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要闻 2018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

头条

要闻

2018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

新的一年矿业将走向何处?2018年12月28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联合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在北京召开2018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邀请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矿业上市公司的20余位专家共话矿业形势。专家表示,当前矿业仍处于战略机遇期,要适应新变化,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头条要闻 2018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

专会专家在分析宏观经济,以及煤炭、油气、铁矿、有色金属、非金属等主要矿产资源形势后认为,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动力不足,矿业公司投入更趋谨慎;我国主要矿产品消费增速放缓,矿企生产成本在提高,矿业市场活力不足的状况将延续,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可能继续下滑并影响找矿成果。

专家表示,矿业目前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结构升级、“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为矿业持续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我们要做的是适应新变化、把握新趋势,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重视技术创新,以及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等举措,坚定不移地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头条

要闻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对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报请审批的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作出批复,同意《城市副中心控规》。

头条要闻 2018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

批复指出,《城市副中心控规》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延续历史文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多规合一,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于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批复要求,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副中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批复要求,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筑规模。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坚持节约集约发展,科学利用地下空间。严守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等刚性管控边界,严格管控战略留白,为未来预留空间。同时,在通州全区加强城乡统筹,提高城市副中心与拓展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分类引导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处理好政府规划引领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加强规划组织实施。(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34片矿集区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基本查明

近日记者在山东莱州召开的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二级项目野外现场交流会上获悉,三年来项目基本查明了34片矿集区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特征,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评价了区域资源潜力,显著提升了部分重要矿种的资源保障能力,在新区、新矿种上有重要发现。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铜矿、镍矿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河南省洛宁-陕县矿集区铅锌、铀矿找矿取得新发现;广东省南岭中段青嶂山矿集区铀矿找矿、江西省画眉坳地区钨矿找矿、内蒙古毛登矿集区锡多金属矿找矿、甘肃省厂坝矿集区金矿找矿均取得新进展,有效带动了大中型矿山企业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徐勇主任告诉记者,2016年~2018年,项目组按照“二级项目-子项目”的业务布局,在全国优选出的矿集区共部署实施了工作内容47项,其中矿集区找矿预测子项目24项,深部资源调查项目10项,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超过1.9亿元,三年共开展68个1∶5万图幅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工作。

在科技创新方面,项目组完善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为矿集区找矿预测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编制并实施了《矿集区找矿预测技术要求(试行)》,显著提升了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示范性;编制完成了《矿集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矿产预测技术要求》,为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提供了操作指南;创新构建了《矿集区找矿预测数据模型》,研发了矿集区找矿预测数据模型相关应用软件并全面推广,显著提升了预测成果的数字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水平;开展了物化探新技术方法和精细做法的示范推广,为矿集区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经专家组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审核,评为“优秀”级。(来源: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