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向可以治療?這才是今年最不該“被抹去”的同志片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相比2017年底開機時的轟轟烈烈來說,年底頒獎季時段的《被抹去的男孩》實在顯得有點寂寂無聞。這部坐擁奧斯卡男配提名、奧斯卡影帝影后、戛納評審團大獎卡司和名演員喬爾·埃哲頓第二部自編自導自演作品的LGBT平權題材作品,在項目伊始是被視作今年奧斯卡大熱門作品的。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導演: 喬爾·埃哲頓

編劇: 喬爾·埃哲頓 / 加拉德·康利

主演: 盧卡斯·赫奇斯 / 妮可·基德曼 / 喬爾·埃哲頓 / 羅素·克勞 / 澤維爾·多蘭

類型: 劇情 / 同性 / 傳記

上映日期: 2018-09-01(特柳賴德電影節) / 2018-11-02(美國)

片長: 114分鐘

然而我們看到自從九月在特柳賴德電影節首映後,這部影片的熱度悄然消失,在頒獎季正式拉開序幕後,甚至只從幾個影評人協會獎和金球那裡拿到了演技提名。對於公認的能讓《黑豹》成為頒獎季大熱門的好萊塢小小年來說,《被抹去的男孩》得到的成績實在有些詭異。就好像在評委們眼裡,這部影片也被抹去了一樣。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當我們真正能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才終於能反應過來,相比於故事,影片本身的情感力量實在比《羅馬》這些口碑熱門要差得多。

《被抹去的男孩》來自於真實的故事,改編自傑拉德·康利的同名自傳。講述了一個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男孩傑拉德,向父母出櫃之後被送入了一家教會的同性戀治療項目接受所謂“性傾向轉化療法”,在逃離該項目後開始通過寫作推動廢除“轉化療法”。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轉化療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至今在美國仍舊有三十六個州可以合法進行“轉化療法”。這種療法主要通過以心理層面的“談話療法”介入為主,輔以團體交流、分享以及諸多體育鍛煉,試圖通過心理影響人的性傾向。這種療法更多地被針對於父母認為其得了“疾病”的青少年LGBT人群。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而在歷史上的許多時期,“轉化療法”是以更為暴力的體罰、摘除或移植手術、電擊等形式展開的。在國內這種形式當代最為著名的,或許就是楊永信的同時收治“同性戀病”人的網癮中心。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被抹去的男孩》以男主角傑拉德的視角,展示了整個“轉化療法”機構的運轉模式和其中的“醫生”與“病人”。通過傑拉德的經歷,我們看到了一個美國“楊永信”是如何利用《聖經》和“耶穌”作為震懾力量來管控一批同性戀“病人”的。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在這個機構裡,同樣會有嚴格的思想管控、體育訓練、半軍事化管理、要求統一著裝、羞辱式“治療”,包括在“病人“不按照理想管制狀態發展時,也會有暴力的體刑折磨。而當這種集中營式監管被冠以“上帝教化”的神聖名頭,在那個年代就成為了許多家長救命稻草般合理的存在。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就如同楊永信的“電椅治療”,同樣病態的集中營環境,在冠上“成癮戒治中心”的名頭後,就成為了許多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無力的救命稻草,合理存在了許多年。無論是神學還是醫學,面對自己無法按照自己設定生活的孩子們,西方或是東方的家長們都會一猛子扎進去,絲毫不管自己孩子的死活,而“楊永信”們手上握著的,可以具體如電椅,可以系統如《聖經福音》,也可以飄渺如“國學”。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在展示“轉化療法”機構的同時,《被抹去的男孩》將更核心的問題放在了傑拉德的家庭關係上。傑拉德的父親馬歇爾是浸信會的牧師,母親南希同樣也是基督教的信徒。按照教義,同性戀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因此在傑拉德公開出櫃之後,馬歇爾迅速地將其從大學送入了治療機構。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幸而在教徒身份之前,南希更選擇了作為一個母親,在傑拉德對機構表示強烈的反抗後將其帶走,使其沒有成為另一個在治療機構中不堪忍受選擇自殺的人。而父親在傑拉德走上平權道路後,也漸漸地接受了孩子的性取向。或許傑拉德是幸運的代表,他的家庭在人生道路的分歧上更多地選擇了理解,但我們看到更多得案例,仍然是不理解。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來自家庭的不理解有時是不可理喻的,特別在中國長期的文化環境下,“孝道”意識和“奉養”培訓紮根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演化成了許多家長的思維困境——孩子是附屬品,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的規劃和認知生活,孩子要變成理想中的自己。我們很幸運身邊有許許多多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家長,但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那些認為孩子必須要按時結婚生子、孩子不可以打遊戲、孩子不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專業、孩子不可以選擇非異性戀生活、孩子不可以這樣,孩子不可以哪樣,任何理由都可以成為把孩子送去“楊永信”那裡電一電的家長,是一個輻射面積很大的社會問題。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這樣一個故事或許在現當代的西方很難引起極大的波瀾,畢竟這樣的社會問題早已在美國掀起浪潮許久了,但是放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卻是對家長一個不錯的教育機會。我們的家長是時候知道:教化不是馴化,信服不是制伏了。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當然《被抹去的男孩》在頒獎季被抹去的原因不僅僅在於這樣的社會議題其實在西方已經偏落後了,喬爾·埃哲頓在導演層面上的操控也過於平緩,在敘事核心上無論是家庭關係還是呈現機構的虛偽、抑或是男主角的個人心理變化上都有些找不到重點。

