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試科目一 42 分材料題,這樣做就能拿高分!(真題分析)

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綜合素質的材料分析題往往是失分的重災區

失分的情況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1、重點知識(學生觀、教育觀、教師職業道德等材料分析必考知識點)不熟悉,沒有背下來。

2、知識熟悉,但是缺乏具體分析材料的能力。沒有辦法從材料中提取中切題的知識點,最終導致失分。

第一種情況沒啥說的,抓緊時間背熟知識點是正解。對於第二種情況怎麼解決呢?今天用真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內容有點多,想學習方法的要好好看哦)

真題:《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試題(中學)》第31題

【材料】

剛參加工作我就擔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一個月過去了,我所帶的班自習課基本沒有安靜的時刻,學生肆意打鬧,紙飛機在教室裡飛來飛去,我厲聲斥責,摔粉筆盒,還抓過幾個搗蛋頭罰站,讓他們寫檢查,打掃衛生……辦法想了一個又一個,可見效差。隔壁楊老師班上卻總是靜悄悄的,我幾次從他們班門前走過,都發現楊老師只是坐在講臺上看書,學生們在安靜學習。

我納悶,楊老師有什麼“魔法”讓學生如此安靜?我向他詢問管理學生的方法。他說:“當學生們嬉笑的時候,我不說一句話,就在那裡看書,慢慢地,他們也就安靜了。”楊老師繼續解釋,“我曾看過兩幅畫,都叫“安靜”。一幅畫的是一個湖,湖面平靜如鏡,倒映著遠山和花草;另一幅畫的是激流直瀉的瀑布,旁邊有一顆小樹,樹上還有睡著的小鳥,你覺得哪一幅畫更好呢?”

我想了想說:“後者更好,通過直瀉的瀑布與睡著的小鳥,這一靜一動的細節對比,凸顯內心的靜然。”“對啊,”楊老師笑著說,“他們不是都喜歡打鬧嗎?那我就來個動靜對比,一個人安靜地看書,看我安安靜靜的,他們自然不好意思再嬉鬧,你知道嗎?有時候安靜比喧鬧更有力量。”我豁然開朗。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道德的角度評析楊老師的教育行為

解題思路

從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要回答的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部分。

教師職業道德部分的核心知識點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所以答案一定是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知識點中尋找。

首先羅列可能考到的知識點:

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2、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3、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4、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5、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6、終身學習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

注意事項

問題說的是“楊老師”的教育行為。所以應該把和楊老師的行為作為重點進行閱讀。整理一下和楊老師相關的材料,有這幾點。

隔壁楊老師班上卻總是靜悄悄的,我幾次從他們班門前走過,都發現楊老師只是坐在講臺上看書,學生們在安靜學習。

他說:“當學生們嬉笑的時候,我不說一句話,就在那裡看書,慢慢地,他們也就安靜了。”楊老師繼續解釋,“我曾看過兩幅畫,都叫“安靜”。一幅畫的是一個湖,湖面平靜如鏡,倒映著遠山和花草;另一幅畫的是激流直瀉的瀑布,旁邊有一顆小樹,樹上還有睡著的小鳥,你覺得哪一幅畫更好呢?”

“對啊,”楊老師笑著說,“他們不是都喜歡打鬧嗎?那我就來個動靜對比,一個人安靜地看書,看我安安靜靜的,他們自然不好意思再嬉鬧,你知道嗎?有時候安靜比喧鬧更有力量。”

逐條分析(重點)

1、愛國守法 — 材料中整體沒有出現任何和祖國、人民、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等詞彙。所以這一點和材料沒有關係,排除。

2、愛崗敬業 — 粗讀材料,你會感覺應該有這一點,畢竟愛崗敬業是每個老師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但是實際上,具體看“愛崗敬業”的要求: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然而在材料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班級紀律問題,並沒有突出楊老師的認真和負責。所以這一點也和材料不相符合,一般此處犯錯的原因是對於知識點的記憶還停留在表層,對知識點沒有熟透。

3、關愛學生 —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這一點看起來很難和材料聯繫起來,但是實際上仔細閱讀材料,你會發現這一觀點是通過“我”和楊老師的對比產生的。這就要求在閱讀材料的時候也要從整體進行把握。“我”厲聲斥責,摔粉筆盒,還抓過幾個搗蛋頭罰站,讓他們寫檢查,打掃衛生。這些恰恰是關愛學生的反面。再對比楊老師的行為,“當學生們嬉笑的時候,我不說一句話,就在那裡看書,慢慢地,他們也就安靜了。”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楊老師沒有對學生責罵和懲罰,突出了楊老師對於學生的尊重和關愛。

所以這一點是符合材料的。一般此處犯錯的原因是沒有從整體把握材料。

4、教書育人 — 具體的要求是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這一點也可以很好的看出來,材料中楊老師是這樣說的“他們不是都喜歡打鬧嗎?那我就來個動靜對比,一個人安靜地看書,看我安安靜靜的,他們自然不好意思再嬉鬧,你知道嗎?有時候安靜比喧鬧更有力量。”說明楊老師遵循教育規律,利用潛移默化的情景創設去教育學生,所以這一點也是符合材料的。

5、為人師表 — 在材料當中,楊老師不僅僅運用了教學規律,更嚴格的遵循規律,用自己榜樣的力量來帶動學生,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紀律。正是因為楊老師在工作當中的堅持這樣做,才可以得到最終的結果,楊老師只是坐在講臺上看書,學生們在安靜學習。所以這一點也是符合材料的。

6、終身學習 — 這個非常容易錯,因為很多同學在第一次閱讀材料之後都可以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關於老師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之後,向其他老師學習經驗的故事,非常符合終身學習的觀點。但是要注意在材料之中,終身學習的是“我”。“我”辦法想了一個又一個,可見效差。“我”向他(楊老師)詢問管理學生的方法。最終還是“我”豁然開朗。所以終身學習的主體是“我”,而問題問的是“楊老師”。如果材料要突出楊老師終身學習,則在材料會中應當會有楊老師也遇到相同的問題,然後他通過怎樣的方法進行學習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然而材料中顯然沒有這樣說,所以這一點也和材料不符合,

一般這裡犯錯是因為審題不細造成的

最終答案

通過分析和整理,現在已經得出了材料和觀點應該如何配合,最後稍微整理就可以得到最終答案:

答:材料中楊教師的行為貫徹了教師職業道德,具體分析如下:

(1)楊教師的行為貫徹了為人師表。為人師表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好榜樣。材料中,楊老師通過自己的示範,採用動靜對比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並積極與同事交流討論,以身作則,行為示範,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楊教師的行為貫徹了教書育人。教書育人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材料中,楊老師遵循教育規律,利用潛移默化的情景創設去教育學生,培養了學生良好品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楊教師的行為貫徹了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材料中,與“我”的行為不同,楊老師沒有在學生肆意打鬧時嚴厲斥責學生,而是採取一種耐心的方式給學生樹立榜樣,體現了對學生的愛與尊重。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嚴格踐行教師職業道德,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材料分析題的正確做法:

①找準材料考察的相關知識點。

②對相關知識點非常熟悉,不能有似是而非的感覺。

③看清材料中的問題主體,切忌胡亂答題。

④從整體和細節兩部分來分析材料。

⑤必須找到精準支持知識點的材料,而不是根據第一感覺進行答題。

下一次做材料分析題的時候不妨用一下這個方法,多用幾次,在考試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有感覺,既能節約時間,又能提高效率,加油

同學可以關注賬號哦,會持續更新教師資格證相關乾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