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南京

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1月8日,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在讲话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首次用“五个标识”诠释了南京“创新名称、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愿景。

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标识之一是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城市之光,张敬华要求,全市上下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推动一切智慧和力量向创新汇聚、一切资源和要素向创新集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着力培养创造思维,倡导以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包容创新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使各方面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真正使创新成为南京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最显著的标识。

标识之二是开放包容的“国际风范”。今天的南京,是“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区。因此,南京需要制定更加灵活、更具国际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推动城市功能体现国际水平、管理服务接轨国际标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历史名城、博爱之都、和平城市的强大影响力,促进不同文明在南京交流互鉴。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努力建设吸引人才、积聚人气、激荡人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城市。

标识之三是卓尔不群的“美丽印象”。

南京具有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必须大力彰显“自然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的南京气派。因此需要用古今交融的理念来擘画城市,用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来雕琢城市,用绿色坚守来呵护城市。不仅要在全域统筹中疏解老城功能、完善新城新区、建设美丽乡村,还要从百姓关注的每一个细节入手改进城市管理,为城市运行和城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一个卓尔不群的美丽南京印象呈现给时代、展现给世界。

标识之四是独具魅力的“人文气质”。南京古为天下文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回答好传承与弘扬的命题,就要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做强打响文化品牌,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具体包括用好用活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宝贵资源,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和明清城墙申遗等重点工作,组织策划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重大活动,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发扬“两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等等,真正让文化成为世界读懂南京的窗口、成为南京走向世界的桥梁。

标识之五是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2019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因此要抓紧抓牢富民增收、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重点工作,尽快补上生态环境短板,确保关键之年取得关键进展、实现关键突破。通过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和高效率治理,深化网格化、智能化等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完善共享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好百姓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用务实行动和过硬成果,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面向未来,把一个什么样的南京留给后人?如何让美好的蓝图成为现实,进而惠及广大市民百姓?张敬华表示,做好新时代答卷人,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紧盯提高城市能级这个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标识,更好彰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魅力与风采。(来源:新华网)

江宁开发区推动创新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1月7日,江宁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召开贯彻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精神部署会,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创新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动员园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加压奋进的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加快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推动江宁开发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2018年,江宁开发区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优异“成绩单”,多个科技创新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年新型研发机构签约数全市第一,通过市级备案全市第二。其中,有9个新型研发机构是与牛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德国国家微系统传感器研究院、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国内合作的高校院所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家,院士领衔的13家,无论是签约数量还是发展成效,均领跑全市。在全市前三季度公布的重点检测指标中,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PCT专利申请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位列全市各园区第一;技术合同交易额、企业研发投入、累计科技企业数等6项指标位列全市各园区第二。此外,在全市高新园综合评定中获得一等奖,并高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工作。

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市委、市政府将创新名城建设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支撑,区委全会报告提出的坚决打好‘创新提质强动能’主攻仗,这既是开发区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目标遵循。”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会祺说,今年园区抓创新各项工作要紧紧扣住质量效益这个中心,深入做好“引进项目落地见效”和“指标任务保量提质”两篇文章。一方面,聚焦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环东大知识创新圈,大力推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高峰。另一方面,聚焦高端资源引建,跑好创新“接力赛”。瞄准地标产业打造,面向全球创新大国、关键小国,深挖“生根”国家创新资源,推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一批在谈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德国离岸孵化器建设等。此外,聚焦市场主体培育,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在市场主体培育上把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主攻方向,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攻任务,把独角兽、瞪羚企业作为主攻目标,充分利用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产落地,率先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型孵化企业,打造形成一批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进一步释放市场创新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创新实力。

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是建设创新名城的主阵地。该园区还鼓励各载体平台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业态。如,江苏软件园加快诺奖小镇建设;九龙湖、东山总部园在国际性总部创新资源项目上再发力;空港、综保区加速汇聚临空高新企业,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来源:南京日报)

江苏推“1+10”新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昨天上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江苏为优化营商环境刚出台的“1+10”新政,即江苏省审改办研究制定的《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行动方案》等10大行动方案。

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据介绍,我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不见面审批”的江苏品牌。根据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江苏省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位居前列。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优化营商环境“1+10”文件,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从推动“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投资审批便利化、优化纳税服务等11个方面提出了25项具体任务。比如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将在全面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压缩开办时间。针对水电气接入的时间、程序、费用等营商环境重要内容,由省电力公司、住建厅等牵头,将全省高压、低压非居民平均接电时间压缩至60和1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无外部线路工程的不超过8和2个工作日;无需在建筑区划外增设接入管线的,用水、用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装表接入。

按照行动方案,在今年年底前,江苏省将力争实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纳税、跨境贸易、获得信贷、获得用水、获得用电、获得用气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