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文 / 剑钧

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岳阳楼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自古为湖南名胜。一篇绝代华章《岳阳楼记》,愈发让岳阳楼闻名遐迩。“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无数文人雅士到此吟诗作联,到了清末,有一贵州知府窦垿,不但会做官,而且会作联,跑到岳阳楼,运笔初露锋芒,不想竟留下了千古绝唱,真是了得,否则百年过后,谁还能认得他这个晚清知府?

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这副楹联用气势磅礴一词形容绝不为过,区区字,上联纵向论史,洋洋洒洒;下联横向写景,浩浩汤汤。全联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人逸事,写出了历史的沧桑,文人雅士的情怀,岳阳楼的雄奇,洞庭湖的壮阔,扬子江的湍急,巴陵山的险峻……全联用一连串的问答,指点江山,回顾历史,抚今追昔;用了两组排比,以多层次,多角度的笔法,将岳阳楼的历史、传说、雄伟、神奇、景致表现出来,不愧为楹联高手。

上联一连用了四个人物典故来回答“一楼何奇”之问。

“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唐代大诗人杜甫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少陵,即杜甫,因汉宣帝许皇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此一奇在于洞庭之水。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洞庭湖何其大,何其广!

“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范希文”即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两字关情”即指其中的“忧”“乐”两字。此二奇在于《岳阳楼记》的这两个字,使得岳阳楼的景色与仕人志士的思想和操守结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那段话。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历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阁待制,后被贬到岳阳,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阳楼。此三奇在于是滕子京贬官岳阳,重修旧楼才使岳阳楼焕发了生机,有了如此名声。

“吕纯阳三过必醉”中的“吕纯阳”即,吕洞宾,为唐代进士,相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自号纯阳子。《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楼上有他留的字。“三过必醉”源于吕洞宾的《绝句》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此四奇在于八仙之一吕洞宾传说,为岳阳楼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是在自问自答,岳阳楼之神奇,是缘于杜甫的诗,还是范仲淹的儒?是缘于滕子京的官,还是缘于吕洞宾的仙?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是化用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子,回顾悠悠历史,遥望浩浩江水,给人一种悲怆悠远之感。

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下联一连用了四处景致来诠释“诸君试看”什么。

“洞庭湖南极潇湘”是指洞庭湖的水势,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潇水,是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湖南省湘江的东源,湘水,指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此为一看洞庭湖之水。

“扬子江北通巫峡”中的“扬子江”即长江,“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此为二看扬子江之流。

“巴陵山西来气爽”是指巴陵山在岳阳的西边,岳阳古代曾称巴陵郡。相传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气爽”,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参见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此为三看巴陵山之陡。

“岳州城东道岩疆”中的“岳州”,即今之岳阳市,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东道岩疆”是指东西接连高山,其中的“岩疆”,是指山岩之边界。此为四看岩疆之巅。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中的“潴者”,一作渚,为水停聚之地,可参见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这句。“峙者”即陡立、耸立着的。“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绘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是楹联收尾的一句设问,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下联是依据视觉所见,来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极目远眺,南望潇湘,北及巫峡,西至巴陵山,东穷岩疆。但见一泓湖水,奔腾江河,耸立群山,主峰之巅都收入眼帘。撰联至此,难免激情奔涌,发“谁领会得来”之问,可谓言虽尽而意无穷。

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这副长联之所以在名家荟萃的题岳阳楼楹联中独树一帜,就在于作者的匠心独具。上联开篇就赞叹岳阳楼之奇,历数名人典故论证:以杜甫的五言绝唱引出洞庭湖的浩瀚寥廓,以范仲淹的佳辞写出岳阳楼的底蕴,以滕子京的政绩论证岳阳楼的生机,以吕洞宾的传奇增添岳阳楼的神奇。窦垿把诗、儒、吏、仙几方面的史迹和典故,巧妙地融入长联之中,把岳阳楼之奇伟写到绝处,然后笔锋突然一转,化用陈子昂的千古妙辞,抒发不见前代贤才的悲叹和感慨之情,将其深沉的情思展露于读者之前 。

这副长联在修辞上采用排比、铺陈和当句自对等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全面、完整地表现了岳阳楼的雄奇,以一人一典、一典一事、一事一层、一层一迭的手法,将岳阳楼的古往今来,历史佳话和壮观景色,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揭示了岳阳楼著名而雄奇的根本原因。

这副长联在结构上采用了上下联文论史与写景的照应关系,并贯穿始终。上下联中分别多次重复运用了“耶”和“者”这两个虚字,对于调整对联的结构、增强对联的气势、抒发作者的情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联各有十一个分句,对仗整齐,一气呵成,读起来节奏铿锵、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含无穷意蕴,耐人寻味。

岳阳楼的长联,岳阳楼的诗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