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過天仙配,那麼確實是有董永這個人麼

《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了追求名人效應,各地紛紛宣佈自己這兒才是孝子之鄉,即便七仙女再世,恐怕也會犯難了。 《天仙配》中的董永,以賣身葬父的孝心,感動了天女下凡,與之結為夫妻,為債主織錦頂債。當傭工期滿,夫妻二人剛要雙雙還家過幸福生活的時候,最高統治者的化身——玉帝,強逼這對青年生離死別。 這個民間神話故事,從漢代開始便有記載。

大家都看過天仙配,那麼確實是有董永這個人麼

以後,晉、唐、宋、明、清歷代都有改編和補充。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變文、雜劇、傳奇、小曲、評話、彈詞、地方戲等,無所不有。2000年來,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的家家戶戶,其影響非常深遠。 董永的故事,歌頌了勞動人民,歌頌了男女自主的婚姻,反映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激烈階級矛盾。歷代統治者都想解釋這個故事,納入宣傳封建道德規範。黃梅戲《天仙配》、川劇《槐蔭記》都在傳統劇本的基礎上,從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作了加工整理,使它成了戲曲百花中一朵嬌豔的鮮花。 這個董永,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學術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大家都看過天仙配,那麼確實是有董永這個人麼

《辭海》編者認為董永是“文學故事人物”,並說:“其事始見於曹植《靈芝篇》,《搜神記》亦有記載,當為魏晉間流行故事。” 贊成這個觀點的人說,董永的故事越到後來越詳細、具體,而且各種記載又不盡相同。譬如仙女織錦,有的說10日織百匹,有的說1月織300匹。這些歧異,顯然是人們的編造,不是真人真事。 有人指出,董永不僅是作為文學作品唐人《董永行孝變文》、明人《織錦記》、《百日緣》傳奇等所描寫的藝術典型人物,而且歷史上確有其人。漢代劉向《孝子圖》、唐代李翰《蒙求》、元代郭居業《二十四孝》、清代《歷代孝子錄編》及《中國人名大辭典》等都有記載。董永為漢代千乘人。漢代提倡孝道,統治階級標榜“以孝治天下”,孝子董永賣身葬父便成了統治者極力表彰的典型。以後,歷代統治者都把“孝”作為普遍遵循的道德規範,董永故事也就久傳不衰。 漢代劉向《孝子圖》僅僅記載了故事的梗概。

大家都看過天仙配,那麼確實是有董永這個人麼

《孝子圖》雖已失傳,但唐初釋道世撰《法苑珠林》和北宋《太平御覽》兩書中都有摘引,內容基本相同。這說明:這個故事在劉向所處的西漢末年便已流行。董永應為前漢或西漢人。 東晉幹寶《搜神記》記載這個故事,就比較豐滿,情節、人物也有所發展,為以後各種文學藝術作品所汲取的創作案材。《搜神記》也說董永是漢代千乘人。漢之幹乘縣和千乘郡,都屬青州管轄。《山東通志》、《博興縣誌》都記載博興縣陳戶鎮舊有董永墓和董永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