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跟廣東、江蘇差距一直在拉大!山東急了……

一年前,有一篇題為《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

的文章流傳甚廣。那是去年山東的動員大會,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歷數近年來山東發展之落後,提出山東需要“新舊動能轉換”。

作為一個北方大省,山東的經濟發展曾一度領先全國。

這幾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落後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即便不和南方諸省相比,周邊省份如河南的發展,就曾讓劉家義在去年發出“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嘆。

去年大會上,劉家義提到,經濟總量上,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的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2018年,山東跟著兩個省的差距,則擴大到了2萬多億、1.6萬多億。

今年2月11日,山東召開“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吹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衝鋒號。

大會上,劉家義給山東的各級領導幹部立下了不少規矩——

要求今年全省各級會議數量減少1/3以上;副省級以上領導幹部每年在基層調研不少於2個月;大膽使用“李雲龍式”幹部;遇到急需解決重大問題,縣委書記可直報省委,建立縣委書記、縣長與廳長直接溝通機制……

一句話,“擔當作為、狠抓落實”。

分析丨跟廣東、江蘇差距一直在拉大!山東急了……


分析丨跟廣東、江蘇差距一直在拉大!山東急了……

減負

精簡會議文件,壓減報表材料,讓更多幹部深入一線抓落實

“開個會,發個文,就算工作落實了,問題解決了。”有地方幹部曾向記者吐槽,“這樣的會議文件太多,擠佔了真正落實工作的時間。”

山東下決心砍掉不必要的會議,精簡文件,讓幹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

今年,山東各級各部門會議數量將減少1/3以上,各級制發文件數量將減少1/3以上,各級簡報將壓減1/3以上,基層上報的報表材料一律壓減一半以上。

山東提出,事關拍板定事、研究政策、解決問題的會議,要及時開,開精開好。

不開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會議。提倡開短會,不得要求無關人員層層陪會;提倡發短文,不發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文件。

不得將“全國”“全省”改成“全市”“全縣”,制定出所謂的“新”下發文件,搞“上下一般粗”。文件要務實管用,原則上不超過3000字。

過度依賴材料報表調度工作,必然加重基層負擔。

山東規定,嚴格控制各種總結和報告,各級黨委和政府每年除了按中央規定、省委省政府要求向上級報告工作外,其他一律不報。

對基層反映強烈的“空頭政策”“無效文件”,將倒查部門責任。今年3月底前,山東省直各部門要梳理近兩年下發的政策性文件,責任不明確的,補充下發責任清單。

今後出臺政策性文件,一律逐條明確部門責任。

山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強調,“抓落實的‘崗位’不在辦公室、會議室,不在文件堆、資料堆裡,也不在網絡和微信群裡。去哪裡抓落實?基層一線!”

問題要在一線發現,政策要在一線實施,工作要在一線推進。

山東省委決定,省委常委和副省級以上領導幹部,每年在基層調研不少於2個月,採用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四不兩直”方式,掌握第一手情況。

領導幹部要用“身影”指揮,不能用“聲音”指揮。

山東省市兩級部門,凡有項目審批、資源管理、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職能的,每月要有1周左右時間在一線,強化過程指導和服務。

山東還將開通“省級領導直通車”“廳長直通車”,及時解決工作中的瓶頸制約。

分析丨跟廣東、江蘇差距一直在拉大!山東急了……

劉家義

激勵

構建獎懲體系,調動幹事熱情,大膽使用“李雲龍式”幹部

落實就要擔當,幹事可能會得罪人。有些幹部遇到問題,往上交、往下壓、往外推、往後拖,導致一些工作“空轉”。

山東省委調研發現,現在,基層仍有“等靠要拖”現象,遇事“等”上級的意見,“靠”上面推著幹,“要”條件講價錢,能“拖”則拖,好像工作與己無關。

山東規定,對任何工作,都要有功論功、有過追過,獎章要掛在具體人“胸前”,獎金要發到具體人“手裡”,板子要打在具體人“身上”。

山東將探索創設“攻堅克難獎”“勇於創新獎”等,對重點工作、重大項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山東省委主要負責人說:“要大膽使用《亮劍》中‘李雲龍式’的幹部。

這類幹部政治可靠、對黨忠誠、能打勝仗,但不見得受個別領導‘待見’;敢抓敢管、敢於碰硬,但容易‘得罪人’,直來直去、個性鮮明,可能會被認為‘不靈活’‘不成熟’。

這類幹部推薦時即使‘得票’不最高,也要為他們撐腰鼓勁,放到重要崗位,為山東多造就一些攻堅克難的闖將、干將。”

為此,山東從今年起,組織部門考察干部,要探索設置“落實力考察評價”項目,對善抓落實的幹部,給予特別關注。

要大膽使用在基層紮實歷練、在吃勁崗位和艱苦地區經受磨鍊、表現優秀的幹部,讓擔當有為的幹部有平臺、有空間、有盼頭、有奔頭。

有些擔當任事的幹部,往往衝在前面,因無意過失絆倒了、摔了一身傷。

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原則,山東建立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責任分擔制度,不能搞“泛化問責”,絕不允許用問責代替管理、以問責推卸責任,避免“幹事多出錯多、不幹事不出事”的逆向懲罰。

考核

改進督查方式,不搞“一刀切”,側重考量重點領域、重點內容

對於河道治理、整治加油站等任務,有的地方把責任全部壓給鄉鎮,而有執法權的部門只負責督導問責。

針對這類現象,山東提出,落實責任要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不能簡單以“屬地管理”名義把責任層層下移,搞“降格落實”“懸空落實”,最後都壓給鄉鎮和村居。

今年5月底前,山東將制定出具體意見,完善主體責任清單和配合責任清單。

督查要重實地、察實情、見實況,不能依靠看照片、看資料、看臺賬,更不能以“留痕”多少來評價工作好壞。

比如,督查“雙招雙引”,不能只看簽了多少協議或合同,要看到位資金、看項目開工率、看落地項目實物工作量。

山東將構建創新“精準督查”機制,改進督查方式,克服督查表象化、無序化、多頭化,從嚴控制總量,未經批准,部門嚴禁以黨委政府名義開展督查,各類督查減少50%以上。

過去,有的縣屬於重點生態保護區,有的鄉鎮是純農業鄉鎮,卻同樣考核工業項目、GDP增速。

山東提出,考核重在看發展、看變化,以實績論英雄,科學設置考核指標,講究差異化,不搞“一刀切”。

山東對各市黨委和政府綜合考核,突出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創新驅動、“三大攻堅戰”等重點領域、重點內容。

比如,“雙招雙引”專項考核,對象是16市書記和市長,前三名重獎,後三名約談,連續落後要有說法;考核前三名的市,公務員優秀等次比例增加1個百分點,後三名降1個百分點。

據介紹,今年山東將推行“電視問政”“網絡問政”,每週安排一名省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公開向社會和群眾答疑。

省直部門和各市主要負責同志,每年初要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省裡安排的重點任務,在新聞媒體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

此外,山東還將針對不擔當不作為“庸懶散”問題、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等5個方面,開展專項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