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在常德唯一的一次抗戰讓日軍發出了“全體玉碎”的電文

八年抗戰,大小戰役數不勝數,但常澧保衛戰卻是抗戰中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保衛戰。中國軍隊充分表現了英勇禦侮、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和尊嚴、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氣節,表現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張靈甫在常德唯一的一次抗戰讓日軍發出了“全體玉碎”的電文

日軍對常德的外圍攻擊,參戰的國軍除常德城內的57師外,有方先覺將軍的第10軍,王甲本將軍的第79軍,王敬久將軍的一部,58軍和73軍以及江防部隊。

擔任守城的57師八千官兵,和日軍十萬精銳部隊,經過15天頑強苦戰,等外援國軍參戰時,守城的餘程萬帶領傷殘的83人仍拼死抵抗,其壯舉感天動地。在城外的保衛戰中,參加作戰的國軍,大都還是十幾歲的少年,為保衛一方安寧而壯烈犧牲的不其可數,很多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這些華夏民族的英魂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孫連仲司令長官與郭懺參謀長判斷日軍已無意於慈利以西之攻勢,而將專力於常德的攻城戰。第六戰區第一線兵團的當面之敵,均已停止主力攻擊,轉以守勢拒止國軍應援。孫長官決心將第六戰區第一線兵團各部完全轉入攻勢,全力擊破敵第39師團與第13師團的阻擊陣線,將日軍主力壓迫於常德城郊,包圍殲滅。務求及時解常德之圍。但日軍四個師團蝟集常德城郊,難以突破。有石門之例在前,常德固守的前景並不樂觀。

12月3日,日軍攻陷常德後,鉗制國軍兵力的目的已達到,因國軍援軍包圍而來,日軍僅安排一箇中隊留守空城,其餘在11號向宜昌方向退卻。

張靈甫在常德唯一的一次抗戰讓日軍發出了“全體玉碎”的電文

12月7日,第18軍南進,與第79軍協力掃蕩當面之敵,兩翼均以臨澧、津市、澧縣為目標,意圖將日軍壓迫到三角地帶而聚殲之。第66軍掃蕩長江南岸日軍渡口,釜底抽薪。第74軍則在桃源與日第3師團激戰,第3師團且戰且退,日軍陣線動搖,接近崩潰.

. 12月14日,在暖水街附近,羅廣文指揮的18軍包圍了撤退至暖水街附近日軍宮脅支隊(由獨立步兵第88大隊、步兵第216聯隊第1大隊組成,支隊長宮脅龜次郎)。羅廣文命令第11師圍殲宮脅支隊,第18師在巖壁下、紅土坡附近阻擊日軍援兵。在第11師凌厲的攻勢下,宮脅支隊死傷慘重,獨立步兵第88大隊幾乎全部死傷。

日軍戰史《常德作戰》中對給宮脅支隊以殲滅性打擊的第18軍曾有如下評價:"包圍宮脅支隊的敵軍,正是中國軍隊首屈一指的精銳18軍,素有"蔣介石的虎之子部隊"之稱,是當年在宜昌北方就和13師團對峙過的宿敵,並且有多次和日軍精銳師團對壘的經驗,戰意極其旺盛。擁有不殲滅對手就絕不放棄進攻的決心"。為此,支隊長宮脅於17日向第11軍司令部發去了準備全體玉碎的電文。

收到求救電報的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急命距離宮脅支隊最近的步兵第104聯隊前去救援。12月18日,第104聯隊在巖壁下與等待多時的第18師展開激戰。為了突破第18師的防線,第104聯隊多次組織敢死隊實施突擊,但連戰兩天卻始終沒能取得突破。總算是位於暖水街的宮脅龜次郎得知援兵臨近的消息後,率領殘部拼死突圍,這才勉強與第104聯隊主力會合。

張靈甫在常德唯一的一次抗戰讓日軍發出了“全體玉碎”的電文

因為協調不當,澧水北岸的追擊部隊只剩十八軍一個軍。第18軍襲取劉家場後,沿澧水北岸推進至澧縣附近,攻克新安,渡過澧水,進抵石門以南地區,隨後向河口推進。於20日在卸甲坪伏擊由仁和坪附近東退的日軍,到25日先後收復暖水街、王家場、西齋、公安等地,並以一部尾追日軍。至此,日軍全部退回原駐地,常德會戰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