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回升至1.38萬億元 社融跌落至10.6%

10月17日週三,中國央行公佈金融數據顯示,9月社融2.21萬億,但可比口徑跌至至少2017年以來最低,同時新增信貸和M2增速略超預期。

分析普遍認為,社融統計口徑調整難掩實體經濟融資疲弱的現實。

具體數據如下:

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3800億人民幣,預期13587億人民幣,前值12800億人民幣。中國9月社會融資規模22100億人民幣,預期15535億人民幣,前值15200億人民幣。中國9月M2同比增8.3%,預期8.2%,前值8.2%。中國9月M1貨幣供應同比4%,預期3.9%,前值3.9%。中國9月M0貨幣供應同比2.2%,預期3.5%,前值3.3%。
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回升至1.38萬億元 社融跌落至10.6%

此次央行宣佈了社融規模統計的一個重要變化:自上月起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央行在社融報告中稱,今年8月份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加快,對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有明顯的接替效應。為將該接替效應返還到社會融資規模中,2018年9月起,人民銀行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9月社融包含7389億地方專項債增量。由此計算,剔除專項債,社融2.21萬億減去7389億,根據可比口徑來看9月社融其實僅1.47萬億,較去年同期少增5269億元,社融存量增速9.7%,上月為10.1%。

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回升至1.38萬億元 社融跌落至10.6%

從可比口徑的社融存量增速也可以發現,9月社融表面高數額的背後其實不及預期,為至少2017年以來最低。

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回升至1.38萬億元 社融跌落至10.6%

對於政府債券為何被央行納入社融口徑,中信證券明明表示,此前,政府債券算一直沒有包含在範圍內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銀行購買政府債券的資金並沒有直接進入實體經濟,二是存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邊界問題。

此次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表示著未來財政和貨幣的邊界可能變得越來越迷糊了,這會對國內的經濟週期和資產價格帶來深遠的影響。

申萬宏觀秦泰表示,考慮到專項債更多投向基建領域,這意味著未來社融增速與基建投資增速之間的短期相關性將顯著增強。

另據央行初步統計,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9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

此外,2018年7月起,人民銀行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方法,將“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和“貸款核銷”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在“其他融資”項下反映。

對於9月金融數據,申萬宏觀秦泰表示,社融口徑擴容難改增速下行,信貸結構失衡持續、基建投資回升時點推遲。

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回升

貸款結構方面,

央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3.14萬億元,同比多增1.98萬億元。截至9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38.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33.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

分部門看,

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6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7.1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04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21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874億元。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8萬億元,同比多增1119億元。

此外,9月末,外幣貸款餘額8189億美元,同比增長0.3%。9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71億美元,同比多減7億美元。前三季度外幣貸款減少190億美元,同比多減495億美元。

長江宏觀趙偉點評稱,新增信貸略高於去年同期,主因票據衝量和企業短期貸款增加,企業中長期繼續低於去年同期。申萬宏觀秦泰也做出類似點評稱,新增信貸同比多增,但連續4個月集中於票據融資和企業短貸,凸顯中長期投資需求或一定程度上趨弱。

存款結構方面,9月人民幣存款增加8902億元,同比多增4570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2.01萬億元,同比多增3257億元。截至9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81.24萬億元,同比增長8.3%;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76.13萬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

分部門看,住戶存款增加5.6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6025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06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9萬億元。

此外,月末,外幣存款餘額7437億美元,同比下降4%。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9億美元,同比多減98億美元。前三季度外幣存款減少473億美元,同比多減1088億美元。

銀行間人民幣市場方面,9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59%,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6%。

前三季度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734.64萬億元,日均成交3.89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26.6%。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75.6%,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38.4%,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1.2%。9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59%,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33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比上月末高0.3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7個百分點。

外儲餘額方面,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09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792元人民幣。

人民幣結算業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3.71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1.99萬億元。

期內,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2.64萬億元、1.07萬億元、6231.2億元、1.37萬億元。

社融同比增速跌落至10.6%

初步統計,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3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32萬億元。其中,

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同比多增1.34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1913億元,同比多減1608億元;委託貸款減少1.16萬億元,同比多減1.84萬億元;信託貸款減少4652億元,同比多減2.25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6786億元,同比多減1.14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59萬億元,同比多1.4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淨融資1.7萬億元,同比多1438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099億元,同比少2918億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21萬億元,比上月多276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97億元。

由於本次央行並未給出9月單月增量數據,華爾街見聞根據前三季度增量數據測算出9月社融各分項增量如下:

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回升至1.38萬億元 社融跌落至10.6%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社融報告註釋中表示,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指地方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今年8月份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加快,對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有明顯的接替效應。為將該接替效應返還到社會融資規模中,2018年9月起,人民銀行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

此外,關於前三季度社融資規模增量,從結構看,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83.2%,同比高18.4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佔比-1.2%,同比低1個百分點;委託貸款佔比-7.5%,同比低11.4個百分點;信託貸款佔比-3%,同比低13.1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佔比-4.4%,同比低7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佔比10.3%,同比高9.3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佔比11%,同比高2.2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佔比2%,同比低1.4個百分點。

長江宏觀趙偉點評稱,口徑調整不改社融趨勢,非標融資繼續收縮,債券融資低迷。

西南證券楊業偉稱,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管控和房地產融資限制抑制了實體融資需求,另一方面,資本金不足和資管新規降低了金融機構資金可投放規模。即使央行已經連續降準、金融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但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並不暢,實體經濟資金面依然偏緊。

另據央行初步統計,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9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

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3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3%;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餘額為2.45萬億元,同比下降1.6%;委託貸款餘額為12.81萬億元,同比下降7.7%;信託貸款餘額為8.08萬億元,同比增長0.2%;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為3.76萬億元,同比下降13.9%;企業債券餘額為19.45萬億元,同比增長7%;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餘額為7.18萬億元,同比增長42.5%;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為6.96萬億元,同比增長9.2%。

從結構看,9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6.8%,同比高1.4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餘額佔比1.2%,同比低0.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餘額佔比6.5%,同比低1.3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佔比4.1%,同比低0.4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佔比1.9%,同比低0.5個百分點;企業債券餘額佔比9.9%,同比低0.3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餘額佔比3.6%,同比高0.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佔比3.5%,同比低0.1個百分點。

廣義貨幣增長8.3%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0.17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7個百分點;

狹義貨幣(M1)餘額53.86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0個百分點;

通中貨幣(M0)餘額7.13萬億元,同比增長2.2%。

另有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609億元。

申萬宏觀秦泰點評稱,M2、M1增速均小幅回升但仍徘徊低位,從存款結構來看,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近3000億是M2回升的主要原因

,企業和非金融機構存款同比波動不大,分別少增324億和823億,而財政存款同比再度多增500億,不過考慮到地方債發行的巨大規模,認為財政存款支出速度已經有所加快,預計4季度財政存款支出將進一步加速,或扭轉為同比多減,從而對M1、M2增速形成推動。

除此之外,秦泰預計4季度社融增速企穩回升,推動企業存款、居民存款同比多增,推升貨幣增速。社融增速企穩、M2增速回升,或構成基建投資增速企穩並顯著回升的先行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