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市場的滴滴竟然虧損?沒錯,你的生活是補貼出來的

今天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發內部信,信中稱,滴滴絕不是一家黑心企業,也絕不是一家賺錢高於一切的企業。“6年來我們還沒有實現過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淨虧損超過40億人民幣。”

內部信傳出後,公眾不禁譁然:滴滴都已經幾乎是壟斷了網約車市場了,這樣都還說他不賺錢,那到底誰才能賺錢?

滴滴的老用戶應該都知道,現在打滴滴比幾年前滴滴剛出來的時候已經貴很多了。當時滴滴和優步搶市場,優惠天天有,也正是靠著不計成本的燒錢補貼,才最終打敗了優步,並從傳統的出租車手上搶佔了很多一塊市場。現在坐滴滴如果不拼車的話,比出租車已經省不了太多錢了,如果坐的是滴滴專車那更是比出租車還貴。這樣的滴滴還能虧損?

壟斷市場的滴滴竟然虧損?沒錯,你的生活是補貼出來的

其實考慮到滴滴的各項運營成本,虧損還真不是不可能。都說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但是互聯網企業有幾家是真正賺錢的?哪怕如滴滴、摩拜這樣的壟斷型公司,不是也還在虧損嗎?其他的比如美團、餓了麼這兩家做外賣的,至今也沒賺到一分錢,因為要一直保持對用戶的補貼;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這視頻網站三巨頭就不用說了,每年要花上百億去購買內容,而收入連支出的一半都達不到。可以說,今天那些互聯網重度用戶們的消費水平,其實都是靠著資本大鱷們燒錢搶市場補貼出來的。你在電影院買電影票要七八十一張,在網上一半的價格就買到了,不是電影院宰你,而是網絡購票平臺給你提供了補貼,電影票真實的價格就是電影院線下售賣的價格,否則那些大投入的電影就算票賣得再好也難賺錢。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擔心:要是有一天資本不再燒錢了怎麼辦?畢竟資本家不是慈善家,他們燒錢是為了將來能夠賺錢。無論是燒錢失敗了退出市場,還是燒錢成功了壟斷市場,可以想象那時我們都不會再享有現在這樣的消費補貼。到那個時候,你還能繼續維持如今的消費水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