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今天是全明星周末的第一天,垫场赛的两场真是没什么看点,第一场除了雷阿伦就没什么熟人了。要是有个蔡徐坤、吴亦凡什么的还能增加点收视率,NBA是不是太不重视我们中国的市场了,哈哈。后面的新秀赛也是无聊至极,没有防守,连扣篮都扣不进,这个三傻大闹夏洛特基本就是第一天的唯一亮点了。

明天是全明星的单项赛,过往几年这其实也算是垫场,但由于现在正赛也向着新秀赛的方向发展,因此我觉得第二天的单项赛才是全明星的高潮。

下面我们依次捋下这三项比赛的看点。

技巧赛

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外线组:特雷-杨、卢卡-东契奇、达龙-福克斯、迈克-康利

内线组:尼古拉-约基奇、凯尔-库兹马、杰森-塔图姆、尼古拉-武切维奇

技巧赛是单项赛中最年轻的,为的是激励球员们重视“运、传、投”这三项基本技巧,2003年,全明星周末增加了这个新的比赛项目。从2016年起,NBA又引入全新的规则,这项赛事不再是小个子们的专场。在分组上,技巧赛对于大个子们也很是友好,在决赛前,两边都不会相遇,这样增大了爆冷的可能,此前三届比赛大个子们拿了两次冠军。这项比赛的偶然性非常大,传球环节如果处理不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也是比较难预测的。

从上面的分组可以看出,塔图姆混进了内线组,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他在运球环节的优势比较大。

外线组方面,福克斯的三分可能会是个问题,东契奇“运、传、投”,但哪个都不是顶级,成绩上可能没有爆发力。因此特雷-杨和康利突围的机会大些。

总结:感觉冠军应该在后卫中产生,特雷-杨和康利夺冠机会最大。


三分大赛

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参赛球员:斯蒂芬-库里、赛斯-库里、肯巴-沃克、德克-诺维茨基、达米安-利拉德、乔-哈里斯、巴迪-希尔德、德文-布克、克里斯-米德尔顿、丹尼-格林

这项比赛基本就能靠数据说话了,我们首先看看参赛球员们本赛季的三分的产量和效率。乔-哈里斯命中率达到了47.10%,产量也算合格。斯蒂芬-库里是产量最大的选手,命中率也足够可靠。


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当然在实战中的投射会受到节奏的影响,因此这可能还不是球员们真实的投篮水准。如果用单纯的三分命中率来判断比赛的胜负还不够严谨,下面我们看看球员们“接球就投”的效率,这种情况下投篮者一般处在比较舒服的节奏中,虽然还远无法达到训练中的效率,但也能更加接近真实的水准。

可以看出塞斯-库里在进入节奏后效率明显提升,“接球就投”的三分命中率高达54.10%,不过由于不是主要轮换,因此产量上还不足以说明太多的问题。哥哥斯蒂芬-库里依旧是产量最大的,这也是最具有说服力。此外,两个榜单中都进入前五的乔-哈里斯、巴迪-希尔德和丹尼-格林也都是冠军的热门人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冠军布克和2006年的冠军诺维茨基本赛季的三分命中率下滑明显,他们可能很难在今年二次染指冠军了。


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总结:两个榜单均进入前五的选手机会最大,最终夺冠的球员应该在塞斯-库里、乔-哈里斯和希尔德中产生(库里的优势在实战,这种比赛还是看纯投手的吧)。


扣篮大赛

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参赛球员:丹尼斯-史密斯、约翰-科林斯、迈尔斯-布里奇斯、哈米杜-迪亚洛

扣篮大赛看点越来越少了,论观感来看,这些年也就是卡特和拉文&戈登这两届值得回味,至于霍华德和内特-罗宾逊的那几届,更多的也就是噱头,内容上差点意思。


赛前必看!用数据说话!带你走进NBA全明星技巧、三分、扣篮大赛


提到扣篮大赛肯定首先考量的是弹跳,其次在空中的舒展度以及最后一扣的爆发力也都是重要的考量标准。我觉得6尺5到6尺7应该是扣篮大赛的黄金身高,因此向科林斯这种传统内线的胜算并不大。

丹尼斯-史密斯在17年为湖人实训时曾跳出48英寸的最大弹跳,不过进入NBA后饱受伤病困扰,目前很难达到巅峰水准,如果在弹跳上没有优势,史密斯基本就没有胜算了。

我认为冠军应该在布里奇斯和迪亚洛间产生,两人的身高都在黄金范围内,不过布里奇斯在弹跳和体重上更占优,因此观感上可能会更佳。当然创意也是扣篮大赛的一个卖点,这也可能成为左右冠军的重要因素。

上述的一些观点也只是基于数据上的判断,最终谁能夺冠,谁都无法预测。不过带着这些干货看比赛,多少能增加点乐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