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3)——《“众叛亲离” 与“大义灭亲“》

原无/文

(公元前719年)

卫国(在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公子州吁是卫庄公宠妾的儿子,喜欢舞刀弄枪,很受卫庄公宠爱。卫庄公除了没有把君位留给他外,把其他能够给他的东西都给了他。卫国老臣石碏觉得他有点宠子太过,就劝说道:“我听说疼爱孩子的正确方法是应该用正道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奢、淫 、逸是导致邪恶出现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因为给他的宠爱过了头。如果您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而又宠他,就会酿成祸乱。受宠爱不骄横、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有怨恨而能克制的人都很少。您的孩子是不会忍受没有身份的宠爱的。您作为国家的领导人,应当尽力免去祸害风险,而现在却置若罔闻,任凭祸害的加速到来,这是危险的事情啊?”

卫庄公固执地以为只是宠爱孩子不会引出什么问题,把老臣的劝告当作了耳边风,依旧不重视准备接君位的长子而溺爱庶公子州吁。

石碏只顾劝国君,没想到他也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石厚是州吁的狐朋狗友,二人臭味相投、形影不离,石碏管不住他。石碏为自己失败的教育而伤感,等到卫桓公当国君时,就告老退休了。

不久,连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没有,任性的州吁就杀死自己的哥哥卫桓公,然后自立为国君。当了无人能管的老大后,花花公子州吁没有带领人们搞经济建设,而是穷兵黩武,驱使百姓到处打仗。不堪忍受的亲朋百姓见了他象躲瘟神,纷纷离他而去。他发现自己众叛亲离,感觉到自己的江山摇摇欲坠,于是忙与心腹石厚研究应对办法。石厚竟然去向自己的父亲讨教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

石碏不动声色地对儿子说:“诸侯即位,经过周天子的许可后地位就能巩固。”

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得君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

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可以到陈国寻求帮助。”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来到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一带),他们却被陈桓公扣留了下来。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他已经和大臣们商量借用陈国的力量发动一场政变。州吁、石厚走后,卫国老臣们就派人赶往陈国,在陈国的配合下把州吁处死了。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就把他临时关在了陈国监狱。但是,石碏却没有袒护儿子。他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把石厚也杀了。石碏由此成了史上有据可查的大义灭亲第一人。

从此,汉语言文化中就出现了这样两个成语:众叛亲离,大义灭亲。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3)——《“众叛亲离” 与“大义灭亲“》

孟云飞书法《众叛亲离》

①公子州吁,嬖(bì)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选自《左传 隐公三年》)

②(宋殇)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fén)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jí),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jìn)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mào)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nòu)羊肩莅杀石厚于陈。(选自《左传 隐公四年》)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3)——《“众叛亲离” 与“大义灭亲“》

孟云飞书法《大义灭亲》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