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科目一 42 分材料题,这样做就能拿高分!(真题分析)

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材料分析题往往是失分的重灾区

失分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重点知识(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等材料分析必考知识点)不熟悉,没有背下来。

2、知识熟悉,但是缺乏具体分析材料的能力。没有办法从材料中提取中切题的知识点,最终导致失分。

第一种情况没啥说的,抓紧时间背熟知识点是正解。对于第二种情况怎么解决呢?今天用真题给大家分析一下。

(内容有点多,想学习方法的要好好看哦)

真题:《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第31题

【材料】

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一个月过去了,我所带的班自习课基本没有安静的时刻,学生肆意打闹,纸飞机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我厉声斥责,摔粉笔盒,还抓过几个捣蛋头罚站,让他们写检查,打扫卫生……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可见效差。隔壁杨老师班上却总是静悄悄的,我几次从他们班门前走过,都发现杨老师只是坐在讲台上看书,学生们在安静学习。

我纳闷,杨老师有什么“魔法”让学生如此安静?我向他询问管理学生的方法。他说:“当学生们嬉笑的时候,我不说一句话,就在那里看书,慢慢地,他们也就安静了。”杨老师继续解释,“我曾看过两幅画,都叫“安静”。一幅画的是一个湖,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远山和花草;另一幅画的是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颗小树,树上还有睡着的小鸟,你觉得哪一幅画更好呢?”

我想了想说:“后者更好,通过直泻的瀑布与睡着的小鸟,这一静一动的细节对比,凸显内心的静然。”“对啊,”杨老师笑着说,“他们不是都喜欢打闹吗?那我就来个动静对比,一个人安静地看书,看我安安静静的,他们自然不好意思再嬉闹,你知道吗?有时候安静比喧闹更有力量。”我豁然开朗。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道德的角度评析杨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题思路

从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回答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部分的核心知识点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以答案一定是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点中寻找。

首先罗列可能考到的知识点: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注意事项

问题说的是“杨老师”的教育行为。所以应该把和杨老师的行为作为重点进行阅读。整理一下和杨老师相关的材料,有这几点。

隔壁杨老师班上却总是静悄悄的,我几次从他们班门前走过,都发现杨老师只是坐在讲台上看书,学生们在安静学习。

他说:“当学生们嬉笑的时候,我不说一句话,就在那里看书,慢慢地,他们也就安静了。”杨老师继续解释,“我曾看过两幅画,都叫“安静”。一幅画的是一个湖,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远山和花草;另一幅画的是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颗小树,树上还有睡着的小鸟,你觉得哪一幅画更好呢?”

“对啊,”杨老师笑着说,“他们不是都喜欢打闹吗?那我就来个动静对比,一个人安静地看书,看我安安静静的,他们自然不好意思再嬉闹,你知道吗?有时候安静比喧闹更有力量。”

逐条分析(重点)

1、爱国守法 — 材料中整体没有出现任何和祖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等词汇。所以这一点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

2、爱岗敬业 — 粗读材料,你会感觉应该有这一点,毕竟爱岗敬业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但是实际上,具体看“爱岗敬业”的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然而在材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班级纪律问题,并没有突出杨老师的认真和负责。所以这一点也和材料不相符合,一般此处犯错的原因是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还停留在表层,对知识点没有熟透。

3、关爱学生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一点看起来很难和材料联系起来,但是实际上仔细阅读材料,你会发现这一观点是通过“我”和杨老师的对比产生的。这就要求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也要从整体进行把握。“我”厉声斥责,摔粉笔盒,还抓过几个捣蛋头罚站,让他们写检查,打扫卫生。这些恰恰是关爱学生的反面。再对比杨老师的行为,“当学生们嬉笑的时候,我不说一句话,就在那里看书,慢慢地,他们也就安静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杨老师没有对学生责骂和惩罚,突出了杨老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所以这一点是符合材料的。一般此处犯错的原因是没有从整体把握材料。

4、教书育人 — 具体的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点也可以很好的看出来,材料中杨老师是这样说的“他们不是都喜欢打闹吗?那我就来个动静对比,一个人安静地看书,看我安安静静的,他们自然不好意思再嬉闹,你知道吗?有时候安静比喧闹更有力量。”说明杨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利用潜移默化的情景创设去教育学生,所以这一点也是符合材料的。

5、为人师表 — 在材料当中,杨老师不仅仅运用了教学规律,更严格的遵循规律,用自己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纪律。正是因为杨老师在工作当中的坚持这样做,才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杨老师只是坐在讲台上看书,学生们在安静学习。所以这一点也是符合材料的。

6、终身学习 — 这个非常容易错,因为很多同学在第一次阅读材料之后都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关于老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之后,向其他老师学习经验的故事,非常符合终身学习的观点。但是要注意在材料之中,终身学习的是“我”。“我”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可见效差。“我”向他(杨老师)询问管理学生的方法。最终还是“我”豁然开朗。所以终身学习的主体是“我”,而问题问的是“杨老师”。如果材料要突出杨老师终身学习,则在材料会中应当会有杨老师也遇到相同的问题,然后他通过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材料中显然没有这样说,所以这一点也和材料不符合,

一般这里犯错是因为审题不细造成的

最终答案

通过分析和整理,现在已经得出了材料和观点应该如何配合,最后稍微整理就可以得到最终答案:

答:材料中杨教师的行为贯彻了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分析如下:

(1)杨教师的行为贯彻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材料中,杨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采用动静对比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并积极与同事交流讨论,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杨教师的行为贯彻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材料中,杨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利用潜移默化的情景创设去教育学生,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杨教师的行为贯彻了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材料中,与“我”的行为不同,杨老师没有在学生肆意打闹时严厉斥责学生,而是采取一种耐心的方式给学生树立榜样,体现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严格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材料分析题的正确做法:

①找准材料考察的相关知识点。

②对相关知识点非常熟悉,不能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③看清材料中的问题主体,切忌胡乱答题。

④从整体和细节两部分来分析材料。

⑤必须找到精准支持知识点的材料,而不是根据第一感觉进行答题。

下一次做材料分析题的时候不妨用一下这个方法,多用几次,在考试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有感觉,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效率,加油

同学可以关注账号哦,会持续更新教师资格证相关干货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