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再論“李廣難封”

1.有能力未必就能成功

何為成功?就李廣而言,就是封侯拜相,像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一樣。

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再論“李廣難封”

西漢名將,官至丞相

那麼,李廣怎樣才能取得這種成功呢?

是靠能力嗎?

應該說不是。如果單憑能力,李廣在文帝時就可以封侯了。

文帝曰:“惜乎,子(李廣)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那麼,成功就是能力+際遇了吧。

應該說也不是,西漢才子賈誼就是一個反證。

才子賈誼18歲便聞名郡縣,20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一年後就超遷為太中大夫,並上書文帝,要“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

但因朝臣嫉賢非難,文帝只能把賈誼貶官為長沙王太傅。

之後,賈誼再受重用,拜為梁懷王太傅。但懷王墜馬而亡,賈誼心懷內疚,關鍵是屢不得志,33歲便抑鬱而終。

賈誼的命運比李廣還要糟糕。

2.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那麼,成功應該靠什麼呢?

與其不斷地立論證偽,不如摘錄史書,羅列下漢武帝時被封侯的那些將領們。

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再論“李廣難封”

漢武帝劉徹劇照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兵一萬出擊匈奴。衛青首戰告捷,搗毀匈奴的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戰後被封為關內侯。

霍去病十八歲時隨大將軍衛青出征,率八百騎兵直搗匈奴腹地,斬首俘虜兩千餘人,其中有匈奴單于的爺爺行籍若侯產在內的一眾匈奴貴族。戰後,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

張騫雖然兩次出使西域,其中艱難險阻不可勝數,但並未因此封侯。而是在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的時候,張騫充當嚮導,使得衛青“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戰後被封為博望侯。

漢武帝元朔二年,車騎將軍衛青由雲中向高闕方向出擊匈奴,首虜數千人。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的校尉蘇建被封為平陵侯、校尉張次公被封為岸頭侯。

漢武帝元朔五年,車騎將軍衛青再次征伐匈奴,“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漢武帝大肆封賞跟隨衛青出征的將軍校尉們。

其中公孫敖被封為合騎侯、都尉韓說被封為龍頟侯、騎將軍公孫賀被封為南窌侯、輕車將軍李蔡被封為樂安侯、校尉李朔被封為涉軹侯、校尉趙不虞被封為隨成侯、校尉公孫戎奴被封為從平侯。此外,將軍李沮、李息和校尉豆如意也因為有功,而被賜爵關內侯。

漢武帝元狩二年夏,冠軍侯霍去病出擊匈奴,兵至祁連山,斬虜甚多。漢武帝除益封霍去病5000戶外,還封賞了跟隨霍去病出徵的將軍校尉。

其中鷹擊司馬趙破奴為從驃侯、校尉高不識為宜冠侯、校尉僕多為煇渠侯。

漠北之戰,驃騎將軍霍去病大獲全勝,其下屬將領因戰功封侯。

其中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封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被封為義陽侯,復陸支為壯侯,伊即靬為眾利侯,校尉李敢為關內侯,其他諸將兵卒加官進爵、多有封賞。

從上面這些封侯的將領們,我們可以做個總結,那就是衛青會被封侯,跟隨衛青的將領們也會被封侯;霍去病會被封侯,跟隨霍去病的將領們也會被封侯。

3.你們的成功由漢武帝決定

漠北之戰,李廣因迷路而貽誤戰機,最後以死謝罪。但李廣的兒子李敢卻在漠北之戰中跟隨驃騎將軍立功封侯了。李廣要是沒死的話,估計更是慚愧不已,感慨命運不公。

有人說漢武帝堅持首虜率,李廣從來都沒有達到要求,所以未被封侯。

但是元朔五年的朔方之戰,漢武帝不僅封賞了跟隨衛青出征的立功將領們,而且還把衛青的三個兒子給封侯了。其中衛青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

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再論“李廣難封”

衛青劇照

這麼封賞,連衛青自己都看不過去了。所以,衛青趕緊上書漢武帝說:自己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未有尺寸之功卻被封侯,以後我怎麼還敢領兵、勸賞將士們為國殺敵啊。

由此可見,對於封侯與否,首虜率可能很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漢武帝的原則性也沒那麼強,高興起來,連襁褓中的嬰兒都給封侯。

雖然封了這麼多侯,但就是不封李廣。這其中總有原因吧。“李廣難封”到底難在了哪裡?能否成功封侯,如果說與能力沒有關係,那跟什麼有關係?

