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半耕半读胜武祖,一琴一鹤纪家风。

落日西沉,沿着波光粼粼的信安湖水潺潺而下,映入眼帘的是清溪潺湲,临水多湿地的沙湾。

「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沙湾村位于衢州市区北门东郊,距市区仅一公里,是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赵抃的故里。清官赵抃一琴一鹤的故事至今仍被村民所津津乐道。

赵抃(1008—1084),字阅道,一悦道,号知非子。沙湾村在宋至清代称“孝悌里”,是赵抃的出生地。赵抃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在继母徐氏与长兄赵振的抚养下成长。庆历年间,继母徐氏在衢州家中病故。赵抃闻丧后,从广西宜山通判任上一路风尘仆仆,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赶回衢州。一进家门,号啕痛哭,发愿在继母坟前筑庐守墓三年,以尽孝道。彼时,时任衢州西安县令过勖被赵抃的孝顺行为所感动,便将赵抃所居住的原“陈庄保”村,改名为“孝悌里”村。

生活中赵抃情趣高雅,随身无金无银,他无论外出访友,还是公务在身,只有一琴一鹤相伴,左右不离。赵抃一生四任蜀地地方官,上马赴任时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单人独骑,随身只带一琴一鹤,古琴放在一只布袋里,而白鹤则放在一只竹篓里,一琴一鹤分两边驮在一匹马上,这就是赵抃的全部行装。赵抃为政相当清简,不喜欢繁文缛节,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显赫,琴鹤依旧是他的心爱之物。宋神宗召见赵抃时说:“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良田万顷,日进二升;大厦千间,夜卧八尺。”是赵抃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清廉俭朴的真实写照。大文豪苏东坡曾挥毫洋洋洒洒写下了三千五百余字的长传———《赵清献公神道碑》,称赞赵抃堪比“东郭顺子之清,孟献子之贤,郑子产之政,晋叔向之言,公兼而有之。”苏东坡并以诗赞之:“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

赵抃晚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衔致仕,退隐沙湾。公元1084年,赵抃走完了他77年的人生历程,葬于衢州莲花山。神宗皇帝为此下令免朝一日,缢号“清献”并赠太子少师。清者清廉,献者献身精神也。为纪念赵氏,宋咸淳四年,郡守陈蒙请命于朝而立清献祠。

「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斯人远去,名垂千史。但他的“神”已融入衢州的记忆,信安湖畔琴鹤伴随的赵抃像、闹市区的赵抃祠、还有那廉政教育基地等等,赵抃文化成为了衢州深厚文化底蕴中璀璨的明珠,滋养着生生不息的衢州人。

「柯城记忆」琴鹤伴沙湾

文字 图片 制作 | 方秀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