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为唐朝的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酒器,国之重宝,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也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

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材质为酱红地夹橙黄、乳白色玛瑙,层次分明,浓淡相宜,晶莹鲜润。圆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动优美。杯呈弯角形,状若一尊伏卧的兽头,有浑然天成之感。口部镶有笼嘴形金塞,可以卸下,内部有流,杯里的酒可自流中泻出。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熠熠生辉。▼

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据《旧唐书·高宗上》载: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癸丑,倭国献琥珀、玛瑙,琥珀大如斗,玛瑙大如五斗器。"《旧唐书·波斯传》载波斯曾遣使献玛瑙床。《旧唐书·拂菻传》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大贝、车渠、玛瑙、孔翠、珊瑚、琥珀,凡西域诸珍异多出其国。"▼

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层次分明。一端雕成杯口,口沿外有两条圆凸弦纹,杯体光滑流畅。另一端雕凿成生动可爱的兽首,兽首圆瞪着双眼,目视前方。两个长角,粗壮有力。兽嘴部有流,为不规则扁圆形,内径最宽处1厘米,外径最宽处1.4厘米。流口外部有金盖帽,金盖后面有金插管堵住流口,插管细长中空,金盖帽雕刻成兽嘴与流口紧密相接,使杯中液体不会流出,同时给玛瑙增加了明快的色彩。▼

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造型与西方"来通"相似。"来通"起源于西方,希腊的克里特岛在公元前1500年已出现此种器物,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它像一只漏斗,可用于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来通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能防止中毒,如果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传到亚洲以后,来通广泛流行于美索不达米亚至外阿姆河地带的广大区域,甚至进入中国。《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关于兽首玛瑙杯的产地与年代,仍在讨论之中,有人认为是八世纪唐人的仿制品,有人认为是外来物品,年代在七世纪之前。但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毋庸置疑。▼

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据专家推测,镶金兽首玛瑙杯的主人可能是邠王李守礼(章怀太子次子),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 ,邠王李守礼后人仓促埋下窖藏”而后来未能挖出,所以才保留到现代。▼

陕博国宝级文物之国宝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镇馆之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