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篇09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小编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善德篇第九讲——《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本章是道德经结尾的章节,老子告诉我们圣人是不为自己的,付出反而收获更多。


《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 06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wèi)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善德篇09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绎 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的言不需要修饰,修饰的言就失去诚信。

首先要注意到:言,往往伴随着信。试着穷举:

08章:言善信。
17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23章:希言自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而这最后的81章,开始直接就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道德经》之中的言,乃圣人之言。而圣人,言而有信,且要言善信。从21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理解了言-信-精的关系。从05章,理解了圣人之言,是对天地;从17章,理解圣人之言,也对百姓。因此,理解了圣人的两重境界:天地与百姓。且,主要是通过言而有信、言出法(精氣)随,而实现了他对天地百姓的无为,无为而且无不为,所以百姓才相信。而如果言之中的“信不足焉”,百姓就“有不信焉”。

所以就理解了这最后一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做到“信很足焉,有很信焉”,即:不美,不修饰。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说文》:直言曰言。

信言不美,就是最大程度地保留内心的直觉与真诚,直接而出,不试图去修饰什么。这样的言,就有信,就有效果。而一旦修饰,美言,即失去其中的信,美言不信。美言不信,言而无信,当然也就没有效果,百姓也就不相信了。

所以我不赞成用一种广播腔、朗诵腔,来读《道德经》;而应该是跟随着自己的内心,自然而出。这样,逐渐就能体会到,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感悟,读出来的味道、速度、节奏,都会自然不同。言,与自己的内心,真实同步,自然就有无形的力量。真诚,就能直达。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于行道不去争辩,争辩的人不善行道。

善者,主要指善于行道;辩:辩论而非交流,带有意气之争而非求真。

善者不辩,指善于行道的人,不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氣神去跟谁争辩,专注于行道、技术,自然会取得无可争辩的成果。读《道德经》要注意到,老子讲不争,不辩;但是,更要注意到,不争而善胜,取得胜利了。不辩也是如此,以善果说明一切。

我解悟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何?桃李有结果,无须言,下自成蹊,说明了一切。所以,专注于在自己的道术上下功夫。道,指学经典求真知;术,指人间的技艺与行业知识等等。不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与精氣神,自然取得成就;反之则不然。

所以45章“大辩若讷”,就是:善者不辩,以成果为大辩。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真知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没有真知。

什么是知?知与识不同。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对道天地人有真知,把他对道天地人的真知,落在纸上,立言为经典,可以流传给后人学习。

但是,道可道非恒道。圣人的真知,代表了他的高深境界;后人学习,并不代表能直接理解,因为境界相差甚远。如果泛泛而读,什么都学一点,就更难感应。

管子曰:“思之思之不得,又重思之。”此时,还是识,即大脑形质部分(识神)的思辨、逻辑推理。虽然《道德经》有潜在、隐含的逻辑,但是没有灵机、灵感、灵光一现,很难自然明白。依靠逻辑推理很难能理解圣人奥义。

然后管子曰:“鬼神将助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极也。”故,能把自己的精氣,集中于一个点,去形成突破,才容易有种自然的明白,好像是鬼神之力,其实是集中精力的缘故。这个时候,就可以算得上是知,不去想,却自然明白了一点。

知者不博,是专注钻研道术,一点突破,容易打通屏障,直接感应大道。以钻墙比喻就比较准确,一通百通,先精后通。

所以,知者不博,从学经典的角度看,就是集中精氣神于一本经典,容易突破,有无形的感应而取得真知。庄子曰:“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其实经典也是如此。

我读《道德经》,可以说是滚瓜烂熟,经常是走在路上,干着别的事情,没想,却自然明白一点。一点,又一点,日积月累,全文逐渐融会贯通,就到了目前的这个水平。回首一年前,进步很大;展望未来,还将有更大的进步。故,这本解读,仅仅是作为参考而已,固化阶段性的成果。

知,一定是内心的自然的明,所以也就自然去行。即53章言: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行而后有真知,知而后又有行;所以知行有个良性循环,犹如两条腿,相互跟进,愈行愈远,深矣远矣,自然玄之又玄,步入众妙之门。而最初的介然有知,一点点的真知,来源于对经典的虔诚与精诚感应,如灰烬之中的一点火苗,至关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不积蓄有形和无形的财富,为了别人反而自己越来越有,给了别人反而自己越来越多。

圣人不积什么?财货吗?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财货有余非道也哉。所以,圣人没有多余的有形的财货,只能是跟人分享他的真知,无形的财富,这就是圣人的不积。

圣人对谁言呢?这里是对人。圣人与人分享他的真知,自然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无形的的通道,如同橐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来有往,高下相盈。固然人得到了,充盈了;但是圣人清空了自己,也会随之得到更新的真知,也充盈了。因为他的无私合于大道,故大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地注入大道真知、能量、信息。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

原来不理解天之道利而不害。自从北京雾霾大了之后,就发现风雨都是好东西,都能清除雾霾。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啊。

而这一句,是为了引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之道,只实做而不为自己争任何回报。

圣人境界已经超出一般人的理解了,只为了百姓。当然,圣人也有他的私:深根固柢长生久视。所以,不争也可理解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不争而善胜。

善德篇09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本 章 重 点

1、何为言善信

2、为什么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以上讲解著述:黄晓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