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懂得责任

家庭教育之——懂得责任

小喇叭:

各位家长朋友们,免费集体答疑工作开始了,欢迎大家提问题,我们愿做你的及时雨!

家庭教育之——懂得责任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责任感这一特殊的特质,也正是更多人的责任感形成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的进步。责任感应该从小就培养,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那么家长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下面小编分享给大家一些方法!

让孩子学会独立,比如说:你再不把玩具整理好,精灵就让所有汽车,统统都回到玩具店去,从此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明天就见不到他们了!

责任心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成长的基础。

所谓社会化,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心中有他人,善于处理你我她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就是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责任。那么,对于三岁的孩子,“责任心”是什么呢?

①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为他们拿拖鞋。

②每天把自己的玩具、书籍整理好。

③用餐后,把碗、筷、勺放到洗碗盆。

④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把小背包挂到固定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年年长大,我们可以赋予孩子更多的责任:

①给阳台上的花、小区中的树木浇水,给小动物喂食。

②扫地、倒垃圾、擦桌子。

③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努力工作是责任,小朋友读书、学习也是他的责任。

④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独立完成爸爸妈妈、老师交给的任务,并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如果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

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家庭教育之——懂得责任

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要太过在意,要允许他们犯错并改正,但要学会承担责任。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有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的面对,敢于负责任,这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成长益处颇多。

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生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孩子通过做事就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得到强化和提高。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适当了解父母的忧虑和难处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注意事项: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好的方法也要有好的执行力去做,所以父母必须对其耐心培养教育,使“责任感”牢固地占据孩子们的心灵。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集体答疑(免费)和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儿童心理成长的微信号:ertong_xinli,是儿童心理资讯和服务平台,欢迎关注。

咨询预约/联系我们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点击好看让更多家长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