物的理解都是追劇而來。)

1、可以考不上好學校,但一定要鍛鍊好身體

男主顧廷燁考上了進士,可因為一句戲言,被顧家大哥陷害,顧廷燁的名字被皇上親自從榜單上劃去,讓他五十歲以後再去考。眼看仕途之路無望,他只好去投軍。

因為他是武將家庭出生,又熟讀兵書,所以上了戰場,他很快便建功立業,還成了新皇身邊的紅人。

這個經歷,就像現在體育特長生,文化課雖然落下,但憑藉體育成績彎道超車是一個道理。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而他那個病怏怏的大哥,別說建功立業,連孩子也生不了,所以再怎麼耍心機,對他這個二弟也只能剩下羨慕妒忌恨。

男主是運動健壯,女主明蘭也不差,她也是因為馬球打的好,才被永昌伯爵府的吳大娘子一眼看中,想收回來做兒媳婦。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也許我們並沒有想過要讓孩子走專業運動員的道路,或者有的孩子天生運動細胞就沒那麼發達,但至少可以讓孩子多鍛鍊鍛鍊身體,做到身體健康少生病,不要一味地死讀書,讀死書。尤其是現在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空間狹小的商品房裡,身體得不到充分地伸展,每天僅有的活動也就是上學放學,所以很多孩子都會有感統失調的問題,它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的運動機能和協調性,也會影響孩子文化課的聽課效率。

如果從小就能讓孩子充分地運動,更好地促進大腦的生長髮育,那麼將來即便他沒考上好學校,至少還有一個好身體可以有其他更多的選擇。

2、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從小就讓他要什麼有什麼

顧廷燁的繼母小秦氏,一開始是一朵人畜無害的白蓮花。顧廷燁自幼喪母缺少母親的關愛,小秦氏便對他疼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哪怕他犯了錯,她也拼命想辦法掩蓋。

表面上看,她是心疼這個沒有孃的孩子,但直到老侯爺顧偃開去世才露出真實的嘴臉,她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把這個文武雙全的二兒子捧成無惡不作的浪蕩子,等病怏怏的大哥去世後,好讓自己親生的三兒子繼承爵位。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小秦氏捧殺顧廷燁是劇情需要,但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人,寵起自己的親生孩子來,往往也不在小秦氏之下。

所以小秦氏對顧廷燁這個例子是在警告我們這些做壽父母的,對孩子千依百順,無條件滿足他的一切需要,這是愛他,是赤裸裸地傷害啊!

3、逼孩子聽話,父母越省心孩子越可憐

劇中的男二號齊衡,家世好、人品好、長得又帥又有才華,簡直就是完美型的初戀男朋友。可是他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太聽媽媽的話。

一個聽話的孩子背後,往往就會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或者爸爸。

劇中齊衡的媽媽是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連她的丈夫齊國公都要讓她三分,所以齊衡自己就說,從小到大沒有什麼不依父母的。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這樣的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讓父母省心,相比隔壁那個三天兩頭氣得老爹吐血的顧家二郎,根本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存在。

可是一個家庭中不可能永遠沒有矛盾和衝突,而對於一個聽話的孩子來說,一旦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不統一,往往就會犧牲自己成全父母。

齊衡在娶不娶明蘭的選擇上,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當邕王綁架齊國公逼迫齊衡與自己女兒成婚的時候,顧廷燁給齊衡出過主意,並自告奮勇地要去幫他把邕王的女兒也綁了,這樣沒有新娘就結不了婚。

這個方法雖然冒險,但仍有一絲轉機,但齊衡退縮了。他選擇了以大局為重,以家族的榮耀安危為重,放棄了自己和明蘭的感情,也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看起來他是不得已,但其實也是註定的性格使然,因為聽話的孩子,往往更加在乎包括父母在內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而拼命壓抑自己慾望和情感。

這樣的孩子,表面看起來再高興,內心也會常常感到痛苦。

4、留給子女千山銀山,不如讓他們學會當自己的靠山

明蘭母親衛小娘臨終前,除了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刺繡之外,沒有給她留下任何東西。但是她卻教會了明蘭,一個女子也能不靠父兄、丈夫、兒子,也能有抵擋千軍萬馬的勇氣。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顧遷燁先是科舉無望,後被繼母和大哥設計趕出家門,接著還被朱曼娘欺騙感情,帶走了兒子,可謂是人生落入谷底,可他沒有不氣餒,反而說祖上的榮耀終究靠不住,只有自己一拳一腳打下的功績才最踏實。

以齊衡的家世,按理不用科考也能封個蔭官,但他偏偏要走科舉之路,一次不行就來兩次。一來是為了贏得嚮明蘭提親的砝碼,二來也是為了證明自己。

而墨蘭出嫁前,林小娘想把自己辛苦半生積攢下的田地鋪子,都給她作嫁妝,又擔心兒子,希望能給他留一點。墨蘭雖然明知這點錢在伯爵府眼裡算不得什麼,但終究還是拿了田地和鋪子的地契傍身才有安全感。

相比之下,林小娘總是抱怨自己妾室的身份,挑選婚嫁對象只看中身份地位和財產,教給墨蘭的都是如何依附男人的方法,唯獨缺少了讓墨蘭自立自尊的底氣。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再強大的父母,也無法照顧孩子的一生,終有一天他們會比孩子先離開這個世界,所以留給他再多的金錢、財富,不如給孩子留下獨立生存的能力。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這樣的道理林則徐也曾經說過,即“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5、善良是美德,但美德不應該被氾濫的同情心綁架

盛家老太太給明蘭挑選的夫家,是醫官賀家的幼子賀弘文。最開始賀弘文打動明蘭的是他“能為天下子女發一聲嘆”的善良,跟著這樣溫柔寬厚的人,一生也不會太差。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在賀弘文納曹家表妹為妾的事情上,明蘭想得很清楚,跟什麼樣的人過一生,就要看他的最低處,堂姐淑蘭的夫家最低處是惡,而賀弘文的最低處無非就是心軟。

適度的心軟是善良,但沒有底線的心軟就是同情心氾濫了。當得知表妹被流放刺字,被灌下紅花湯不能生育,臉和身子都被毀的時候,賀弘文又心軟了。最終還是葬送了他和明蘭的一段姻緣。

賀弘文的善良是來自於他的母親,母親久病在床只有曹家姨媽這一門親戚,所以一直以來對曹家都幫襯很多。久而久之,曹家把這種幫襯視為一種理所當然,並以一種“我弱我有理”的無賴思想綁架賀家。

正如明蘭說的,曹家表妹是可憐之人,但要幫助並不只有收為妾室這一條路。況且表妹以妾室的身份進門,那曹家到底是親戚還是妾室的孃家,日後肯定說不清楚,一團亂麻。

當然,不是說賀弘文的心軟善良不好,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除了要教孩子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之外,還應該告訴孩子,人再善良也需要有自己鋒芒。否則你的善良到了別人那裡就成了軟弱,成了要挾你的籌碼。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知否》雖然是一部古裝劇,但作為天天跟熊孩子打交道的老母親,竟然從中看出了育兒法,也是不容易。

想不到電視劇《知否》,竟然隱藏著這麼多接地氣的育兒道理

現在70集的《知否》已經播出過半,一起追劇的小夥伴看了之後,還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哈!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號:陳妍媽媽(chenyanmama0514),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