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写就的是一篇上下求索、锐意进取的瑰丽史诗,它属于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个中国人。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十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12月2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每天播出两集,次日晚间21:18央视财经频道重播一集。

十八集、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的是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经历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您,是否还记得这位被称为“国企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

八零后的您,是否对物资短缺,凭票凭本买东西的情景还有一丝丝印象?

九零后、零零后的您,是否能想象四十年前打长途电话最快接通也要15分钟,二十多年前打个电话还需要排队,找人,打一个短短几分钟的市内电话就要花去几天的生活费?

我们这些遥远却真切发生过的历史记忆,被十八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一一打开。

四十年里,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依靠的是什么?

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齐竹泉:这样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来打开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让大家回头看看我们一起走过的路,得出一些思考,受到一些启发,坚定一些信念,增强一些信心,我们感觉非常有必要,这也是这部片子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

要打开四十年的集体记忆,不仅仅是依靠珍贵的历史镜头和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还需要亲历者的述说,才能够引发深度共鸣。

逃港亲历者刘起棠:我记得我当初是从这个山沟爬上来,下水的时候是午夜12点钟,到岸是凌晨5点30分。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张严胜:他当年逃港的原因就特别简单,因为他的身份问题。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内地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决定逃往香港,当时他练游泳练习了两年,还做了指南针,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做了很久。

大逃港,这是一段很少被国内主流新闻媒体提及的历史,这一次,出现在了纪录片第一集《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篇故事中。

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张严胜:很多人之前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第一集讲解放思想的,首先我们自己解放思想做起,这段历史其实就是当年1978年前后中国一个缩影,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哪边好我们就往哪边去,其实当时拦是拦不住的,就那种状态也特别切合。为什么改革开放?如果不改革开放救不了中国。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金钥匙。片中呈现的107个各行各业、普普通通人的故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拼搏的故事。

杨桂荣,是广州白马服装市场里最早一批做服装生意的商户。她回忆的小时候的故事,打动了不少人。

白马服装市场商户杨桂荣: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几个小孩的学校都要穿黄上衣、蓝裤子,但是买黄上衣、蓝裤子还要布票的,我们也没那条件买。我妈妈就买的白色的布,用染料放在炉子上煮,煮完黄色再煮蓝色。然后我妈通宵把这些布料洗完后放在炕上晾干,第二天我们所有的小孩全部穿上了黄上衣、蓝裤子,都是新的,我们就特别高兴,第二天我妈妈真的已经累得不行。

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这样从母亲的一针一线中实现。改革开放让杨桂荣不再缺衣少穿,自己做起了服装生意。从羊毛衫还没到店铺就被抢光,不管什么版型都好卖,到现在要去网上办直播赚吆喝,挖空心思创新,不变的永远是“改变”这两个字。

白马服装市场商户杨桂荣:时代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那我们就不断地增加品类,不断地增加系列。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赵慧:她采访完后她也特别有触动,包括后来跟我说,她这么多年其实就是忙服装,满脑子都是服装,很少有机会也很少有时间去回忆过去。但真的就是因为通过我们的这次拍摄,拍摄改革开放40年让她有机会去看一看当年走过的路,然后找到了那种力量的支撑,也是支撑她今天正在面临她服装上新的改革和转型。这也是我们拍摄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初衷,想知道当年一步一步如何走过来,找到这种精神的支撑,也要知道我们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执行总导演刘娜:虽然是改革开放40年的节目,但是其实都由一个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组成的。所以看的时候这是我身边发生的事情,是我身边人做的努力,不会有很大时代隔阂,认为这个事情是跟我无关的。你会觉得我当下也好,从过去看也好,从未来看也好,我们身处在这个时代的洪流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参与改革开放,都会为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八零后,九零后甚至之后更年轻的人,他们并没有完全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惊心动魄,却直接面对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如何能够让他们读懂这四十年的变化呢?导演组里,近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八零后。王岸卿,1987年生,是组里最小的导演之一,被安排和同事一起创作第十七集《万山磅礴看主峰》,讲述中国共产党在这四十年的故事。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王岸卿:像我对于党的建设觉得它是一种概念化的东西,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王岸卿的担忧,很大程度体现了如今年轻人的想法。怎么能让他们爱看并看懂呢?导演组决定,依旧是从人物故事中找答案。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王岸卿:改革开放40年,不只是设计上面,一直在自我革新自我修正,作出这些伟大的理论。所谓是党的建设,它起来就是由一个个基层的鲜活的党员或者个人,基层组织来实践出来的,或者他们在不断落实。就比如说我这部片子里面有一个徐工的故事。

徐工集团党委书记王民:明天这一台车就要卖给客户,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少一个大臂,他们竟然敢打着创收的名义,把这个大臂,堂而皇之地从工厂通过门卫卖出去,都是串通的,我感觉到企业再这样下去的话这个企业就完蛋了。

二十年前的徐工集团,企业风气至此,资产负债90%以上,处境艰难。王民决定,全面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突破口就是作风建设。第一条规矩,就是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

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企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1999年徐工销售收入大幅增长50%,实现扭亏为盈。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王岸卿:攻一个技术难关或者做一场生意维持不下去的时候靠什么?靠组织。如果我没有面对面和这些被采访对象坐在这聊的话,我也感触不到。当他们给你讲这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的时候,他们眼睛里都是带着光的,那种发自肺腑的那种真诚,对于当年遇到的困难义愤填膺,所以他们眼睛里的那种光芒真的能够打动你的,是非常有力量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所以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我必须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讲给更多人听。

另一对父子的故事,更加打动王岸卿。这是一对父子师徒。李盛军是李明的师傅,也是父亲。技术上李明向父亲学习,政治上也同样要求进步,可他几次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都被父亲给扣了下来。

徐工集团挖掘机事业部装配工李明:他说你要想入党,你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种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困难要迎面而上不要退缩,等到他觉得我有资格了,他会让我把那个入党申请书再交上去。

徐工集团挖掘机事业部装配工李盛军:我作为一个老党员,再观察他一段时间达到一个党员的标准,我才允许他递交入党申请书。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分集导演王岸卿:听起来就是说起来有点执拗,但真的特别打动我,因为他就是拿党员的标准要求他儿子,他儿子一开始有点生气,但是后来也真的挺理解的,那当时我们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他们正好赶上连夜的安装的现场,真的非常累,儿子在那咬着牙,胳膊酸得不行了,他爸爸在边上盯着,他一点都不敢松懈。

一部大片、630分钟、107个故事……打开了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的故事,长春光机所的故事,传化集团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都在说明,小到企业,大到国家,40年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党始终是主心骨,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有党的领导,稳舵领航。

观众:感触非常深刻。确实是有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提升了一大截。旅游成了一种常态了,人们都要走出去,不单是要走出家门,还要走出国门。

观众: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安徽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当下这种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进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

观众:现在也买了小车,我希望改革能够继续下去,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

中央党校教授洪向华:这个片子从40年改革开放历程当中,我们看到历史的线索,清晰地展示了我们中国自从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政策以来,我们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整个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历史为牵引,但是以历史的线索当中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为下一个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这部作品以小见大,聚焦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讲述了107个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不仅回顾了普通民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也让观众从片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共鸣,阐释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中国理念,也彰显了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中国精神。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也改写了很多很多人的命运。不过,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回望历史,更是为了在历史中汲取智慧、继续前行。思想如何再解放?改革如何再深化?开放如何再扩大?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也能够为未来提供强大动力。

致敬我们一起走过的40年!

你会喜欢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如今,这里已华丽转身!

这是一场巨变!关乎你的养老、住房、就业、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