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為什麼李元吉那麼敵視李世民?

李淵在武德五年的十月十六日,正式讓李世民兼領十二衛大將軍,而到了武德六年的二月,就“廢參旗等十二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不久,又將李世民調往幷州“以備突厥”。直到這一年的十月才將他召回。而李建成早在此前,已回到長安。因此,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兄弟間的矛盾鬥爭,日益尖銳,並終於進入公開化,主要是自武德七年以後。

古代史:為什麼李元吉那麼敵視李世民?

大約是建成、元吉見一段時間的“構陷”世民,收效不大,便想採用非常手段,置世民於死地。於是,在武德七年至武德九年,不足二年的時間裡,二人策劃了不下四次對李世民的謀害。這二年對李世民說來,可謂危機四伏。第一次謀殺。《舊唐書·李元吉傳》說:“及與建成連謀,各募壯士,多匿罪人。復內結官掖,遞加稱譽,又厚賂中書令封倫以為黨助。由是高祖(李淵)頗疏太宗(世民)而加愛元吉。太宗嘗從高祖幸共第,元吉伏其護軍宇文寶於寢內,將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害!”《新唐書·李元吉傳》的敘述更為詳細生動,時秦王有功,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元吉喜亂,欲並圖之。乃構於太子曰:“秦王功業日隆,為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位不安,不早計,還踵受禍矣,請為殿下殺之。”太子不忍,元吉數諷不已,許之。於是邀結官掖,厚賂中書令封徳彝,使為遊說,帝遂疏秦王,愛太子。元吉乃多匿亡命壯士,厚賜之,使為用。

古代史:為什麼李元吉那麼敵視李世民?

元吉記室參軍榮九思為詩刺之曰:“丹青飾成慶,玉帛禮專諸。”元吉見之,弗悟也。其典箋裝宣儼免官,往事秦府,元古疑事洩,鳩殺之。自是人英敢言。王嘗從帝幸元吉第,伏護軍宇文寶寢內,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害!”這裡所記,顯然是本於前者,併兼取《太宗實錄》等內容,而這二者又為司馬光所採用,寫入《資治通鑑》。但其大同中的“小異”不可忽略。其一,司馬光將元吉的欲行刺殺放在建成“擅募”勇壯之前,在時間順序上不及《舊唐書》合理。依情理而言,李建成、李元吉必然是見光靠讒毀等“文”的手段,不能打倒秦王,然後才會有武力解決的計劃。有了這個計劃,オ會大量招募勇士以備用,然後才會實施刺殺陰謀,這個時間順序正可反映鬥爭的日益激烈,反之則顯得突兀。

古代史:為什麼李元吉那麼敵視李世民?

據說李建成“擅募”的長安惡少及“四方驍勇”達2000多人,以“東宮衛士”的名號分別屯守在東宮的左、右長林門因而也稱“長林兵”,同時李元吉也大量招募壯土,藏匿罪人,待遇優厚,以備使用,這些都可以看成是暗殺前的準備工作。其二,此次謀殺,李元吉是主謀,而且看上去他比李建成還要按捺不住。誠然,兄弟之中要數李元吉最為紈衿而魯莽,但這絕不是他急不可待的惟一理由,而且也不會如他所說的“為兄計耳”那麼單純。要知道李元吉在平定王世充以後地位就已升至侍中、襄州道行臺尚書令、稷州刺史、司空、齊王了,並加賜袞之服,前後部鼓吹樂2部、班劍20人、黃金2000斤,並和李世民一樣,準“各聽三爐鑄錢以自給”。後來他的地位仍有上升。

古代史:為什麼李元吉那麼敵視李世民?

因此,這位一慣放縱的齊王,內心對秦王自是不服氣,並有與之爭高低之心。《舊傳》記元吉厚賂封倫為黨助,終於使李淵疏遠李世民而加愛元吉,正是元吉與世民爭寵之心的準確記錄。但《新傳》改為“疏秦王受太子”,恰好將元吉的用心給掩蓋了,實是未能理解《舊傳》作者的這層深意。也就是說,李元吉絕不會只為建成而冒險刺殺秦王的,何況當時建成態度尚未明朗。他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因為就陣營而言,建成的利益和元吉的利益是休慼相關的,建成敗,則元吉也敗:建成勝,則元吉也勝;而就元吉個人而言,建成一且成功,做了皇帝,則世民便是元吉的最大對手了。所以元吉不能不及早下手。

古代史:為什麼李元吉那麼敵視李世民?

另外,我們還應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李建成許諾元吉“正位以後,以汝為太弟”。雖然這話明白說出來是在武德七年前後,(《舊唐書》卷六十四《李元吉傳》)但作為李元吉和李建成結成同盟的重要條件,其意思必然是兩個人早就心照不宣的。儘管李元吉還不知道何時能坐上皇帝,僅“太弟”的地位,誘惑力也就足夠了。據說元吉的護軍薛寶曾上符策,稱“元吉”合成“唐”字,元吉大喜,並說“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舊唐書》卷六十四《李元傳》)此事若為事實,則說明李元吉早就懷有更大的野心,也在著皇帝的寶座。他和建成的聯盟,不過是暫時的利用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