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后的自白》:杀人犯如何活得风生水起

《22年后的自白》,一看到影片大致介绍,主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负、狡诈、懂得规则又善于利用规则,颇有黑暗系大成者的风范。主演又是藤原龙也,看舒君对他的印象还留在《死亡笔记》上面,那时真是帅出一种邪魅感。

《22年后的自白》:杀人犯如何活得风生水起

《死亡笔记》中的藤原龙也

个人对这部电影最大的领悟在于对规则的理解,国家有国家的规则,平台有平台的规则,企业也有企业的规则。要想做成事,就必须要尊重规则。举例:以前国家让我们去做外贸,富了一帮人,让我们去搞房地产,又富了一帮人,之前一带一路,同样又带富了一帮人。再举例,比如做阿里巴巴平台,平台主推信保订单,那ok,你只要做得早,就很容易进到搜索页第一页。最后说说企业的规则,刚刚进入企业的人都觉得规则是束缚大家的东西,实则不然,规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你,也可能是为了让你更有效得赚钱,比如企业的标准也是一种规则,肯德基为什么规定可乐的温度是4度,因为这个温度的可乐在口感上最佳。遵守规则不会让你过得太差,运用规则能让你活得非常滋润,而能预测规则的人你将活得风生水起。同样,影片的主角,那个杀人犯,就是适当地运用了规则,不仅不会受到法律制裁,还能逍遥法外,出版图书,甚至开签售会,上电视节目,成为网红,引起一堆小迷妹的疯狂,享受你非常想干掉我,可又怎么也干不掉的感觉。当然影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22年后的自白》:杀人犯如何活得风生水起

当藤原龙也遇上悬疑片,本人还是比较看好的,不过剧情刚开始有种掉进恐怖片的感觉:密集的画面、老旧的照片、沉重而杂乱的声音,不断地交替并带带丝丝惊悚,更主要的是整个影院就我一个人在看这部电影,影院工作人员偶尔还开个门进来看两眼,弄得我这个大老爷们有点慌慌的。不过好在主角很快就登场了,开了个记者招待会大胆宣称自己就是22年前的那个连环杀人犯。这里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观影体验本人就不对剧情进行重复论述了,影片的反转还是非常有闪光点的,我指的是最后的彩蛋:一个街头少年,一把银色的刀,一座干干净净明亮的医院与影片刚开始的昏暗和杂乱无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法律的制裁还是《死亡笔记》式的制裁,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选择,我看到的只是导演选择了后者。

《22年后的自白》:杀人犯如何活得风生水起

最后聊聊影片中谈到的一个问题,仙堂问曾根崎:你想要救赎,不是应该在时效结束前去警局自首更好吗?曾根崎回答:一个人只有在失去后才明白失去的意义,我是在时效失效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赎罪的。是啊,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说的话在现实中找到可靠的依据,即使你杀了人,也能冠冕堂皇得为自己辩解,不是吗?人类的世界,与其说是彩色的,倒不如说是灰色的,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黑里总会透点白,白里总会带点黑,慢慢地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灰,而我们就是运用这种灰不断地周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灰色运用的好,大家觉得你是白的,灰色运用得差,大家觉得你是黑的,两者交融也就成了阴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