情感傳達更多的來自於主角身上的真實故事本身,而不是來自導演那平穩到有些拖沓的視聽設計,觀眾很容易在插敘中迷失了情感跟蹤的方向。特別是在治療機構的部分中,導演設計了近十個人物,包括牧師、管理員和數個性格鮮明的病人,但這些佔據篇幅的人物僅僅是展現了機構裡一定的群像性,卻鮮少具體情節構建出群像戲,著實令人失望。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但是黃金卡司的表演的確非常亮眼,從年少有為的男主角盧卡斯·赫奇斯,到老牌影帝影后妮可·基德曼、羅素·克勞,包括配角出鏡的特洛伊·希文、澤維爾·多蘭、喬·阿爾文以及喬爾·埃哲頓本人,所有角色完全沒有表演脫節。而影片最後那一點點情感激盪,也幾乎是來自演員們細膩、精確的表現。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近年來LGBT題材的影片,年年都有口碑爆款出現,從《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上帝之國》《每分鐘120擊》《普通女人》,到首部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以及進入主流商業院線的《愛你,西蒙》。但是今年似乎一切都出現了瓶頸,《喜歡,輕吻,快跑》《野性》等片都沒能在評論界掀起什麼大風浪,唯一佔據頒獎季一襲之地的《寵兒》也更多的是源於其古典美學、喜劇風格和演員表演。

而在前幾年對於逢同性題材即多見好評的爭議也常見於諸多論調,這些評論或許都不是真正的問題關隘,但作為一個依靠“平權話題”成長起來的所謂“類型”,同性題材或許到最後真的摘掉了“同性”標籤,才是平權真正的勝利。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每 期 福 利

電影票、衍生品、小禮品、大福袋...

每期都會有福利贈送!

留言說出你對今天推送的電影的看法,就有機會獲獎

今天的福利是:

《家和萬事驚》電影票30張

抽15人,每人2張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PS:上一期福利已經開獎,

請中獎小夥伴將姓名、地址、聯繫電話在後臺私信給我們!

不散所有的活動只在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814 期 文章,盧卡斯優秀!

性向可以治疗?这才是今年最不该“被抹去”的同志片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不散其他平臺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頭條號 | 企鵝號 | 百家號等

添加微信zp291911978或418947138

備註“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