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孟加拉國為一個小島爭奪數十年,結果海平面上升後小島沒了

1947年的印巴分治將原本完整的孟加拉地區一分為二,其中東孟加拉和阿薩姆的錫爾赫特縣組成東巴基斯坦。1971年,東巴宣佈脫離巴基斯坦併成立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印度想確立在南亞的支配地位以及孟加拉國奉行融入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政策,所以兩國的關係是對立和不友好的,在某些重大問題上都存在截然相反的分歧。這些分歧涉及法拉卡堰的修建(法拉卡堰是橫跨恆河的攔河堰,距離孟加拉國僅十餘公里)、飛地租借、非法越境和領土爭端等,其中領土爭端中就包括了本文即將講述的新穆爾島爭端。

印度和孟加拉國為一個小島爭奪數十年,結果海平面上升後小島沒了

新穆爾島,孟加拉國稱之為南達爾帕蒂島,其距離賴蒙戈爾河(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界河)河口僅兩公里。該島伴隨著1970年的博拉氣旋而生(博拉是有記錄以來最致命的熱帶氣旋,致使恆河三角洲數十萬人喪生),而後印度和孟加拉國均說這塊露出海平面的土地是其所有。爭端產生以後,雖然新穆爾島的地理特徵還不穩定,但是兩國均採取了某些宣誓主權的行動。其中印度懸掛過國旗,建立過邊境安全部隊的臨時訓練基地,並且派遣了海軍炮艦定期巡航。而兩國之所以十分關心這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島,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1)新穆爾島自被發現之日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顯現出了面積不斷增大的趨勢。

當美國一顆衛星在1974年首次將新穆爾島公之於眾的時候,其只有2500平方米大小。但是在該島周邊卻存在著許多水下淺灘,這些淺灘呈圓形,在漲潮時則是向北開口的新月形,其主要成分是河流中的黏性沉積物以及混有黏土的沙子。而正是得益於大面積水下淺灘的存在,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新穆爾島不僅面積逐漸增大,而且其南部海岸上還長出了紅樹林。紅樹林指的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海岸附近,經常會受到潮水週期性淹沒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風消浪、固岸護堤以及淨化海水、空氣等效用,而新穆爾島所在的孫德爾本斯溼地(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沿海交界處)就分佈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紅樹林。

印度和孟加拉國為一個小島爭奪數十年,結果海平面上升後小島沒了

2)新穆爾島附近海域有可能存在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對島嶼的爭奪涉及到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劃分,亦涉及到了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孟加拉國是在第三次印巴戰爭後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的。但獨立初期的孟加拉國完全是個爛攤子:除天然氣外的所有自然資源都短缺;沒有工業基礎,僅有的設施亦遭到戰爭的破壞;水利設施稀少、老化,且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洪澇災害與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交替出現,嚴重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所以急需解決經濟危機和建設新國家的孟加拉國是不會放棄一個有可能存在著豐富自然資源的地方的。而且當時孟加拉國和印度之間的關係是不友好和糟糕的,當時的印度利用其優勢地位,在貿易、恆河水分配和少數民族等問題上佔孟加拉國便宜,此舉引起了孟加拉人的不滿,自然也就導致孟加拉國不願意在新穆爾島爭端中讓步。

然而就在印度和孟加拉國唇槍舌戰之際,發生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新穆爾島在進入21世紀後消失不見了。新穆爾島消失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氣候的變暖和海平面的上升。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最顯著的地理特徵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其中在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中下游水系的猛烈衝擊之下,孟加拉國80%左右的面積被地勢低窪的平原和丘陵覆蓋。據統計,孟加拉國平原地區的海拔大部分低於12米,如果海平面上升了1米,那麼該國17%左右的土地將被淹沒(約為2.5萬平方公里)。所以說兩個國家經過多年談判沒能解決的事,全球變暖辦到了。

印度和孟加拉國為一個小島爭奪數十年,結果海平面上升後小島沒了

但島嶼的消失並不意味著爭端的結束,因為淹沒新穆爾島的海面仍是印度和孟加拉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領海爭議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