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從諸葛亮隆中對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隆中對

通讀《三國演義》,我們知道,諸葛亮在當時為隱士奇才,劉備在偶然得知諸葛亮的下落之後,為了自己復興漢室的大業,不惜卑躬屈膝的三請諸葛亮,終於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打動,出山相助。在未出山的時候,便給劉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策,也就是在沒有下山的時候,便已經料到了天下三分而立,並且為劉備規劃了路線,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東吳也有隆中對策,提出這個提議的便是魯肅,但是,被曹操稱讚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卻沒有采納魯肅的建議,為何沒有采納魯肅的這個建議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的看法。

劉備聽從諸葛亮隆中對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隆中對

劉備


其一,孫權年紀尚小。建安五年,孫策因為被刺客偷襲,遇刺身亡,東吳江山的重任便落到了孫權的頭上,孫權當時年僅19歲,可以說是很年輕,魯肅便當時去和孫權提議的三分天下,當時並沒有算上劉備,當時的三分天下是曹操、孫權和劉表,但是當時的孫權說白了還是個孩子,這麼大的擔子一下子落到自己的頭上,還沒反應過來,當時和魯肅的一番談論便是支支吾吾的,所以說孫權還沒有思考那麼多。

劉備聽從諸葛亮隆中對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隆中對

諸葛亮


其二,東吳根基不穩。孫策遇害之後,孫權成為了東吳的領袖,但是當時的東吳,都是他的哥哥父親輩的臣子,他一個小屁孩,很多人都不服他,俗話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東吳自己的集團內部都是好幾派,如何去攻打別人,孫權他也沒這個心思去想這個問題,只想先把東吳的內部調整好,在去做打算,所欲與魯肅的談話就草草了事了,孫權必須確立起自己在江東的地位和威信,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劉備聽從諸葛亮隆中對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隆中對

魯肅


其三,不信任魯肅。魯肅可以說是個能人,魯肅是經過周瑜推薦來投奔的孫策,周瑜和孫策是鐵哥們,好兄弟,所以他們都是忠心於他哥哥孫策的,孫權是小輩,魯肅突然來提議這個問題,孫權也擔心魯肅是否有不軌的嫌疑,畢竟是舊臣,一朝天子一朝臣,畢竟孫權剛剛登位,人不是自己的斷然不可輕信,這個時候屬於一個雙方都在磨合的階段,必須都知根知底之後,才敢採用這些人的建議。

劉備聽從諸葛亮隆中對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隆中對

魯肅


其四,孫權當時沒有權利。孫權剛剛接手東吳的時候,很多的將領,謀士完全不聽從他的指揮,都是分派站隊的,比如尊奉周瑜的,比如尊奉張昭的,所以孫權當時沒有辦法,況且孫權當時很多問題,都是他媽媽來處理,所以沒有辦法才讓孫權的媽媽把周瑜調了回來,周瑜身先士卒尊奉了孫權,所以江東的一干大臣才都服從於孫權,恐怕,沒有周瑜,江東可以說是一盤散沙,也就不可能有了後來與曹操劉備抗衡的資本了。

劉備聽從諸葛亮隆中對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隆中對

孫權


通篇分析我們得知,魯肅比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早了七年之久,但是當時的時機與狀況不允許這麼做,說不準如果孫權採納了魯肅的提議,也就沒有劉備的事情了,或許就是孫曹兩家的戰爭,不得不說,東吳有魯肅這個能人,也促成了後來的孫劉聯軍,可以說魯肅的存在使得東吳安穩了幾十年。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孫權為何不聽從魯肅的建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