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后生说三农,与您分享最新三农热点

持续关注三农信息,请点上方蓝色字“关注”

立冬后,天气温度不断降低,昼夜温差大。部分地区已经降雪,这天气对于大棚菜农来说,是福也是祸,那么如何降低因天气变化而至蔬菜的“祸”呢?现在这个季节市场上的蔬菜供应基本都是大棚菜,这对于菜农来说,保证冬天蔬菜的高产,就是源源不断经济收入。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变化的时候,及时性的调整大棚蔬菜生长的环境,科学管理蔬菜种植,才是经济收入的基础。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首先、合理控制大棚温度

在冬季天气晴朗的时候,光照强度大,大棚内温度明显提高,部分时间高达30℃,这个时候需要适当降低大棚温度,保证蔬菜生长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采取的措施是在大棚两侧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空气与外界的空气流通起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保证蔬菜的生长。同时在大棚内间隔2~3米处设置喷洒水雾,降低大棚的温度,增加蔬菜土壤的湿度,使蔬菜正常发育生长。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相反呢,冬天的天气会出现连阴天气,好几天不见太阳,为了保证大棚内蔬菜生长的最适温度,需要为大棚增加光照和提高大棚内温度。光合作用是植物能量转化的重要途径,蔬菜的生长所需营养矿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保证充足的光照是蔬菜生长的必要条件。一般对于这种天气,大棚管理中采用的人工补光,也就是在每平米菜地在高度为1米的地方设置专门的补光灯,白天的时候为蔬菜增加光照,提高蔬菜能量的转化。另外一方面通过为大棚外覆盖一层草帘,在天气温度低的时候,用草帘将大棚塑料膜全部盖着,为大棚保温。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其次、冬天降雨降雪合理控制大棚湿度

在初冬,部分地区温度降低下雨。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流进大棚内,大棚内积水,导致部分蔬菜根部坏死或增加病害。采取的措施是菜农应当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降雨来临前,做好大棚的防雨措施,防止出现水流进大棚内。假若部分雨水进入到大棚内,在清理积水后,同时对蔬菜地进行锄地,疏松土壤,最好在这个时候为蔬菜追肥,一方面锄地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另外一方面追肥促进了蔬菜根系的营养吸收,为蔬菜高产建立良好的根据地。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在深冬,部分地区出现降雪。降雪的时候,大棚主要关注的是大棚内的温度和及时性的清扫大棚上的积雪,防止积雪过多增加大棚支架的负荷,同时积雪还会遮挡大棚的光照面积,影响蔬菜叶片的日照时间。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最后、冬天天气阴晴多变防止蔬菜叶片烂头

冬天多数地区的天气都是连阴天,不见太阳,会导致蔬菜的水分散失大,蔬菜叶片出现萎靡不振,部分蔬菜叶片甚至干枯。由于阴天天气光照不足,蔬菜根系的吸收量低,大棚环境水分蒸发量小。当天气转晴以后,叶片受光照后水分蒸发量急剧增大,然而蔬菜根系没能吸收这么多的水分,不能及时性的满足叶片的蒸发量,这时候就会导致蔬菜的萎蔫,严重的时候蔬菜叶片会出现烂头,影响蔬菜的产量。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一般对于这种情况的预防措施是在天气转晴前选择性的遮挡大棚光接触面,使得蔬菜对于强光照接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是在天气转晴时,在大棚内用手动喷雾器,为大棚喷洒清水,增加蔬菜叶片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效的降低叶片水分蒸发量,不至于出现蔬菜萎蔫的情况。

冬季天气温差大,蔬菜大棚科学化管理,有哪些?

科学化管理冬天的蔬菜大棚,有针对性的提高蔬菜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为蔬菜高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菜农的经济收入。

实时分享三农故事,服务三农事业,大家的关注是对后生说三农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