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今天,人民日報刊登了秦朔的《風雨過後是彩虹》一文,這是近期難得的對中美貿易戰下社會經濟走勢的理性分析文章,也說明了專業的自媒體可以在重大問題上發聲,並被權威官媒認可。2015年,秦朔從《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的位置上離去,好友吳曉波認為:在某程度上意味著一個傳媒黃金時代的終結。不久後,秦朔創辦自媒體“秦朔朋友圈”。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秦朔的文人氣質與理想情懷始終不變。10月16日,“秦朔朋友圈”迎來了3週歲,搜神記對秦朔進行了專訪。

10月23日,百神傳媒將舉辦2018年度人文大神致敬典禮暨新榜人文自媒體榜單發佈,秦朔作為特邀嘉賓將出席大會。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本文約3700字,只需8分鐘。

2015年6月7日,吳曉波在自己的公眾號發佈《最後一個“看門狗”也走了》一文,認為“秦朔的離去,在某種程度上便意味著一個傳媒黃金時代的終結”,對自己同窗好友秦朔給予極高的評價,這位《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的離職,當時在媒體圈是一個熱門話題。

2015年10月16日,《用希望連接生命與生命》一文宣告“秦朔朋友圈”正式上線。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秦朔朋友圈”上線當天發佈的微博

2018年10月16日,三年轉眼即逝,“秦朔朋友圈”推出《3Q,謝謝在一起的每一刻》一文為自己“慶生”。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他在文中提到“因為希望,緣起你我。願與你繼續同行,但問耕耘,得失不驚,俯仰無愧。”

“責任”、“文明”,是秦朔投身媒體事業的初衷,從“一份有責任感的財經雜誌”的《南風窗》,到“對時代負責”的《第一財經》,延續到“用希望連接生命與生命”的“秦朔朋友圈”。

改變的是在傳媒江湖的位置,不變的是他的文人氣質和理想情懷。

1968年出生的他,在這個“知天命”的年齡裡,他表示跟所處的時代達成一種透徹的理解,就沒白活一生。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職

搜神記:2015年10月16日,《用希望連接生命與生命》宣告“秦朔朋友圈”正式上線。 目前,“秦朔朋友圈”已經3年了,這3年來有哪些心得和感受呢?

秦朔:這3年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職。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中提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逃避不了的義務,就如同每天早晨都有一個鬧鐘在叫醒你。

作為一個60年代出生的人,我基本經歷了改革開放後的全過程,希望試圖以這樣的角度去理解這個時代和國家。作為一個學新聞的人,如果見證了這個時代,而沒有理解它,是一件特別悲哀的事情,我希望自己利用至少八年十年的時間,形成對這個時代更透徹的理解和認識,這就是我一直創作的內在動力。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馬克斯·韋伯著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搜神記:你依然堅持寫作,保持著每天2000字以上的寫作量,每週至少創作2篇文章,每篇文章動輒上萬字,你是怎麼做到的呢?有擔心靈感枯竭嗎?

秦朔:我現在確實寫作量很大,每個禮拜“秦朔朋友圈”固定有兩篇文章,單篇起碼五六千字。此外,還有一些視頻和音頻節目的錄製以及約稿。我經常會有靈感枯竭的時候,也非常擔心這個問題。那麼我是如何解決的呢?

首先,“生命之樹常青”,“採”是第一位。我現在還會經常像90後一樣去採訪,進行現場調研,參加會議展覽,從鮮活的實踐中吸取養分。

第二,大量閱讀。我會挑選有價值文章、相關的論文和書籍進行閱讀。除此之外,微信中會有一些有價值社群,我們經常會針對不同問題進行探討,這些互動也會激發自己思維。

第三,進行長線工作的研究和著述。比如我從長期的角度來研究美國的商業文明史、中國的商業文明史……這些長期工作需要持續不斷投入。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發現跟當下熱點結合的角度,我也會去創作。

所以,儘管會有靈感枯竭的的時候,但只要擁有開放的、互動的、向現實學習的態度,以及定一些長線工作的研究,那麼還是不斷會有新的東西冒出來。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秦朔在喜馬拉雅FM平臺上講述《美國商業文明通史》

我的使命是去理解這個時代

搜神記:目前,財經媒體如此之多,“秦朔朋友圈”區別於其他財經媒體的地方在哪裡呢?

秦朔:我覺得“秦朔朋友圈”區別於其他財經媒體的地方除了個人的IP特色,還有就是對初心的堅持。首先,說得通俗點,個人IP特色指的就是把我原來《南風窗》那時候的情懷和責任心,用這種力量去做《第一財經日報》的內容,現在把這樣一個基本的內容生產模式應用到“秦朔朋友圈”上。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第一財經日報》創刊時期的秦朔,圖片來自“秦朔朋友圈”

而第二個特色就是始終堅持專業主義。嚴格來講,現在自媒體只能算是自傳播現象,做媒體的話,就需要有“採寫編評”等方面的專業要求,而現在很多自媒體並不符合專業要求。

當然,如果我們要做成自傳播現象,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流量,但這不是我想要做的。我現在做的跟傳統媒體很像,所以很多人評價“秦朔朋友圈”像是本雜誌,而不是新媒體。

第三,我喜歡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喜歡客觀冷靜平衡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希望在每個領域只是淺嘗輒止。

同時,我不希望只有新聞的學術背景(注:本科為復旦新聞系),我還涉及了三個領域:從公共管理的角度,我是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從企業管理角度,我是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從金融角度,我讀了上海高金的EMBA,現在正在讀DBA。

搜神記: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商業文明的角度,而沒有選擇類似投資報告這樣的角度來寫財經?

