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真的会诞生第二个"张爱玲"?

中国

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闲暇的时光里,若是让你倒一杯清茶,一个下午,就安静呆在自己的书房里,默默翻开《红楼梦》细细品读,咀嚼其中滋味,恐怕不出半小时就合上书本,睡意昏沉了吧?于是拿起一部手机,像是被灌了"醒神汤"一般,手指不断刷着,一个通宵达旦,一部长达"数十万字"的网文,被你"不求甚解"地读完了。

随着"经典"逐渐得"被冷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出现了"网文"大行其道的独特文学现象,广大的阅读需求和客观的创作收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同时具有了"作者"兼"读者"的双重身份,"众声喧哗"的声浪盖过了"经典阅读"。越来越多人觉得,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文学",似乎和二十世纪通俗小说的蓬勃之势有相似之处,我们也就不禁发问:真的会诞生第二个"张爱玲"嘛?

文学金字塔的崩塌:一场新的"精英"和"平民"的对话

其实网络文学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之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他的定义不过是"文学创作"通过数字化的阅读呈现出来,余华就曾断言:"对于文学来说,无论是在网上传播还是平面出版传播,只是传播方式不同,而不会是文学的本质不同"。

然而是否真的是和"传统小说"作家说的这样子?其实不然。如《择天记》中莫雨和陈长生跨物种的交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白浅和夜华跨越数万年的轮回爱恋、《武动乾坤》里的一路修仙炼丹逆天升级等等作品。都体现了一个对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的否定——游戏逻辑和宣泄逻辑。这一切都是人在现实世界所得不到,但是在网文中获得诸如"逆袭""爱情最大"之类的渴望的栖息地,换而言之,在这里我们看不见"传统小说"一直以来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甚至一切都是虚拟的,来自每个人心底的愿望的幻想,是更加平民化的。

其实,纵观中文文学的历史长河,从最开始的金字塔尖端——圣人"孔子"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于文学价值评判,到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文学价值评判落到一群作家手上,也是"金字塔中部",精英文学和市民通俗文学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一直到张爱玲的出现,找到了古典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契合点,才实现对于现代通俗小说的超越,成为更能反映广大市民阶层价值观的文学。那么网络文学则是来自"金字塔底端"属于"一个人的声音",每个人可以成为作者,或者读者,因而,虽然网络文学还有许多可笑之处,但是也一定会出现一个找到"传统小说"和"网络小说"之间契合点的"张爱玲"出现。

高度商品化下的"网文":一个类似"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环境

中国

张爱玲所处的时代,一群以卖文为生的小说家数不胜数,但是较为有名的作家江湖不肖生,"从社会小说改为写武侠小说,是应出版商之请",从中大可以看出作家的创作为市场所左右。而张爱玲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既不脱离读者,又不完全拘泥于读者所需。她很清楚地说:要迎合读者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1谁人家所要说的2说人家所要听的。在当下的一个文学产业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为了迎合读者需要的作家,每天"码字"上千上万,这也跌破传统作家的眼镜。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传统文学的门槛如此之高,一定会有从"网文"中成长起来的小说家。

其实,"金字塔"在倒塌之后,网络这个平台是一个各阶层平等对话的地方,每个摘下自我的虚伪面具,底层作家不必受到来自上流价值观的否定,粗俗的怒骂,真实的心迹混杂在一起。上流社会的人,也不必担心更"上流"的眼光,他们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而乐在其中。"网文"反映了更多元化的文学价值判断标准。同时,网络更加低成本的阅读模式,使得更多的思想得到交流。所以,一定会有一个类似"张爱玲"一般天才的人,既具备传统小说的先锋意识,又在多元化的价值环境下获得写作的养料,为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网文"作家和张爱玲思想的共同之处:人性之光

中国

张爱玲作为一个市民通俗文学的作家,虽然描写大多是大都市中的生活,其展现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可以定义为"文学的真实"——基于现实,不同于现实。而反观"网文"作家,他们的小说天马行空,架空,穿越,重生,我们不妨直接定义为"虚拟"——和现实毫无共通之处,但是经验来自于现实生活。似乎两者的创作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们要知道,张爱玲的小说,或者说之前所有伟大的小说家,最具有普遍意义价值,不是创作的手法、现实社会价值意义等等,而是人性,在张爱玲笔下,每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沉沦堕落,都是能穿过历史的烟云打动我们的内心的。而"网文"作家同样是如此,他们的遨游天地的想象的背后,是个人内心更为深入的揭示。《三生三十十里桃花》里的爱情最大,源自人们在当下复杂社会的衷心呼喊。《青云志》张小凡一路改变自己命运的经历,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现状的美好寄托。所以,虽然"网络文学"存在各种游戏逻辑下的弊端,甚至对于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表达了否定,但是换个角度看,是"文学即人"这一经典观点在新的时代下的内涵。

我们不可否认,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能够健康的引导,网络文学中走出优秀作家,甚至是超过张爱玲的作家,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