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是否有過孤獨感?有人說孤獨感越強越要努力,你怎麼看?

leonides


少年時的孤獨感,那就是沒人陪著玩嘍 ,還有呢 ,在小的時候 很多問題不懂 ,別的人又懶得理,自己又琢磨不透 那的確很孤獨。

很多的父母對孩子,千寵百寵,限制自由,不讓少年時的天真活潑得到釋放。盼望著長大,能夠不再受家長的限制,而產生的孤獨感。父母管得嚴,在童年時期什麼都不讓其去嘗試,成長在一個相對溫暖安全的環境裡,並沒有產生憂患意識,意識不到周邊的環境,不能很好享受到童年的快樂。逐漸就會就會行成不太敢與外人接觸,行成了自卑心理。等到少年時發現周圍的人會很多東西,而自己不會產生的自我否定意識,很難去融入。也就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緣不好,與身邊的人缺少共同話題。

還有就是父母認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孩子有見解就得不到傾訴,得不到接受,封閉自己的內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然而長大後想要消除這種感受,當然得更加努力,要讓自己證明自己,突破自己的自卑。學一些東西,發現自己的長處。現代人越來越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 害怕在不幸時孤獨、孤立無援,害怕自己不被人尊重或理解,這 種由激烈社會競爭導致的內心耐心恐慌,無疑使一些人越怕越孤

獨,心靈也越弱。那麼要克服這種恐慌與脆弱,必須為自己確立一些人生目標,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活著有所愛,有所追求,就不會感到孤獨。


鳴一心客


誰沒有過孤獨的時候呢?獨處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這很正常,只是有的人能夠正確面對,而有些人卻因為獨自一人感到孤獨。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徵都與自身嬰幼兒時期的經歷有關。少年時感到孤獨,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會因為缺少關注而感到傷感,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原因是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的童年經歷。

如果嬰幼兒(0-2歲)期間,孩子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每一次啼哭和需求都得到滿足,那麼孩子內心是充滿安全感的,與父母的關係更加親密。孩子不瞭解人情世故,難免會有過分的行為舉止。有些父母在處理幼兒無理要求時很容易失去耐心,變得暴躁,試圖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快速解決問題,大聲責備甚至大打出手,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會知趣的放棄需求,因為孩子知道他的生存依賴父母,無法抗拒,但是孩子的委屈和怨恨不會消失。長期受到暴力對待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內心自卑感強烈,遇到問題更加關注自身內心情緒變化,而不是解決問題的的方法。所以長大後,孩子會內向,更加註意自己的內心世界,忽略外部真實世界。

所以,面對孤獨時,有的少年會快樂生活,聽聽歌、看看書,安靜地做自己的事;而有些自卑的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只關注自己內心情緒,就更容易感覺孤獨,這就是不同性格的人面對現實境況不同的心態。

“越是孤獨的人越要努力”,這句話有一些道理。這是勸有孤獨感的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實世界,做更多實在的事。主動去跟朋友互動,去提高自我修養,去為社會奉獻,讓自己生活變得有價值,而不是僅僅關注自我,浪費時間和機會。當自己奉獻越來越多,朋友也會越來越多,社會認同感也會越來越多,關注也會越來越多,這就彌補了自身缺乏的安全感和關注度,充實了自我,超越自卑。






自識我心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我們也是從少年時代走過來的,曾經也感覺過那種孤獨感。

幾乎每一個青少年,在那段時期,都會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是獨一無二的,都會在想,為什麼全世界好像沒有人理解自己?為什麼自己這麼孤獨?為什麼我的思想這麼獨特而深邃,卻沒人能懂?

現在想來,這其實是一種青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所帶來的,屬於青春期的迷茫。


獨步亦昂揚


少年的孤獨感是很正常的。 因為人格還沒有正式的形成。簡單的說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一個很矛盾的時期。因為別人無法感受到你的矛盾。所以顯得比較孤獨。這只是一個方面。 我覺得你的年齡應該不小了。 你的孤獨應該是沒有找到一個靈魂伴侶。

孤獨和努力沒有關係。非要說有關係的話。可能是因為。你覺得你不夠優秀。別人看不上你,沒有人欣賞你,進而沒有什麼存在感,所以說。我覺得你的孤獨來自於不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