秦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或者價值偏好。中國的財經報道,從投資、科技、人物故事等角度進行寫作的很多,而我自身長期研究人文、企業家精神的社會機制。

2008年,我在《以責任創造新商業文明》一文中也表明了自己的方向。早在2004年,我在《第一財經日報》等系列媒體時,就提出“紀錄中國,推動商業文明”的理念,現在進軍移動互聯網內容生產陣地,我希望仍舊保持初心。

搜神記:你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和價值取向,跟商業會不會有矛盾呢?不擔心這些研究不被受眾所接受嗎?

秦朔:我覺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侷限性,同時又有一代人的使命。我這種風格,可能不是很popular,文章閱讀量也不是特別大,一般保持在兩三萬閱讀量,沒有特別多的“10萬+”。

我們的讀者可能偏精英化,以商業界學術界居多。我一直也沒有刻意改變去迎合手機讀者,因為有一些內容表達出來,它就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搜神記:這三年,你寫了多少篇爆款文章呢?在追求爆款和追求客觀冷靜真實上如何做到平衡?

秦朔:這3年以來,粗略統計“10萬+”的文章,大概二三十篇。最有影響力的是《最大的灰犀牛,可能來自哪裡?》,不過很快“被刪除”,早期影響大的文章是《反思中國富豪十大錯》,近期的就是《別人可以讀不懂中國,我們不能讀不懂自己》。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來自秦朔的朋友圈

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去理解這個時代,真正理解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這個方向本身不可能火爆,並且很多問題也不是靠一篇爆款就能解決。

我會考慮如何讓讀者更易於閱讀,但是不會刻意追求爆款,我追求的是客觀理智冷靜的寫作風格。

搜神記:你在體制內的時候也很勤奮,很敏銳,跟在體制內相比,創業後心態上、生活上有哪些變化?

秦朔:之前在體制內,我也沒有脫離業務一線,會經常進行創作,但是同時還要做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工作,而我現在的狀態與其說創業,不如說是創作,這個更符合我實際情況。

另外,關於心態,我自己總結出“三隨”原則:隨遇而安,隨心而動,隨緣而行。不再肩負那麼多管理職責後,我每天在足夠時間思考、讀書之外,還能安安靜靜去寫作。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我50歲了,不可能什麼都想要

搜神記:在大家的認知裡,可能還是習慣把你看作公共知識分子。但創業說白了要接地氣,經常要談錢、找人、求人等等。你現在還有這種身份上的撕裂感嗎,還是已經適應了?

秦朔:確實很多人覺得我是一個公知分子,而我自己更傾向於稱為人文財經學者。現在公司規模很小,不到十個人,經營壓力不算太大。這樣的話,就不像在管理《第一財經日報》的時候,每年都有KPI,而我現在把更多的時間用於研究和創作。

搜神記:你是1968年出生,今年正好是50歲,你有聽到內心浮動的聲音嗎,所謂的“知天命”?

秦朔:這個是必須的。就像我回答第一個問題那樣,我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天職在哪裡。我想跟所處的時代達成一種真切的瞭解,這樣我才覺得沒有白活這一生。

如果我能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到別人,就非常幸運了。即使不能給別人帶來幫助,如果能讓自己理解這個時代,讓明天更好,就已經很滿足了。我今年50歲了,不可能什麼都想要。

搜神記:很多文人在立言上有建樹,但難以成為商業上的高手,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秦朔: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讓創業者成為商業的高手很重要,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同的社會職業有不同的社會角色,我覺得一個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還是需要政府、社會和市場之間達到平衡。我在運作《第一財經日報》的時候,也基本證明了自己擁有運作能力。

搜神記:在未來三年,你對於“秦朔朋友圈”的發展和規劃是怎麼樣呢?

秦朔:我希望把更多精力放在長線項目上,因為最早離開《第一財經日報》做“秦朔朋友圈”的時候,就是希望自己以長線項目為主,做國別史意義上的商業文明研究,而商業文明的理論,需要有一個平臺跟大家互動,才有了“秦朔朋友圈”。這3年下來,我做了一些偏中短期的項目,長期項目就擱置了,在未來,我會以更多精力關注長期項目。而當下的狀態就是隨緣,不刻意就好。


秦朔: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使命

▲本書收錄了秦朔的商業文明研究和政經觀察評論文章,透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位老財經媒體人對於這個時代的深情與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