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農藥”是否可以變成“良藥”

小編也是一名農藥迷,每天小擼幾盤,逢週末與三五知己開個黑,也可樂哉。有很對此遊戲嗤之以鼻:錯誤的人設(荊軻事件),隨意篡改歷史背景,很多家長禁止孩子接觸怕誤解了歷史。可能最讓家長厭惡的是這個遊戲讓孩子意志消沉荒廢學業,因此遊戲有毒罪名成立。其實並不需要視所有遊戲為洪水猛獸,現在我們從遊戲內容的角度去切入,分析“玩物”可以帶來正效果的可行性。

“王者農藥”是否可以變成“良藥”

提前讓孩子組織一張寬廣知識網

遊戲和影視作品有天然的吸引力,比如王者,可以讓孩子毫不費勁記住了幾十個英雄的名字。這恰恰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敲門磚,除了書卷味濃厚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否則哪個普通家庭的貪玩的孩子主動去碰這個領域?這樣孩子在接觸遊戲的過程中就無形就收穫了一張知識網。

知識海洋有各種各樣數之不盡的資源,網多大收穫多大。認知學習需要“粘著度”,好比我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詩,我就會關注蘇軾這個人以至於他所有的作品,這裡的“點”就是這一句詩。現代人每天都會在瀏覽數以千計的信息,而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除非我對這段信息的其中一個點有認識,否則就會瞬即流逝。

以點帶面系統組織零散的知識碎片

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一個痛點,做文言文練習的時候,看完整篇也不知道是說的是什麼。但是如果知道其中一個人名或者地名是什麼意思,比如面對一篇關於淮陰侯的文章無從入手,而當我知道淮陰侯就是韓信的時候,那我就會馬上搜索腦海中與韓信相關的信息來與我眼前的這篇文章做匹配,可能一開始是5%,後來就是50%,這樣的閱讀效果顯著不少。(學霸莫噴,本人資質平庸,因此深有此感)

可能很奇妙,但這就是人腦機制。所以當知識網足夠廣的人有跟多機會攝取更多的知識。

增加執教者的可信服度

要孩子獨立完成知識面的補全是不大現實的,這時候就需要執教者(家長或老師)去引導。直接拿遊戲出來說事,讓孩子把有關聯的人物圈起來,比如韓信,與之有關聯的就是劉邦、項羽、張良等等。然後可以逐步引導漢朝歷史、漢文化,進而就是中國歷史縱向朝代時間軸,橫向的諸侯過地理佈局等等。以遊戲為紐帶引出知識點,比直接說教要有效多,這時候再告訴他們遊戲整個歷史背景其實是虛構的,還有注意安排時間玩耍,這不是簡單多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