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和織女:被神話的愛情故事

織女走後怎樣?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歧彼織女, 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經·小雅·大東》

上面詩句中雖沒有任何情節化的故事,但卻賦予了織女和牽牛力不能及的兩項本領:紡織和趕車。

為什麼兩顆星具備這兩項本領呢?雖沒有交待,但必有來源;也就是說,最遲到西周,織女和牽牛已經部分地人格化了。

西漢時期的《古詩十九首》中又出現了二星的儷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其中“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已成千古名句。細細品味此句,從織女和牽牛的星象特徵發想,已經顯出了二星相戀的雛形。然後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逸文)中進一步發揮: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七夕渡河,以喜鵲搭為橋樑,二星相見後,喜鵲頭上的羽翎都磨禿了。這時的記載,首次把七夕、喜鵲和二星聯繫了起來。更完備的記載是南北朝時期任昉的《述異記》(逸文):

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

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

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至此,織女和牽牛的愛情故事才完全定型。如上,是為牛郎、織女故事的流變。

牛郎和織女:被神話的愛情故事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河南省南陽市北郊獨山東坡白灘村,發掘出的一塊55*140釐米、刻有牛郎織女的漢代

故事起源

牛郎、織女傳說如同所有的神話一樣,起源於真實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長鏈中,又把它附會於星象,增添了許許多多的神秘色彩。

當然,其中也寄託著現世生活的挫折感以及因挫折感而昇華的複雜況味。

織女的身份,早在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中就有記載:

織女,天女孫也。

天,天帝;女孫,外孫女。

天帝名俊,《山海經》稱作帝俊。傳說中的帝俊在人間的化身,就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因此帝嚳又名俊。在真實的歷史中,織女其實是帝嚳的外孫女。

帝嚳在位的時候,都城在西亳,即今河南偃師。那麼,帝嚳外孫女織女所在部落的封地,也應當在亳地附近。

該部落擅長織布,所以織女才會叫“織女”。而牽牛屬於東夷部落,該部落以鳥為圖騰,居住於以山東泰沂地區為中心的廣大地域,農耕文化成熟,所以牽牛才會得名“牛郎”,原是牛耕的一把好手。

銀河亦稱天河,是夏季星空最重要的標記,由無數顆星星組成的一條光帶。銀河從北偏東的地平線向南偏西的地平線延伸,恰好與黃河在河南、山東一帶的走勢大致相同。

因此牛郎、織女傳說中的天河落實到地面上,落實到真實的歷史中,則毫無疑問就是黃河。

古人有“天河通海”之說,亦可為佐證。黃河流域也是先民們重要的生存繁衍之地。所以牽牛居河東,織女居河西。

任昉《述異記》的記載剛好相反—織女居河東,牽牛居河西—恰證明了傳播過程中的穿鑿附會,不求甚解,更不符合天文學常識。

牛郎和織女:被神話的愛情故事

天鷹座α星即牛郎星,天琴座α星即織女星

在現代天文學中,銀河東岸的天鷹座α星即牛郎星,與它遙遙相對的銀河西岸的天琴座α星即織女星,二星都是各自星座中最亮的那顆。

“婦從夫居”還是“夫從婦居”?

帝嚳時代,嚴格意義上的婚姻制度尚未定型,野合、走訪婚、對偶婚等各種婚姻樣式並存。人們生活在寬鬆的情愛氛圍之中。陌上花開,桑間李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身體和心靈,都是自由的。

即使是對偶婚,“婦從夫居”還是“夫從婦居”,要根據具體的政治或經濟狀況才能確定,哪像被孔孟之道汙染的女人“三從四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偽善道德啊。

牛郎和織女:被神話的愛情故事

田亮、安以軒主演的電視劇《牛郎織女》(2009)

治水英雄禹和東夷塗山氏部落的聯姻,就是出於政治目的,做了上門女婿,不是也沒有感到什麼“倒插門”的屈辱嗎?