跟漢武帝有關係,掌握著賞罰大權的漢武帝是全部關鍵之所在,“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衛青霍去病之後,漢武帝的另一個小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雖然戰績平平、能力一般,但也被封了侯。可見,漢武帝的封侯的標準不是能力高低,至少不完全是能力的問題。

4.漢武帝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那麼漢武帝的標準是什麼呢?

馬邑之圍之後,漢武帝看透了漢帝國的這群老將軍們,所以立志要在軍隊中培植一批少壯將領。只有新秀將領,才能敢打敢拼,敢於主動出擊匈奴。

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再論“李廣難封”

主謀馬邑之圍的大行令王恢劇照

所以,他第一個培養的就是自己的小舅子衛青,因此衛青第一個封侯。而之後,衛青的人生就被漢武帝加持了,七戰七捷,官拜大司馬大將軍,封萬戶侯。而跟隨衛青的一眾將領們,也是平步青雲,能封侯的就封侯、能升官的就升官。而此時的李廣,卻沒能參與到大將軍的麾下,所以就不能封侯了。

待到霍去病嶄露頭角,漢武帝就開始在衛青之外培養霍去病這股政治勢力。所以,霍去病封侯後,跟隨霍去病的將領們也是平步青雲,該封侯的封侯,該升官的升官,連霍去病手下的匈奴降將都能封侯。而此時的李廣,也沒有在驃騎將軍麾下,所以也就不能封侯了。

而且,武帝之時除了遠征匈奴外,其還在悄悄進行著另外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實行推恩令以削弱諸侯國。經歷七國之亂的大漢朝廷,最擔心的就是諸侯國尾大不掉。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漢武帝才更為信任那些政治清白、關係簡單的新秀將領,特別是自己的一眾小舅子們。而對於那些軍中老將軍,漢武帝難免會懷疑他們與各諸侯國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特別是李廣,曾經接受過樑王的將軍印。雖然梁王死了,但李廣的歷史卻再也無法清白了。

5.李廣或許永遠難封

如果說李廣僅是能力的代表,那麼後世的李廣們終究還是難以“封侯”的。

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再論“李廣難封”

李廣劇照

在漢武帝時代,能否成功,取決於漢武帝和他的政治考量。李廣很有能力,但評價標準不是能力,所以能力再強也是枉然。

在漢文帝時代,能否成功,取決於朝堂上的建國元勳們。賈誼很有能力,也很得文帝賞識,但評價標準既不是能力也不是文帝,所以只能悲嘆“屈賈誼於長沙,豈乏明時”。

自漢以降,“李廣難封”、英雄悲歌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世俗的成功,絕非取決於你的能力和功績。有的時候,雞湯真得就是在騙人。

在一個單位也是這樣,那個升遷最快的就是最有能力的嗎?

在一個團隊也是這樣,那個口碑最好的就是最有能力的嗎?

在一個班級也是這樣,那個最牛的同學就是最有能力的嗎?

能力和業績僅僅是你自己的,至於能否成功,評價的標準就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別人說了算。這個別人可能是漢武帝一般的人物,也可能是文帝朝堂上那群功勳元老,還可能是這個社會系統的需要、這個時代發展的需要。

有一個我特別看不上的領導,說了一句讓我特別佩服的話,這句話是: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努力、組織的需要以及機緣巧合,而這裡面組織的需要最重要。

所以,“李廣難封”可能就是常態,而不是令我們唏噓的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