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後的自白》:殺人犯如何活得風生水起

《22年後的自白》,一看到影片大致介紹,主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負、狡詐、懂得規則又善於利用規則,頗有黑暗系大成者的風範。主演又是藤原龍也,看舒君對他的印象還留在《死亡筆記》上面,那時真是帥出一種邪魅感。

《22年後的自白》:殺人犯如何活得風生水起

《死亡筆記》中的藤原龍也

個人對這部電影最大的領悟在於對規則的理解,國家有國家的規則,平臺有平臺的規則,企業也有企業的規則。要想做成事,就必須要尊重規則。舉例:以前國家讓我們去做外貿,富了一幫人,讓我們去搞房地產,又富了一幫人,之前一帶一路,同樣又帶富了一幫人。再舉例,比如做阿里巴巴平臺,平臺主推信保訂單,那ok,你只要做得早,就很容易進到搜索頁第一頁。最後說說企業的規則,剛剛進入企業的人都覺得規則是束縛大家的東西,實則不然,規則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護你,也可能是為了讓你更有效得賺錢,比如企業的標準也是一種規則,肯德基為什麼規定可樂的溫度是4度,因為這個溫度的可樂在口感上最佳。遵守規則不會讓你過得太差,運用規則能讓你活得非常滋潤,而能預測規則的人你將活得風生水起。同樣,影片的主角,那個殺人犯,就是適當地運用了規則,不僅不會受到法律制裁,還能逍遙法外,出版圖書,甚至開籤售會,上電視節目,成為網紅,引起一堆小迷妹的瘋狂,享受你非常想幹掉我,可又怎麼也幹不掉的感覺。當然影片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22年後的自白》:殺人犯如何活得風生水起

當藤原龍也遇上懸疑片,本人還是比較看好的,不過劇情剛開始有種掉進恐怖片的感覺:密集的畫面、老舊的照片、沉重而雜亂的聲音,不斷地交替並帶帶絲絲驚悚,更主要的是整個影院就我一個人在看這部電影,影院工作人員偶爾還開個門進來看兩眼,弄得我這個大老爺們有點慌慌的。不過好在主角很快就登場了,開了個記者招待會大膽宣稱自己就是22年前的那個連環殺人犯。這裡為了不影響大家的觀影體驗本人就不對劇情進行重複論述了,影片的反轉還是非常有閃光點的,我指的是最後的彩蛋:一個街頭少年,一把銀色的刀,一座乾乾淨淨明亮的醫院與影片剛開始的昏暗和雜亂無章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法律的制裁還是《死亡筆記》式的制裁,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選擇,我看到的只是導演選擇了後者。

《22年後的自白》:殺人犯如何活得風生水起

最後聊聊影片中談到的一個問題,仙堂問曾根崎:你想要救贖,不是應該在時效結束前去警局自首更好嗎?曾根崎回答:一個人只有在失去後才明白失去的意義,我是在時效失效後才意識到自己應該贖罪的。是啊,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每個人都會為自己說的話在現實中找到可靠的依據,即使你殺了人,也能冠冕堂皇得為自己辯解,不是嗎?人類的世界,與其說是彩色的,倒不如說是灰色的,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絕對的白,黑裡總會透點白,白裡總會帶點黑,慢慢地也就成為了所謂的灰,而我們就是運用這種灰不斷地周旋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灰色運用的好,大家覺得你是白的,灰色運用得差,大家覺得你是黑的,兩者交融也就成了陰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