牽牛部落和織女部落聯姻,應當是出於經濟目的:

農耕技術和紡織技術互通有無,以應對越來越殘酷的部落競爭,壯大自己部落的實力。

在部落整合、優勝劣汰的時代,發展就是硬道理。牽牛和織女就這樣被一根紅線牽到了一起。

但是,為了防止技術專利為一方所壟斷,雙方簽下了一紙互惠互利、互相提防的契約,契約的標題和內容加起來總共只有十個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當然,“三十年”是泛指。也就是說,夫婦雙方每隔一定的時間,都要“換防”,到對方的部落住上一段,擔任技術指導員的角色。

這一契約極其簡潔,科學,後世之人更加通俗地歸納為—“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同時也戲劇性地成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理論依據。

男耕女織,你種田來我織布,其樂融融的小康理想,最初就發軔於兩個部落的這次聯姻。

這種奇特的婚姻樣式,在我國雲貴地區的壯、侗、布依等民族中尚有遺存,稱作“不落夫家婚”,只是已經有所變遷,失去了最可寶貴的平等精神,走向了“女尊男卑”的另一極端。

“貪歡不歸”

婚後,牽牛很快就俘獲了織女的芳心。笨人自有笨辦法。想那織女,閱人無數,見慣了部落內以皇親國戚自居的小白臉子們,見慣了外祖父朝廷裡阿諛諂媚的男人嘴臉,早已對天下的男人失望了。

此刻乍一見牽牛,渾不知世間還有這等憨厚老實、勤勞能幹的男人。雖然牽牛膚色有些黧黑,手腳有些粗魯,但瑕不掩瑜,新婚之夜,織女羞澀而愉快地把自己交了出去。

兩人繾綣綢繆,濃情蜜意,恰如同那傳說中說的一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個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個是“君是驕楊我是柳,楊柳輕颺直上重宵九”。

這一恩愛,這一美滿卻麻煩了,織女,這個以巧手著稱的紡織能手,非但再沒有發明出新鮮花樣,反而荒廢了手藝。

三年內,織女生下了一男一女,好像兩人小一號的翻版:男孩結實健壯,女孩清麗娟秀。

到了“換防”的時間,織女“貪歡不歸”,豈止是“貪歡”,織女怎能拋棄這民風純樸、夫妻恩愛的田園生活,再回到那爾虞我詐、提心吊膽的環境裡去?於是織女毅然“不歸”。

這種公然藐視契約,撕毀合同的行徑,讓部落長老們大怒,但織女畢竟是高幹子弟,只得上訴至帝嚳本人。

牛郎和織女:被神話的愛情故事

帝嚳畫像(圖片出自三才圖繪)

帝嚳一聽之下,拍案而起:穩定壓倒一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別說區區一個外孫女了。即刻拿下!

訣別

戰爭的威脅籠罩著東夷富庶的平原,也襲上每一個人的心頭。織女以淚洗面,愁腸百轉之後,終於冷靜下來,訣別鄉親,訣別了愛人和兒女,咬咬牙記著心頭的傷疤,狠狠心收起滿腔的離恨,踏上了歸途。和娜拉不滿於所謂幸福的家庭,不滿於傀儡人生,覺悟之後的出走不同,織女是被逼無奈,是幸福生活的不可求之。

轉瞬,一切皆成泡影,幸福的幻覺破滅。但和娜拉一樣,她們面臨著共同的問題:那麼,走後怎樣?歸易行難,織女和牽牛惑於一時的“貪歡”,釀下了終生的苦果。這是重大的戰略性失誤。

牛郎和織女:被神話的愛情故事

四川郫縣新勝場出土的石棺棺蓋69*227cm,畫面一邊為牛郎織女圖

但東夷乃大族,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帝嚳還是有所忌憚的。於是准許夫婦二人在情人節前後短暫相聚,稍慰那兩顆絕望的心,免得牽牛真的鋌而走險,衝冠一怒為紅顏。

七月初七,著名的七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其時半個月亮正漂在銀河附近,月光隱去了銀河,大概也遮掩了帝嚳的一絲內疚。

後人的附會是完美的,因為鳥是東夷的圖騰,就臆造出喜鵲搭橋的美妙想像。

一道黃河,一道銀河,橫亙在千秋萬代的人心之間,使人不得開心顏,也打破了“大團圓”的意淫烏托邦。七夕七夕,那一天的幸福是多麼短暫而又苦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